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一个萧金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0 08:5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有一个萧金鉴”
——为萧君作序
? 钟叔河



     世上读书人多,爱书人也不少。爱书不顾身、爱书爱到死的人,在我八十年岁月、上百位朋友中,却只有一个萧金鉴。     萧君求书,多多益善。开头我听说,他满屋都是书,儿子在厂里帮他另备两间屋,他自己在对河又租了房,也满是书,还跟他开玩笑:“古人有‘书淫’,你这样兼收并蓄,淫也淫不过来啊!”     但我知道,萧这么多书,大都是自己节衣缩食买回来的。他收入并不高,常常是掏空了口袋买书,连搭公共汽车的钱也不留下。买得多时,只能抱着或扛着走回家。     为了买到想要的便宜书,萧常常在旧书店一站大半天。站到腿脚发麻受不住了,就坐在角落弯里的地上(彭国梁还见到过他趴在地上),继续挑选。六七十岁的人了,做一个像这样的“书淫”,总比老花心、老风流、老婚外恋好,我想。     萧君的文章也写得好,不拖沓,有内容,用上了自己长久以来兼收并蓄的材料。可见他收书虽贪多,却不滥,算得上有眼光,有选择。     因为自己能文,所以他编《书人》,编《文笔》,总能拉到好稿子,编得出水平。听说编一期《书人》,只给他二千元,很显然,干这个他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有一个平台,好交书友。     因为爱书,所以也爱读书的人和写书的人,这些人就是他的书友。去年过小年前几天,他陪同吴子明教授来我家送药,顺便谈到九十多岁的CZ先生有部书稿久久未能刊行,义形于色,说是何不筹一笔钱买个书号,帮其了此心愿。其实萧与CZ并不深交,完全是为了一部他认为该出而未出的书稿抱不平,真可算热心仗义,古道可风了。     我并不赞成买书号出书,但为萧所感动,便说我也愿意为此出点钱。这时我注意到,萧君满脸高兴,却已难掩病容,于是又说了一句:“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不舒服?还是先去医院看看病再说吧。”     此后一连好几天没了萧的消息,隐隐觉得不妙。大年初七试着给他家打电话,才知他年前去了医院,一去就出不来了。随即打电话问吴教授,得知详情,同声叹惋。翌日即由教授的博士弟子开车前往萧家,见到刚出院回家的萧君,他已自知重病上身,无法医治了。     2007年朱纯走后,我越来越怕朋友生病,越来越怕朋友生了不治之症前往探望。见了老萧,嘴里说着话,心里却老想着,十来天以前(仅仅十来天以前啊),他还在为别人出书的事操心,怎么一下子就……越想心里越乱,嘴里说些什么差不多也语无伦次了……     萧这时却又谈到了CZ的书,还谈到《书人》的文章和《文笔》的题字……我越听越难过,只好尽力劝他少说话,少想事,“一切等你病情稳定后再说吧”,明明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最后萧君还说,他正在将近年所写的文章编为一集,“清样会送给你看看,如果还过得去,便想请你给写个序言”,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只能应允,表示一定见到清样就看,看了就写,请他放心。     谁知几天之后,萧君竟由人扶着,不告而来,再一次将写序之事相托。更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还告诉我,CZ的书,出版社已经同意出版,无须出钱买书号了。重病到了这样的程度,还在关心着书人书事,真可以说是爱书不顾身,爱书爱到死。     这深深地感动了我。熟悉的老萧的形象,那手里总是拿着书,衣着总是不讲究,脸上总是带着笑,姿态总是那样低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起来。     我从不“拔高”人。人有多高就是多高,拔也是拔不高的。萧金鉴和我一样,本只是普通一凡人,因为他爱书爱到了性命相依、生死与共的程度,他就有了寄托和追求,他的生命就有了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今萧君已逝,谨以此文为赙,兼序其集。     壬辰春分后四日,雷乃发声,或亦为寂寞一生的萧君送行耶!悲夫!
    (萧金鉴:《站在阳台看风景》,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0:53 , Processed in 0.0712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