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向写作”的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5 23:0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向写作”的阅读
管建刚
(一)
  中国有上千万的语文教师,你说他们怕写作,不会写作,会有很多人承认;你要说他们怕阅读,不会阅读,会有无数的人死不承认。这说明了一种关系:阅读在写作的下位,会阅读不等于会写作;写作在阅读的上位,会写作一定会阅读。阅读不能涵盖写作,相反,写作涵盖阅读。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不一定经常写作,一个经常写作的人一定经常阅读;一个会阅读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

  我时常把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识字、阅读、写作分别比作一楼、二楼和三楼,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识了字,并不表示就会阅读,不然,就不需要阅读教学;同理可证,会阅读,并不表示就会写作。

  站在哪一个楼头看语文,能把语文看得更清楚,更真切,更凸显语文的本质?一楼的识字、二楼的阅读、三楼的写作?哪一个的站位更有高度和俯瞰性?站在阅读的山头看语文,还是站在作文的山头看语文?我的站点是“写作”。缘由很简单,一个会阅读的人,一定能识字,阅读在识字的上位,识字在阅读的下位。同理,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写作在阅读的上位,阅读在写作的下位。站在写作的山头,既触摸到作文,又能俯瞰到阅读。

  很多人反对语文以写作为核心,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反过来我要问,如果作家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作家见到我们语文老师,一点得益当年的报恩感都没有,我们有什么脸面面对作家,还有什么脸面去读作家的书?



(二)
  看一个书法展,从生活的角度看,你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上课时间,你带着学生去看书法展,你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你的学生更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那不是生活的角度,那是教学的角度。作为教学的角度,不能只是欣赏,不能只是做粉丝,而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抱负和行动的冲击力,将来有一天,你们也能写出那样的字来,让别人来欣赏。

  读诗歌和小说,从生活的角度看,你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上课时间,你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你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你的学生更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那不是生活的角度,那是教学的角度。作为教学的角度,不能只是欣赏,不能只是做粉丝,而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抱负和行动的冲击力,将来有一天,你们也能写出那样的诗歌和小说来,让别人来欣赏。

  作为教学的阅读,最终的指向是写作。你不能只是作家的欣赏者、崇拜者,你要有一种强大的写作感,要成为那个让别人来欣赏的作家。不一定人人都会成为作家,而语文教师的教学,却不能没有这样的梦想。农民撒下的种子,不一定每一粒都能有收获,然而,农民的管理不能不抱着每一粒都有收获的责任和信念。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一个人弹奏过一千首曲子之后,才能够通晓音韵声律,鉴赏过一千把宝剑之后,才能够辨别出真正的利器。很多人把这话同写作、读书联系起来,“观百剑”就是读了很多书,“而后识器”,才能懂得写作。为什么大家不看前半句,而死盯着后半句呢?“操千曲”,就是写了很多的文章,“而后晓声”,才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文章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读书要入情入境,读着读着笑了,读着读着哭了。作为消遣性的阅读,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专业的阅读,这样是不行的。至少要留一半清醒,来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笑的、哭的。好比看《还珠格格》或《步步惊心》,作为普通观众的你,看着看着笑了,看着看着哭了。可以。然而,张艺谋、冯小刚的看,绝不会是这样的,他们是专业的“看”。



(三)
  读书对人的影响大,写作对人的影响更大。读到一篇好文章对你的影响大,还是你写出一篇广受赞誉的好文章,对你的影响大?读到一本好书对你的影响大,还是你写出一本广受赞誉的好书,对你的影响大?

  从做人来讲,一个人一定要发现一两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能振奋自己的书;从写作上来讲,一个人一定要发现一两本与自己的表达气质相近的书。你去唱KTV,什么是好歌?适合自己音宽、音高、节律,自己能唱的歌,就是好歌。越唱,越觉得这歌真有意思。别人未必觉得这歌好。我和女儿常玩一个游戏,听一首流行歌后,背对背打分。落差还是相当大。审美观不同,你喜欢的未必是我喜欢的,你讨厌的未必是我讨厌的。阅读也是这么回事。

  对于一个唱歌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歌才是最好的。同样的,对于写作者来说,适合自己的书,与自己的个性、表述风格、气质相近的书,才是最好的。我觉得汉语言能用到老舍的程度,那才叫绝。可是,人家韩寒说,老舍和巴金的作品好矬。这话不能绝对地说人家狂妄。“你的大师未必就是我的大师。”女儿喜欢的经典歌曲,我恨不得塞住耳朵;我喜欢的经典老歌,女儿跑过来抗议:“老爸,都什么年代啦!”



(四)
  不是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写作的。有的人读一辈子书,什么也写不出。他不知道真正的阅读是怎么回事。我赞同林语堂的观点: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作家。这个阶段读喜欢的A作家,下个阶段读喜欢的B作家。这个喜欢,不只是内容上,更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言语个性上的相似。

  读一本书,到最后,往往只记住一两句话。对了,这就是阅读。读一本书就为了收获这一两句话。读课外书,读那么多书,也只是为了发现那一两本书,这一两本书,才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一句话也没得到,那就等于没读。有些人,读一辈子书,就是一本气质相近的书也没有找到。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师傅”,他始终不会“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03:37 , Processed in 0.1727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