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互斥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4 22:5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互斥思维
                       沈致远
    我写过《互补思维之妙用》(见2006年11月3日“笔会”),互补之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次论互斥思维,互斥之两者相互排斥,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即此之谓也。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在野党民主党的初选高潮迭起,热闹非凡。原先大家都看好希拉里·克林顿,她是前第一夫人,纽约州选出的参议员,精明强悍,能说会道,在民主党内具有广泛的人脉。她的主要竞争对手黑人巴拉克·奥巴马,是伊利诺斯州选出的参议员,曾担任过三届州参议员,到华盛顿才四年,联邦从政资历尚浅。
    民主党初选拉开序幕后,希拉里全力以赴竞选,加上夫婿克林顿前总统助阵,气势如虹志在必得。旗开得胜!希拉里在加州纽约州等关键大州一路领先,民主党内表态支持她的超级代表超过对手百余人。当时许多美国人认为,希拉里初选可轻骑过关。
    奥巴马沉着以对,看准了美国人的心理——对布什总统近八年任期中频频失误和美国经济现状不满,提出一个字的竞选口号“变”(Change)。他在竞选演说中反复强调:“美国人民,我们的时刻到来了,改变现状!”这正适合年轻人和知识界白领人士的口味。后来居上!奥巴马一举拿下马利兰等六个州的初选,表态支持他的超级代表人数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形势比人强!希拉里感到大事不妙,慌忙改变竞选策略,强调当总统需要“经验”(Experience)。她对选民说:我有八年白宫经验,曾陪同克林顿总统访问过几十个国家,见过大世面;加以有前总统当“第一先生”协助,选我是“买一送一”,很上算啊。她挑战奥巴马说:深夜三点钟白宫电话铃响,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你能对付吗?不料《纽约时报》马上刊出一幅漫画:深夜三点钟白宫电话铃响起,“第一先生”接听,对方用甜美女声说:“我是莱温斯基,你好吗?”回想起克林顿的性丑闻,令人莞尔。这幅漫画未免谑而虐,却对所谓的“经验”作出一个形象化注释。民心思变,强调“经验”与民意背道而驰。难怪希拉里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竞选演说时遇到尴尬场面,一位青年站起来大声说:“结束王朝!”美国人喜欢低调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白宫的高调强势作风遭人非议。克林顿总统退休后到处演讲,收取高额演讲费,从负债累累成为身价上亿美元的巨富,这种“经验”令人反感。
    希拉里以“经验”应对奥巴马的“变”基于互斥思维。选民求变是对现状不满,他们将“经验”解读为走老路以维持现状。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希拉里的失败就不奇怪了。
    民主党初选尘埃落定后,美国总统大选揭开序幕。奥巴马竞争对手是共和党的麦凯恩。无独有偶!麦凯恩的竞选策略也强调经验,他最近说:“我赞赏并尊重奥巴马参议员。但他并不具备在目前艰难复杂时期领导这个国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或判断力。而我却具备这一切。”看来,麦凯恩并未记取希拉里前车之鉴,根据互斥思维规律后果不问可知。谓汝不信,且拭目以待。
    互斥思维的作用不限于此,不妨略举数端。
    1981年,我专程去哥伦比亚大学拜访吴健雄教授。她早年也曾在浙江大学任教,我们一见如故,晤谈甚欢。她说:“中国学生放学回家,父母亲问:你这次考试得了几个A?(美国学校五级计分制为A、B、C、D、F,满分为A)美国学生经常听到父母亲问:今天你向教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她接着说:“提出问题是不容易的,要对该领域有相当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确地提出问题。”两国学生和家长所关心问题之不同反映出教育思想的不同:教育之目的是培育人还是追求高分?因材施教培育人和一味追求高分是互斥的,有许多事实为证。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小学老师:“孩子的学习怎么样?”回答是:“这孩子将来做什么都不会有出息。”原来爱因斯坦从自己兴趣出发,醉心于数学和物理,对其他课程敷衍了事。难怪他第一次报考苏黎世高工因生物学化学和法文不及格而名落孙山。被誉为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伽罗瓦(Evariste Galois,1811-1832)有类似遭遇。他17岁就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两次报考巴黎高师均未被录取,原因竟然是主考官在口试中听不懂伽罗瓦的答辩。五年前,我应邀到上海某著名中学演讲,该校副校长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学生从小学开始被家长逼着做了上万道数学题,获得数学奥林匹克奖后,他发誓从此再也不碰数学了。想想看!数学奥林匹克奖本为提倡青少年学数学,唯奖是求的结果竟是“发誓从此再也不碰数学了”,两者之互斥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宗教之初衷本为劝人为善,提倡人与人和睦相处;不同宗教本应互济互补和平共处,让大众自由选择信仰。但事实上却往往有以互斥思维排斥“异教”,一言不合就兵戎相见,东征西讨战火连绵千年不绝的事。这就难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堡格说:“宗教是做过一些好事,但它对社会平衡的影响太糟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希望后来者能以苍生为重,放弃互斥思维,回到互补思维的正道上来。果真如此,人类幸甚!
    互补思维与互斥思维两者也是互斥的,但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
    (作者电子邮件:
zyshen@comcast.net
   今日文汇报笔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21:19 , Processed in 0.0952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