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高中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9 16:3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高中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讲授:北京汇文中学教  丁丁老师
时间:2012-10-25
地点:江西南昌二中
一、剖析到位,堪称经典
非常庆幸,得到丁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十分欣赏他的教材分析,这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材分析之一。现擅自盗版,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本课与《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理性之光》等内容共同构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先哲在肯定神的前提下,对人的价值判断及道德进行了剖析;文艺复兴的巨匠们肯定人性,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中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主体的新思想,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个性都在较大程度上获得了解放;启蒙思想家们则脱离了神的束缚,要求独立进行人的思考并改造世界。宗教改革对教皇权威的挑战、对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破除,大大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人们焕发出的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加速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二、打本地牌,良好开端
新课的导入,老师特意打本地牌。一开始就展示了两张江西本地教堂的图片。一张为江西抚州天主教堂,另一张是江西南昌志道基督教堂。图片清晰,华丽,很吸引眼球。本课,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高清晰、非常精美,能充分体现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奢华。图片展出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不同。接近距离,激发兴趣的导入效果是显著的。

在老师主导下,得出如下结论:前者(如上图)超豪华,后者,相对简朴。分别反映了传统老教堂与改革后新教堂的建筑、装饰风格和宗教信念理念。宗教改革给西欧的宗教与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水到渠成,导入新课——《挑战教皇权威》。
三、善于言词,栩栩如生
展示课题后,丁老师依据以下二组图片,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基督教的历史。重点讲述基督教义、教皇权威来源和中世纪教会、教皇权力的膨胀等。本课,教师充分发挥京派老师善言词,会调侃之长,讲述中不乏风趣幽默,呈现了传统谈话式教学的经典魅力。  
第一组:展三重皇冠图  第二组偷吃禁果       耶稣罹难            最后的审判

在我依稀的记忆中,有这些内容:这位宗教人士中间的头发很短,构成了一个接收上帝信息的独特装置。老师指着另外一张图这样说阐述被神化了宗教人员;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个庞大国际性组织,教会宣传财富罪恶论,号召人们尽可能多的把财产捐献给教会;这就是豪华的圣彼得大教堂,修了120多年,教会是最有钱的,为什么还要让我们这些贫穷的信徒买免罪券筹钱!?……
一番介绍后,老师在一个锃亮的三重皇冠图片之侧展出全体信徒之王、神职人员首领、皇帝之皇帝等总结性的三条结论,以此,昭示在中世纪里头,教皇令人畏惧的巨大权威。
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图片,了解以上内容的同时,思考:为何15、16世纪,教会的统治已成众矢之的、哪些人会对教皇的权威充满了敌意与不满等问题。这些为马丁•路德的改革,即他对教皇权威的挑战做了铺垫。在教皇权威的来源、表现和由教皇权威引发的社会矛盾交待清楚后,教堂的流程自然滑向下一个。
四、图文并茂,以人带史
图文交织,以人带事带史是丁老师本课施教的又一特点。图示历史好像已成其至爱。
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后,马丁•路德(1489-1549)像片与简介、华丽的圣彼德大教堂、出售赎罪券插图、《九十五调论纲》等一串图文并茂的资料又闪现在我们的眼前。除介绍马丁•路德前期活动外,老师还以马氏的口吻痛诉封建天主教会的贪婪、无道以及教会高层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挑战教皇权威的义举,贴《论纲》、焚敕令、译《圣经》、建教会,老师都逐一讲述。扑面而来的图文资料虽令人有些目不暇接,但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情真意切,活灵活现。马丁•路德这个大胆挑战教皇权威的改革主角之高大形象也逐渐显现。
五、细品资料,真心互动
(1)观点PK
从第二个教学环节开始,老师终于颇有耐心地与学生互动起来。
老师选取《九十五条论纲》的部分内容,出示一些相关文字材料供同学们解读、分析,并梳理出观点。在如何才能得救、怎样才成为“义人”等问题上,让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针锋相对的观点PK。同学们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
教会:想免罪,花钱买赎罪券,就可得救。得救的途径是:教会+善功。
路德:因信得救,花钱买赎罪券,没用。  得救与否与教会无关,因行才能“称义”。
“信仰的内涵是什么?”老借机深掘。
上帝、《圣经》。老师还是抢答了这一抽象的问题。
(2)《<圣经>的份量》

在教学的第三部分,老师展出《<圣经>的份量》(漫画,如图),并让学生分析漫画所反映的内含。以此作为加尔文改革这一问题教学的切入点。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主选民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简朴、诚实等高尚品德等一系列加尔文宗教主张都是在民主、充分的师生对话在得出。
(3)西欧的变化
在本课的最后,老师创设了“与天主教会相比较,新教徒在宗教生活、世俗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兴趣盎然,场面热烈,氛围融洽。
讨论的同时,老师展示了本节课最后的三张图片(貌似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但具体是什么图片,由于闪现过快,我当时没记下)。
“……教会不受教皇控制,信徒之间平等,民族、国家的宗教组织开始形成。人文主义得到发展,教皇权威走向衰落。”老师又惯性地主导了课堂,并以他的绝对权威在宣讲宗教改革的意义中为本课画上句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04 , Processed in 0.1521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