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昔母亲称谓的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8 08: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昔母亲称谓的变迁时间: 2012-05-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古傲狂生

  古往今来,母亲称谓不胜枚举,通过这些称谓,我们或可窥中华文化之一斑。
  母亲。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称谓,和最荣光的职业。母乃象形字,《说文》中说:“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仓颉篇》里也说:“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母与亲搭配,可谓天作之合。汉语中各称谓能与亲搭配的,唯父、母、娘,可见父母之恩,最可亲也。与母搭配的词语还有一些,《诗经》里称“母氏”,民间还有老母、阿母等称谓。
  妈。有人觉得“妈妈”是个外来语,理由很简单,英语里有mother、mum、mummy。其实不然,人类各种语言中,MAMA的发音总是用来称呼母亲的,这是人学会的第一个音节。《广雅·释亲》中说:“妈,母也。”《广雅》成书于隋代,算来中国至少隋代前已有“妈”这个称谓。民间有阿妈、老妈等称谓,妈咪源自英文,是很新潮的称呼。有趣的是,以吴语为代表的南方方言里,称姆妈,姆通母,两种美丽的称谓融会贯通,真个是绝妙。
  娘。娘是民间俗语,从女,良声,从字面看意思是好的女子谓之娘。娘古意有多种含义,其本义是对妇女的泛称,尤指少女。我们的近邻日本至今还用“娘”字指年轻女性。而汉语里,这种含义却很少了。娘古意中也有母亲这个意思,譬如《木兰诗》里说:“旦辞爷娘去。”与娘搭配的称谓还有娘亲、阿娘、老娘,满语称母亲为“额娘”,其原音似“额涅”,翻译时大约是考虑更贴近原意,才译作“额娘”。娘常与爹匹配,父则与母、爸则与妈匹配,一般很少混用,这也算汉语的一个特点吧。
  妣。专指死去的母亲。有句成语叫“如丧考妣”,就是说跟死了爹娘一样。与它相关的“先妣、显妣、皇妣”都可以用来指母亲。
  古人爱用借代。古时在士大夫家里,主妇常居住在北堂的位置,所以古人用“北堂”代指母亲。《红楼梦》九十四回贾宝玉赋海棠诗说“应是北堂增寿考”,就是用的此意。自己母亲是“北堂”,别人的母亲当然就是“令堂”了。母亲总是慈祥的,父亲总是严肃的,因而严、慈就分别成了父母的代名词。自己母亲是“家慈”,别人母亲则是“令慈”。早在康乃馨代表母爱前,中国古人就以萱草作为母亲花。萱草又名谖草,就是金针,俗名黄花菜。古人常用“萱、萱堂、堂萱、萱亲、萱闱”指代母亲的诗句。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与那首“慈母手中线”相得益彰。
  很有意思的是,古人还用姊、姐指母亲,现代潮州人还称母亲为“阿姐”,而 “阿娘”则是姑姑的称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7:52 , Processed in 0.2612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