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闵行试验区召开“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1 16: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闵行试验区召开
“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我会5月16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了教改实验区“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会长顾明远,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副会长叶澜、张民生,副秘书长连秀云以及来自全国各教改实验区、“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 600余位教育专家、行政人员和教师共同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既是“新基础教育”课题的结题会议,又是教育学会教改试验区的工作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组长 叶澜 教授做了题为“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总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评审组组长 顾明远 教授代表课题评审专家组宣读了该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1、基于对中国社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深刻变化的把握,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忽视鲜活的人的存在这一严重问题及原因的批判性分析,该课题以创建“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和21世纪新型学校,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为研究目标,集中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与创建新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这一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促进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通过研究,在学校转型性变革和创建新型学校的内涵、条件动力、基本策略和路径、现代学校教育价值观、学生生命发展观,以及开放、互动生成的教学观,班级的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以及校长的管理策略等方面都提出创新性的有价值的见解。
  3、课题的研究以生命——实践教育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长期实践变革来实现新型学校的创建,从而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模式。
  4、课题研究形成了由高校理论工作者、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及教育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优势互补、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而且培养了一批有先进办学理念的学校,一批富有创新思想的校长和教师,在国内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研究成果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同意结题。
  常务副会长 谈松华 布置了实验区下一步的工作。 他 指出,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集中,叶澜老师在闵行区搞新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这样现场推广性的交流对实验区的工作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值得我们实验区在实验中间去思考,甚至可以去进一步深化实验的一些方面。
  其中有这样三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是实验区工作必须明确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自己发展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明确自己的实验目标、方向和主题 。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观点很重要的是放在面对世界和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转型上。我们应该从国际国内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这样的背景下来思考问题,尽管我们各地区发展的水平和主客观条件不同,但这一点是共同的,我们的教育必然要经历这场转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要从适应农业社会的教育向适应工业社会的教育转型,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则是从适应工业社会的教育向适应知识社会教育的转型。由于每个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发展条件不一样,因此能做的事情不一样,任何一种教育必然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实践是要在认识清楚后,重新找到我们能够做的,确定实验的主题、主要的目标和发展。马克思说过 人们是在既定的条件(环境)下自己去创造自己的历史。 不论在什么地区,都在经历社会的转型。把握这几个方面,可以找到自己的强势和弱势。
  二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叶澜教授的课题最突出的是抓住了人的教育,她称之为“生命教育”。从我们现代化的进程来看,教育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变化。很多地方把很多精力很多资金放在设备的改善上,这也是应该的,但是没有人的变化,设备的变化不可能对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要把人的转型和变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从现代化的角度讲,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也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紧紧地抓住了人的现代化,人的转型,就抓住了教育转型最根本的东西。任何一个教育如果没有人和人之间在精神上的沟通和融合性,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在研究实验区工作的时候要抓住最根本的问题,促进我们教育整体性变化。虽然各实验区实验的切入点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从整体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谈到制度问题,它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但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目标,有的制度性的变革和创新是区域可以做到的,有的是区域难以做到的,我们现在能做的是要冷静地去探索,通过我们的制度改革和创新,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实验创造一个最好的制度环境。在我们实验区范围之内,也有些问题是需要全国范围内来解决的,那我们可以在讨论以后向有关方面反映。
  三是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在实验中把各种力量组成一种合力,才能够推进实验,这值得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做进一步的思考 。
  到目前为止,各实验区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四年,今年各地方要对本地改革经历的过程提炼出一些有价值东西,突出实验过程中的重点,从整体上对区域教育实验做一个小结。
  与会各教改实验区代表结合闵行实验区的经验开展了研讨和交流。
(供稿:温暄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8 05:05 , Processed in 0.0924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