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13: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2007)
作者:谢玉娥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
1. 总论
(1)女性写作、女性批评、女性文学研究(略)
(2)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概论(略)

2. 作家、作品研究(作家姓名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1)女作家(A—C)
论利革拉乐·阿(女/乌)的身份追寻与文学创作/王志彬//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
旋转的镜面/霍俊明,阿毛//文学报2007年12月6日(阿毛)
展现哈萨克妇女的命运与本真:哈萨克女作家阿维斯汗小说创作述评/张治安//伊犁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山楂树啊,请你告诉我/蔡震//文学报2007年10月4日(艾米)
黑暗中的对谈:灵魂绝望者的倾诉:安妮宝贝小说叙事解析/祁丽岩//广东技术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安妮宝贝小说的宗教因素/韩晓谅//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暗夜之花:论安妮宝贝小说创作及其现代主义特征/苑婷婷,雷华//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浮出或沉没:由安妮宝贝和卫慧看内地文学的市场化探索/关士礼//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
女性视角下的《八月未央》:对安妮宝贝的一种解读/雷娟//绵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
(2)女作家(D—L)

……………………………………………………

编辑:刘倩倩
北京语言大学性别文化研究网http://www.xbwhyj.cn/html/ziliaomulu/200904/06-1234.html

九十年代主要民刊掠影

(阿翔、发星整理)
(以下只存《东北亚诗报》及《诗文本》,详情请点击文后链接地址)
①民刊名称:《东北亚诗报》
②出刊时间:1 9 9 4 年,对开大报
③省份:黑龙江绥芬河
④作品与同仁:根据东北亚诗报创刊以来阵容总展示:肖开愚、张曙光、马永波、孙文波、秦巴子、哑石、南野、张执浩、清平、沈苇、庞培、孟浪、余怒、伊甸、伊沙、狼人( 赵卡) 、桑克、杨勇、麦可、孙磊、海上、贾薇、李轻松、阿毛、千叶、西篱、游刃、野马、曲铭、小海等等,主要作品有哑石《夜歌》,马永波《对应》,张曙光《公共汽车的风景》,海上《水晶中的水晶》,杨勇《街道》,麦可的遗作《夏天和一只瓶子》等。
⑤期数:总1 1 期
⑥主编人:杨勇
⑦追求主向:有"知识分子写作"倾向之嫌,《东北亚诗报》从未明确方向化,但从总体的作品反映过来。
⑧停刊原因:尚无停刊,据杨勇来信说,准备再出2 0 0 0 年卷《东北亚诗刊》为"7 0 后专号"。
⑨产生什么影响:由于马永波后来参与策划,《东北亚诗报》先后推出了"黑龙江诗展"。"现代汉语诗歌及理论大展"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继黑龙江9 0 年代初的《诗参考》、《过渡》民刊之后出现又一重要民刊资料。
⑩其它:1 9 9 9 年《东北亚诗报》改为1 6 开本厚重的9 9 年卷总1 1 期《东北亚诗刊》。

①民刊名称:《诗文本》
②时 间:2 0 0 0 . 7
③主 编:符马活
④省 份:广东广州
⑤期 数:2
⑥影 响:继9 9 年《外遇》推出"7 0 年代"后又一次"7 0 年代"的再出击,"7 0 年代"重要诗人梦亦非的评论《口语诗歌:无效的静态写作》登场。除《诗文本》外,符马活以前主编的《三只眼》也不该忘记。
(以上民刊资料由发星工作室整理,望见谅、理解、宽怀。)
来源:http://www.huozhe.net/sk/sk2/axiang.htm


1999-2005中国新诗状况述评
作者:谭五昌
    与20世纪90年代整体上略显沉闷与沉寂的诗歌局面相比照,1999至2005年的中国新诗无论在写作实践还是在理论批评领域,都呈现出极其活跃的态势乃至某种繁荣迹象,并在新旧世纪更替、社会文化转型之际而产生的“喧哗与骚动”的诗歌氛围中,全面彰显出诗歌写作与理论批评所取得的“骄人”实绩。为论述的方便起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于1999至2005年中国新诗的总体状况予以宏观性的描述、分析及相应评价。
  
