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8: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



会稽刻石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登上秦望山顶,大约面对古越大地, 颇生感慨,即使丞相李斯刻石立碑于秦望山,即"会稽刻石"。刻石由李斯撰文并篆书,俗称李斯碑。现存之会稽刻石,已几经复刻。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勒,与徐铉所摹绎山碑表里相刻,置于府学宫之稽古阁( 今绍兴市稽山中学)。碑高230厘米,文小篆,与《史记》所载有数字不同。此刻在清康熙(1662-1722)年间又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 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刘征刻,立于原处。现移于大禹陵碑廊。会稽刻石已传至日本,光绪十一年(1885),日人以高槻千叶藏双钩本,重刻于日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钱泳本再翻刻于焦山。
兰亭碑刻
"鹅池"是兰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遇圣旨下达,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于是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瘦"池"肥,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二王"父子合壁,被称为"父子碑"。流觞亭后为"御碑亭",八角形,高12.5米,内置我国最大古碑之一的兰亭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一万六千余斤。正面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手书的《兰亭序》,碗口大的字体,洒脱酣畅,表明康熙皇帝也是一位功力不浅的书法家。碑阴,是乾隆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同一碑为祖孙两人所书,所以此碑又称"祖孙碑"。御碑亭西北为王右军祠。池之两旁为长廊,壁嵌历代书家所摹《兰亭序》刻石。
贺知章《龙瑞宫记》刻石
飞来石刻文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龙瑞宫记》,位于飞来石中部高处。刻高76厘米,宽69厘米,阴刻楷书12行,行15字,径1寸8分。历来得到学术界的注意。贺知章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其墨迹世间流传甚少,《龙瑞宫记》,文字疏密匀称,端庄中寓俊秀,与《孝经》风格完全一致,说明不是伪作,弥足珍贵。
卧龙山摩崖石刻
卧龙山飞翼楼下北坡,有"唐宋名人摩崖题刻处",该处摩崖中,一是唐人开山题字:"贞元已巳岁十一月九日开山",共12字。考贞元五年,即公元789 年。宋代杨杰等人的题名是:"后三百年元 戊辰杨杰、张询、朱巩、戚守道登卧龙山",共21字。题名在唐贞元开山题字之左,自贞元已巳至元 戊辰,正好是三百年。
宋吕升卿题名,在贞元、元祐两刻之下:"绍圣二年十二月晋江吕升卿明甫以提点刑狱摄领州事数与宾佐宴集卧龙山"4字1行。摩崖题刻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是三江闸建造者、绍兴太守汤绍恩的"动静乐寿"4字,楷书横披,每字30 厘米见方,劲健流动,情趣盎然。
五泄摩崖石刻
五泄自古为名家至暨必到之地,留下了许多诗文作品。也留下了一些碑刻和摩崖。至今陈洪绶手书"三摩地"石刻门额犹在,徐渭所题"七十二峰深处"碑石仍在五泄禅寺庭园中。唐寅所书"飞瀑"两字,留于东龙潭崖壁。"东龙湫"三字摩崖则为现代书法家沈定庵所书。
大佛寺摩崖刻石
新昌大佛寺有摩崖刻石多处:放生池南面岩壁,刻有西方三圣佛名:弘一书"南无弥陀佛"与"大势至菩萨";僧永和书"观自在菩萨"。每字大均有3~4平方米。"放生池"三字石刻两处:外池为钱思廉书,每字大16平方米;内池为僧悔诸书;二山门侧,岩壁上有米芾书"面壁"。涂鸿占书"南无阿弥陀佛",毛玉佩书"少有洞天"。大佛顶上岩壁间,刘廷蕙书"壁立万仞",后为殿阁所挡。天王殿,米芾书"南明山"石碑,已佚。大殿石窟内,梁国治书"最胜庄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4:23 , Processed in 0.1828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