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1 21:37:31
|
只看该作者
李白坚教授谈“快乐作文”理念(转载)
欣闻李白坚先生要来太原参加语文报社首届“语文之光”夏令营,不由想起他十年前为《语文报·初中版》长期开设的“作文红茶馆”专栏。那时,李先生作为大学教授,刚刚涉足中小学作文教学,尝试推行他的“快乐大作文”实验。在专栏中,他结合自己从小学到高中极具个性化的课堂实践,用生动活泼、浅显有趣的语言,把自己新颖超前的教学理念、不拘一格的教学思路、互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一一展示出来,深受广大读者青睐。
笔者当年曾经担任《语文报·初中版》的编辑,对李先生十分仰慕,遗憾的是,一直无缘近距离目睹他的风采并现场聆听他的作文实验课。
7月30日晚上,笔者终于有幸见到了李白坚先生。李先生身着短袖方格衬衫,面容清瘦,温文尔雅,言行间不事张扬,一副传统的学者风范。而当笔者代表《语文报》和中华语文网对李先生进行专访时,在浓浓的夜色中,我却发现他的身上洋溢着一种机智、敏锐、犀利的神情。
下面是笔者与李先生的访谈实录。
问:李先生,您这次应邀来参加语文报社举办的“语文之光”夏令营活动,为营员们开讲《快乐作文和作文的快乐》,您能谈谈,一向让学生头疼不已的作文,怎样才能成为快乐的事情呢?
答:我认为,作文可以、也应该成为一种令人快乐的事情。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掌握好三个因素:一、让学生通过眼、耳、鼻、舌、手摄取写作的唯一的源泉——生活;二、设法调集学生的写作激情;三、让学生写“正在进行时”的生活。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首先是因为生活体验不够。传统的作文教学为什么枯燥呢?是因为过分强调了“字词句段篇”等写作法则。学生还没开始写,就有了畏难情绪。其实,“字词句段篇”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文学家以写作为生,尚且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刚刚起步学习写作的中、小学生。当然更要好好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写好作文。
如何观察和了解生活呢?很简单,五个字——“眼耳鼻舌手”。就是说,写生活不能仅仅用眼观察,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去触摸。只有真正学会了用“眼耳鼻舌手”
来摄取生活素材,写作才会鲜活有趣。
一堂好的课堂游戏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摄取”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一枚硬币、一颗花生、一只苹果,洗脸、拿筷子、猜谜语,都可以成为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我曾经有一堂课叫“上课吃花生”。我给每个小学生发了一颗花生,首先让学生们用心观察:这颗花生穿着什么颜色的外衣?上面有没有突起的竖纹和横纹?摸一摸,滑溜溜还是毛糙糙?衣服硬不硬?个子高不高?身子胖不胖?猜一猜,肚子里有几个花生宝宝;闻一闻,有什么香味?再从远处看,躺在桌上的花生像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同时按碎花生,倾听花生破碎的声音。最后,我甚至还让学生们用牙齿去咀嚼,用舌头去品味。这堂课后,学生们收获的是自信、兴趣和激情,因为孩子们从来没有上课吃过东西,这绝无仅有的形式,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而老师呢,收获的自然是一篇篇生动有趣的好作文了。
当然,除了生活和激情外,孩子们最为擅长观察和记叙的应该是他们现时所发生的事情,诸如“我的童年”等等命题之所以并不太适合中小学生写作,是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本身还处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他们的小脑袋里,实在还没有太多可供回忆的生活。这些题目,应该留给我们这些开口“想当年……”闭口“我小的时候……”的成年人来写比较恰当。
今年我曾经去美国做过一次快乐作文的教学,当时的题目叫“两分钟有多久”。我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体验两分钟的长度:先让孩子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写出教室的环境,又让他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具体的动作,接着孩子们必须按照自己所写的动作坚持“定格”两分钟。
当时,孩子们对次充满兴趣。当最后孩子们完成作文的时候,那位美国老师都很惊讶自己的学生居然能够写出那么多很多不错的句子。
其实,只要孩子们有了生活,有了写作的激情,写的又是“正在进行时”的文章,他们的语言智慧就仿佛被激活了,终于写出了使老师感到十分惊讶的“好词好句”!
问:您的这种作文教学法确实新鲜有趣,真正称得上是“快乐大作文”,相信学生也能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来。但是,考试怎么办?“快乐大作文”如何与应试作文衔接呢?
