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任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1 15:5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的任务
                                           东篱



  写一首诗仅仅是为抒一段情?或者叙一件事?或者讲一个理吗?
  我以为都不是。抒情也好,叙事也罢,都只是手段。而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任务,似乎与诗不搭界。
  好的诗歌,应当是对人的生命及命运的探究,是对自然万物内在秘密的探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究。
  这是诗歌的任务。
  明了这一任务,我想写诗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诗人的思想,这是诗歌的力量源泉。所谓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说出了什么,又如何艺术地呈现给读者,这才是你作为一个诗人的功力。对事物的理解有多深,你的看法就有多深。看法深,便具备了一首好诗的根本元素;看法浅,或者人云亦云,即使你的表现形式再新颖,恐怕也是庸诗。
  关于诗歌的思想,我在《文学的力量从何而来》一文中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言。
  举三个例子:
  “让想存活的人存活/然后死去,一个接一个/云朵对这事/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于常人而言,死亡是令人恐惧的,也容易让人心生悲悯、发出喟叹,但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眼里,死亡只不过是人生这个大链条中的一个必经的环节,“一个接一个”——既是一种秩序,又是逻辑的必然。“云朵”既可指云朵本身,又可指自然万物,还可指你我他,诗人巧借“云朵”说事,令这首诗陡生诗意。
  “……镜头没法解释如此美的紫色/始终犹豫着,在红和蓝之间/而我,只能看到酒杯般的花瓣/美得过份的紫色,斟得太满/简直就要溢出,它经过漂亮的曲线/突然收窄,仿佛那里有/不想公开的楼梯/漆黑的地下室,凌乱的砖头/遮掩一条神秘的路……”(李元胜《紫色喇叭花》)对人类来说,自然万物都有其自身独有而不为异类所知的秘密,秘密的神秘特性,使人类才有了穷其究竟的靠近欲望。诗人应该是最敏感、最敏锐、最细腻的一类人。瞬间地感受到自然万物之美,嗅其不同寻常的味道,捕其与众不同的特性,无限可能地探测其内在的秘密,然后形象准确地呈现给读者,而非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似的表层的“颂词”,这才是一名优秀的诗人所为。
  “原野上有几个人 远远看去/有手指肚那么大 不知在干什么/望不到边的麦田在冬天一片暗绿/有几个人 三个人 是绿中的黑/在其间蠕动//麦田附近没有村庄/这几个人显得孤立 与人群缺少关联/北风吹过他们的时候发出了声响/北风是看不见的风/它从天空经过时 空气在颤动//而那几个人 肯定是固执的人/他们不走 不离开 一直在远处//这是一个事件 在如此空荡的/冬日的麦田上 他们的存在让人担心” 。大解的这首《原野上有几个人》,我以为是在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里(原野、麦田、北风)无疑是渺小的(手指肚大小,虫子一样蠕动)、孤立无助的(显得孤立,让人担心),这虽然是一种常识,但经诗人冷静、客观、细腻、睿智的描摹,却是自然的形象化的诗意呈现,这就是诗歌与哲学(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区别。有时,好的诗歌就是说出一种常识。重新发现生活中的常识,恰恰体现了一个优秀诗人把握现实的能力。
  上述三首诗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以为是深刻的、独到的。
  明了诗歌的任务在于对存在的探测,而且诗人的思想于诗歌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后,对于诗歌的一些形式上的问题似乎就不应当过分纠缠了。如,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如,堆砌辞藻追求所谓的优美意境。对于前者,我欣赏并认同诗人朱零所说的“凡是具有创造性文字的作品,都是诗,凡是具有创造性文字的作品,都具有诗的价值,无论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没有思想,没有看法,没有发现,分行也好不分行也罢,都不是诗。对于后者,我认为诗歌的语言在形象的基础上,越干净且准确越好。如诗人王单单在《路边的理发匠》一诗中,将“理发匠”形容成“在别人头上开荒的男人”;将他给别人剪发的一生,概括为“哦,或许他剪的不是头发/是自己所剩无几的光阴”,都非常形象,且准确、传神。堆砌辞藻只能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遮蔽,事物的本来面目被遮蔽了,你的看法还会准确吗?不准确又谈何深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13843201017kc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3:47 , Processed in 0.0983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