   一、世纪之交的新诗创作态势与理论批评现状(文略)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日渐生成与定型,有利于诗歌写作的外部及内部环境变得日益宽松起来,同时也引起了诗歌写作内部面貌与格局的重大变化与“转型”:曾经一度占据90年代诗歌写作“主流”位置的“学院化写作”或“泛学院化写作”逐渐为各种写作风格、趣味共时相存的“多元化”格局所取代。此种新的诗歌写作格局与潮流在1999年已见明显端倪,进入新世纪(21世纪)以来更呈强化与“定型”之势。
  只要比较广泛地打量和考察一下近六七年来国内的诗歌写作,便能发现其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取向、美学形态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极端丰富性与驳杂性。究其实,这是当代诗人们在诗学理念和诗歌趣味上不同向度追求的外部表征,由此也反映并折射出不同的诗人或不同的“诗歌群体”之间在诗学观念和艺术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差异、分岐乃至对立倾向。
  无论从形式、内容层面还是从诗歌品质、精神向度的层面来看,1999至2005年的当代诗歌写作所展现出来的丰富性与驳杂性都是近一二十年来的中国新诗所罕见的。如果以诗人们对于诗歌语言带有倾向性的选择与使用而形成的写作方式着眼,我们可以将当下表面看来纷繁庞杂的诗歌写作大致归纳成三种写作倾向:其一、“书面语写作”;其二、“口语写作”;其三,“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这样的“写作归类”是我本人对于近六七年来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宏观考察的结果,是符合当下诗歌写作的现实情状的。①持“书面语写作”倾向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书面语”作为自己重要的“语言资源”,他们通常追求诗歌语言必要的庄重色彩与典雅(而非粗鄙)气质,注重语言对于事物普遍性经验的传达效果,注重作品审美性的情感价值与思想含量。由于诗人们的个人生存境遇、文化修养、性格状况的各各不同,尤其是诗歌美学趣味上存在的主观性偏好与差异,在“书面语写作”内部又可以分成三种写作向度:第一种可以名之曰“学院化写作”(它通常被人们指称为“知识分子写作”)。“学院化写作”通常追求诗歌写作中的复杂技艺,注重诗歌文本所包含的文化经验与思想含量,并且侧重于西方现代诗歌语言资源与精神资源的借鉴性运用,并力图通过诗人自身的个体努力对之加以“本土化”的改造与创新,因而他们的诗歌文本通常留有或多或少的西方现代诗歌翻译体的“影响”的痕迹。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西川、肖开愚、孙文波、西渡、张曙光、陈东东、桑克、张枣、姜涛、蔡天新、周瓒、森子、穆青、胡续冬、汪剑钊、韩博、陈均等诗人通常被指认为“学院化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从诗歌谱系学的角度来看,这批诗人的写作无疑称得上中国式现代主义(融合后现代因素)的“智性写作”,他们的文本以传达复杂深沉的智性经验见长(有时达到晦涩难懂的地步);第二种可以名之曰“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是从诗歌精神追求的向度上对“书面语写作”的一次重新“命名”。持“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倾向的诗人通常追求词语的圣洁色彩和崇高意味,注重内心某种具宗教感或神性的情感体验,对生命和事物的世俗性价值持强烈的内在否定态度。这批具“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倾向的诗人在诗歌美学的意义上归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的范畴,他们的诗篇往往以其超现实的境界、具崇高性质的情感力量打动读者。在谭延桐、李青松、杨键、魏克、王黎明、姚辉、海啸、单永珍、陈先发、杨建虎、叶舟、江雪、道辉、王锋、唐朝晖、王冷阳、徐柏坚、史幼波、发星、耿翔、王琪、维色、讴阳北方等一批诗人的文本中,我们不难体认“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倾向作为一种美学趣味的客观性存在;“书面语写作”的第三种写作向度不妨命名为“生命写作”,“生命写作”既不像“学院化写作”那样追求一种丰富、深刻的文化智慧,也不像“神性写作”或“宗教化写作”那样追求某种超验、迷狂的“神性”体验,而是在写作中以人性的尺度追求生命真实、深沉的体验。心灵的感动是“生命写作”的内在效果,情感的“纯度”与深度成为“生命写作”的追求目标。因而,从诗歌形态而言,“生命写作”可以视作宽泛意义上的“抒情诗”,从美学趣味来看,“生命写作”当归属于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通常是一种复合型的状态)。在持“书面语写作”倾向的庞大诗人群体中,杨晓民、黑大春、沈苇、小海、郑单衣、马莉、娜夜、代薇、荣荣、池凌云、李南、蓝蓝、路也、鲁西西、潘维、叶匡政、吴海歌、古马、阳飏、阿信、王明韵、洪烛、张况、北塔、刘亚丽、丁燕、歌兰、牛放、杜涯、沈娟蕾、寒烟、子川、姚江平、宋耀珍、郭新民、金所军、李见心、邓诗鸿、雁西、蔡克霖、姜念光、辛茹、扶桑、卢文丽、聂作平、孙子·乌子、盘妙彬、王行水、胡丘陵、陈太胜、张杰、胡弦、李轻松、李云枫、赵少琳、叶臻、柏明文、南枫、周野、谢夷珊、罗亮、杨弃、潇潇、宋冬游、林凤、莱耳、叶丽隽、海田、禄琴、白玛娜珍、谭书琴、许雪萍、魏棋宇、唐渝、郑闯琦、颜溶、陆苏、董晓文、华岛、廖慧、草人儿、李京东、西娃、木杪、梁震、潘洗尘等诗人倾向于“生命写作”,他们以比较纯粹的抒情姿态有力地维系着汉语诗歌的古老传统。