答:学生写“命题作文”有困难,其根子不在“字词句段篇”的写作技巧,而在平时没有运用“眼耳鼻舌手”“摄取生活素材”,缺乏素材的积累和细节的观察。
中国的小学生从两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到初中、高中毕业,实际上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写作的关键问题,因此,他们在进行“命题作文”考试的时候,是没有“生活源泉”作底子的。
如果这个“摄取生活素材”的问题能够通过课堂作文游戏活动获得解决,那么学生平时就能够自行获取“生活源泉”的积累。当他们像许多作家那样,在自己的头脑中已经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素材”的话,那么在考试的时候还怕什么“命题作文”呢?
“应试教育”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有考必教。正因为有“考什么?教什么?”的思维方式,就派生出了“教什么?考什么?”的“逆向思维”。因此,当我们运用课堂游戏活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么我们该怎么考呢?似乎用课堂游戏活动进行作文教学,就非要用课堂游戏活动进行作文考试似的,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
问:您刚才讲用“眼耳鼻舌手”来摄取生活素材,要写“正在进行时”的文章。那么想象作文呢,如何才能写好想象作文呢?
答:想象也是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体验的。《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猪八戒,《聊斋》里的神怪狐仙的性格特征,也就存在于我们普通人当中!一切想象的东西,仍然是生活现实的反映,只是在想象中,把对象夸张了、变形了而已。
我们在训练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同样离不开平时的生活积累。我曾经给小朋友上过一堂“我是一只小蟑螂”的作文课,我先设立一个形象——在座的学生都是小蟑螂。再给定一个场景——半夜里随着自己的蟑螂爸爸妈妈到主人家偷东西吃。请小朋友想象和父母找事物的过程并写出来。
结果小朋友们写得非常有趣而且真实。他们在写到偷盗小主人的生日蛋糕时写道:“我的爸爸也真是的,单拣小主人蛋糕盒子里的蛋糕屑吃。我是不吃那些东西的,我只吃蛋糕上面的奶油花!”
他们在描写自己肮脏的蟑螂窝时写道:“我就住在小主人的床底下。他的床底下是个肮脏的小天地:那里有几年前的破练习本、有三只臭袜子、有半截棒棒糖、无数的饼干屑,还有几个喝完了的易拉罐……”
可见,即使是孩子的想象,也还是他们生活的反映。
问:您是大学中文系教授,却亲自在中小学上作文课并倾力倡导快乐作文的理念,著作等身,您是如何教起中小学生作文来的呢?
答:说起来也很偶然。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聊起小学作文,大家都说:“孩子们最怕写的是作文,老师最怕教的也是作文。”我不以为然,提出了我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教书的许老师立马邀请我去她们学校试试。我欣然接受了,于是,就开始了我平生第一堂小学作文课。
在这堂课上,我带来了几枚外国硬币和孩子们做起了猜硬币的游戏。我先让他们从重量、厚度到图形综合观察;
随后,我又开始和孩子们做抛硬币听声音的实验,让孩子们用耳朵倾听,并且描述不同硬币的声音。当时有个小女孩说最小的硬币落地的声音就像小朋友在说悄悄话,让我都感到很惊讶。最后再让他们根据硬币落地的声音猜测这是什么硬币。
在这堂课上,孩子写得最多的有1200字,最少的也有500字。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鼓舞,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从此,工作之余的我再也离不开中小学生了,虽然曾经一度被人质疑为“不务正业”,但我却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几年。
问:能介绍一下您的“快乐大作文”实验班的情况吗?
答:五年前,我在无锡清扬中心小学第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快乐大作文”的实验。多年来,这个学校在前校长张赛琴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实践“快乐大作文”的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全校所有学生全部用这个方法上作文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解决了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培养出了许多教学能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从思维到文字转化的心理机制,张校长自己也被评为劳动模范、特级教师,这个本来软件极差的学校也得到了上级的七百万拨款,进行了大规模的硬件改造。事实证明,“快乐大作文”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在学校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的,是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要求的。
目前,“快乐大作文”教学法正在苏浙沪广大地区、在广州、合肥、太原等城市,在湖南、江西、青海等省蓬勃开展着。
问:您最想对为作文发愁的孩子、老师、家长说些什么?
答:同学们,请充分运用你们身上的“五员大将”——眼耳鼻舌手,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鸡毛蒜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