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研究的意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1 21: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研究的意蕴》是在阅读、梳理众多教师研究方式的试验探索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论及教师研究的旨趣、本然状况、活动结构、活动方式、研究共同体、成果表达与评价等若干方面。每一章独立成篇,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整体。书中,作者鲜明地指出:教师研究应当以不同于理念的“守门人”的方式,回归本源,踏上“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
  柳夕浪,1959年生,江苏人,现任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秘书长、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南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持教育部“九五”青年专项和“十五”重点项目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发表教育随笔及经验总结三十多篇。参与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的编写。
  主要著作有:《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3年 第2版)、《为了共生的理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教育研究的本质与规范》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等。先后五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查看全部>>


目录
1.艰难的转换——教师成为研究者
1.1 从“关于教师的研究”到“在教师的配合下进行研究”
1.2 “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
1.3 成为“教育行动研究”者吗?
1.4 教师的研究就是“教师研究”

2.追寻有意义的教学——教师研究的本意
2.1 一个貌似正当的理由
2.2 让教学“内在地”成为有意义的事情
2.3 教师研究的个人意义

3.实践方式的主导——教师研究的原生态
3.1 关于“研究”的若干规定的质疑
3.2 对原点的重新激活
3.3 研究活动中的实践方式
3.4 教师研究的原生态

4.搭建发展的平台——教师研究活动的重构
4.1 公开作秀
4.2 有效研究活动
4.3 活动结构分析

5.示例研讨——教师研究的主导活动之一
5.1 恰当定位
5.2 有效运作
5.3 实践形式

6.教改试验——教师研究的主导活动之二
6.1 教改试验的魅力何在
6.2 “教育”与“试验”的内在矛盾及其处置
6.3 教改试验的操作样式
6.4 教师从事教改试验应注意些什么

7.走向共生——教师研究共同体
7.1 共生理念
7.2 对话机制
7.3 学校教研组的重建

8.体验流淌——教师研究成果的表达
8.1 视角
8.2 叙事
8.3 深描
8.4 洞见
8.5 建模
8.6 多声道

9.尊重多样性——教师研究成果的评价
9.1 转化中的生成
9.2 内生性标准
9.3 专业自治
9.4 对话式评估

附录:研究报告
1.学科规训制度下教师的“知识生产”——一项省级课题研究的始末
2.引领新潮的“课堂时装”——飘荡在公开课赛场的声音
3.对话、引领、读解与展望——关于江苏省海安县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4.让教师在真情言说中感悟——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故事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6:49 , Processed in 0.1325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