  与“书面语写作”相对立,“口语写作”在理论上以日常生活用语和“民间”语言作为自身唯一的“诗歌语言资源”,反对隐喻、象征、暗示等所有的诗歌修辞手段,意图追求一种“直接”、“本真”的诗歌效果。持“口语写作”倾向的诗人关注自身日常琐屑的生存状态,通常直接将自己真实的经历或生活片断作为诗歌的题材与表现对象,追求所谓“客观还原”的“真实效果”,拒绝形而上的精神升华,并将追求日常生活与生命体验中的“真实性”效果作为自身重要的美学宗旨。与“口语写作”诗人们的这种艺术趣味相对应,他们在诗歌写作中普遍采用“叙事”和“自白”(直接议论)的表达方式,几乎完全放弃了“书面语写作”中通常采用的比喻、意象、抒情等表现手段。在“口语写作”中,对于“语感”的精心营造与合理使用是有效建构“口语”诗歌文本艺术品位的重要手段,堪称评判一首“口语诗”艺术成败的基本尺度。在对“语感”的营造与运用方面,于坚、伊沙、韩东、杨黎、中岛、徐江、贾薇、侯马、马非、马铃薯兄弟、朱零、唐欣、赵丽华、南人、阿坚、宋晓贤、盛兴、巫昂、朱剑、尹丽川、何小竹、吴晨骏、岩鹰、野鬼、墓草、朱山坡、非亚、李红旗、伍迁、陈傻子、沈浩波、花枪、陈琦等一大批具鲜明“口语写作”倾向的诗人有着出色或比较出色的表现。
  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上升趋势的大众文化潮流所提供的阅读趣味与精神支持,“口语写作”在近几年正成为一股颇具声势的诗歌潮流与“写作时尚”,持“口语写作”倾向者人数众多(难以列出一份详尽的名单),其中尤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诗人居多,这是与这一代人在其成长年代直接置身于大众文化语境中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诗学理念与诗歌风格的角度而观,“口语写作”通常以后现代主义(包含部分的现代主义)为旨归。这使得“口语写作”能与我们当下的文化现实与生存现实发生双重的关联,并以其鲜语的感觉方式刺激读者的阅读神经。比如伊沙一系列充满戏拟与反讽态度的“口语”诗歌文本通常具备一种后现代式的“黑色幽默”阅读效果;中岛、岩鹰、野鬼等一系列充满“审丑”意识的口语诗歌文本则常常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现代主义式的生命痛感体验。
  毫无疑问,“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由于它综合了“书面语写作”和“口语写作”所具有的艺术优势,显示出了更为开放的语言态度以及更为突出的综合创造能力,因此持这一写作倾向的诗人在数量上也更其可观,难以计数。这种“复合型”的写作排除了理论上的“画地为牢”,更加符合诗歌写作的实际情形,并且有着更为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莫非、谯达摩、树才、余怒、翟永明、李元胜、高凯、田禾、谭克修、老刀、刘希全、向隽、李自国、秦巴子、麦城、车前子、唐诗、唐力、杨矿、江一郎、马永波、汗漫、陆健、雷平阳、姚风、阿毛、林童、林木、刘频、默默、郁郁、商震、老巢、徐慢、北野、马策、马累、徐南鹏、宋耀珍、金汝平、邢昊、卢丽琳、程维、殷龙龙、大卫、凸凹、黄葵、骆英、张岩松、柏铭久、张亮、牛庆国、庞清明、卢卫平、十品、俞强、东方浩、向天笑、李志强、李双、江子、宋祖德、秦进、熊国华、刘洁岷、庞余亮、肖铁、程彬、李明月、李志元、谭旭东、王夫刚、王桂林、王家洋、易行、汪峰、沈利、沈杰、胡刚毅、圻子、聂迪、徐勇、刘福君、王乙宴、龙天、任少云、乔仁卯、邵风华、汉江、赵玉丽、紫衣侠、章治萍、郁金、刘大程、梅生、李贤平、董迎春、君儿、赵历法、赵兴中、周荣新、张欢、周公度、大枪等众多“复合型写作”的诗人都在近年的诗歌写作中显示了洒脱自由的创造能力。
  上述三种写作倾向与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既相对立、疏离又互补互渗的复杂情势,由此,多元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得以最终确立,并且在其内部衍化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诗歌趣味与诗学追求。在当下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中,诗人们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潜能获得了一次空前的释放,共同促成了诗歌写作空前活跃局面的形成,近几年来颇令诗界瞩目的“民间诗刊热”以及“网络诗歌热”便是当下诗歌写作活跃态势的有力表征与生动证明。
  …… 
  二、关于近几年来的“诗坛论争”及“诗歌流派运动”现象(文略)
 三、 世纪之交中国新诗的“增长点”及其发展趋向(文略)
     
