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的激情
——与爱好书法的初中生晓宇谈张旭《古诗四首》之欣赏
□文/管季超
又是一个周末,晓宇带着一本介绍古代草书名作的书来我书房:
□晓宇:管老师,上次和您一起欣赏了《兰亭序》之后,我又看了好些遍,每一次看都似乎有新的感觉。
■管季超:凡是名作,都有这样的特征,“百看不厌”这个词可不是夸张啊!我们欣赏《兰亭序》这样的作品,会对它的“情调”着迷,要是欣赏张旭的草书呢,又可能被它的“激情”所打动!
□晓宇:“情调”是一种味道,“激情”大概是指感情表达的强烈吧?
■管季超:你好聪明!确实如此!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首先得在总的风格特征、整体的艺术表现特点上把握准,更精细些的品赏再随后展开。
草书出现于汉初,有“章草”“今草”之分。“章草”脱胎于隶,“今草”由楷书而来。在所有的书体中,草书最为特殊。草书结构有一定的“草法”,不同的书家又可以写出不同的面貌。同样一个字,变化起来,也许迥然不同。
□晓宇: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管季超:你这个理解也对也不对!从笔法上来说,草书的笔法最为丰富,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锋、按笔、提笔无不可施,给书法家无限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从这个角度说,确实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但是,草书又有“草法”的规律作为制约。如果不讲“草法”,由着书法家自己的性子来随意简省笔划,一人一个写法,那就神仙也不认得了。
□晓宇:您的意思是,草书创作应该既有“草法”的共同语言,又有个性的自由发挥,既有制约,又有自由的创造空间,是吗?
■管季超:你的这个总结非常好!张旭被尊为“草圣”,他的创作就是如此!一方面,他是有法度、有继承的,在书法的气势上,他师法张芝和王献之,楷书也功底深厚,他的草书创作是严格遵循“草法”的。例如这一件抄录庾信、谢灵运诗作的草书名作《古诗四首》,虽挥笔如流星,但是懂草法的人是可以辨识的;另一方面呢,他又是非常有艺术个性的,他的草书犹如一幅抽象派的绘画,一曲感人肺腑的乐章,那一点一画之中,蕴藏着强烈的灵魂震颤和生命律动。张旭在书法史上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性情豪放,嗜酒如命,大醉后“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视之,自以为神,不可复得。”我的忘年交、当代书法理论家西中文先生曾说“张旭草书用笔,提衄顿挫,正侧兼用,锋施三面,变化万方。”
□晓宇:喝醉了酒用头发蘸墨写草书,好酷啊!有点儿现代行为艺术的味道!张旭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前,那他不是和李白、杜甫同时代吗?
■管季超:张旭的草书艺术在当时就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他的草书与李白诗歌、斐旻剑舞,被称为“三绝”。他的草书突破了二王的面貌,开创了新的风尚,被尊为“草圣”。张旭这个人为人倜傥闳达、卓尔不群,和他交往的,有许多名人。他既是名书法家,又是长于七绝的名诗人,官至金吾长史。杜甫大概算是他的书法粉丝,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他的草书艺术也推崇备至。
□晓宇:管老师,我们该如何习练和欣赏草书呢?
■管季超:你这个提问非常好!将习练和欣赏分开了。因为草书如果不懂“草法”,不记住一些草法符号,确实不易辨认。在生活中,草书的“实用”价值不大,所以如果不想当书法家,也就不一定非得去习练了;但是草书省简便捷、纵心奔放、富有变化,在各种书体中,最易见作者个性,许多书法家最爱以草书来表达个性。张旭的草书不仅典型地体现了盛唐书法的时代风貌,真正代表着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从这个角度说,假如我们要亲近传统文化,更深刻地理解书法艺术,就不能不细细品味《古诗四首》这样的草书名作。
□晓宇:欣赏草书最关键的是什么?
■管季超:姜夔有一句话挺有意思:“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历观”,就是要多看。只有多看,才能学会看;还要有一点儿想象力,把静的点画还原成动的过程,体会书家在创作时的感情起伏,笔法技巧的变化乃至当时的心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