    说明:此文是在拙文〈〈1999-2002中国新诗状况述评〉〉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

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7/0109/832.html

  
※《谱系·世纪交割的汉诗影像》(江非·著)

《谱系·世纪交割的汉诗影像》
——以1990年至2010年为时限;以时间、精神、诗人形象:历史、情怀、思想、个人、身份、立场为关键词
  
诗人啊,你想把自己写成谁?一个什么形象的人?
——题记

■前言:
瞧!这20 年
——二十年间的民族历史特征、精神现象与诗学表象

【上卷】

第一章:什么是大师,什么是经典——且以3位第三代诗人为例

■第1节:上篇——大师是
1、海子:日神是如此壮烈
2、于坚:月神是如此皎洁
3、李亚伟:酒神是如此欢乐

■第2节:下篇——经典在
1、“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义”在《尚义街6号》
3、“中”在《中文系》

第二章:什么是时代,什么是常数——且以14位第三代后诗人为例

■第3节:上篇——时代间
1、杨子:这只车轮与齿轮夹缝间的灰眼睛
2、伊沙:这位挑开暧昧与温情的枪械师
3、张玉明:这头如履薄冰的独角犀牛
4、皮旦:这颗布满雀斑与鸟粪的红五星
5、王夫刚:这个户部乡来的年轻人
6、田禾:这块永不消失的复垦地
7、xx:

■第4节:下篇——常数中
1、黄灿然:仰望中有人如此俯视
2、殷龙龙:冬日中有人如此取暖
3、杨键:暮晚中有人如此道出
4、韦白:繁复中有人如此细密
5、江一郎:秋日中有人如此端坐
6、余怒:血肉中有人如此剔骨
7、xx:

第三章:什么是女体,什么是母体——且以14位第三代后女诗人为例

■第5节:上篇——母爱也
1、杜涯:爱白昼,更爱它的黑夜
2、鲁西西:爱高山,更爱它的倒影
3、蓝蓝:爱正面,更爱它的背面
4、阿毛:爱钟声,更爱它的敲钟人
5、池凌云:爱大海,更爱它的波浪
6、xx:
7、xx:
■第6节:下篇——情爱兮
1、丁丽英:铁梳子上的温和刺绣
2、贾薇:小镜子中的漫长逆光
3、路也:江心洲上的亭台悉细
4、安琪:后肋骨上的跨栏运动
5、李轻松:前脚本外的妇科分析
6、xx:
7、xx:

第四章:什么是态度,什么是立场——且以18位70后诗人为例

■第7节:上篇——挽到避
1、xx:
2、xx:
3、xx:
4、xx:
5、xx:
6、xx:
7、xx:
8、xx:
9、xx:

■第8节:下篇——迎至逆
1、xx:
2、xx:
3、xx:
4、xx:
5、xx:
6、xx:
7、xx:
8、周建岐、余地:火中取栗的心灵谢幕与肉身退场

第五章:什么是身份,什么是形象——且以18位70后女诗人为例

■第9节:上篇——精神向
1、扶桑:信阳小城的编外修女
2、虞朵:走向前朝书生的艰苦之旅
3、徐颖:奔向丛林英雄的理想陈诉
4、梅花落:落草为寇的匪肝义胆
5、巫昂:玻璃杯后的政治观察家
6、白玛:行吟而来的通灵信使
7、余小蛮:妖媚惑众的空中妖术
8、田暖:小剧场一角的虚拟灯光师
9、xx:

■第10节:下篇——生活经
1、尹丽川:在知识虚妄中的身体戏剧
2、李小洛:在俗世生活中的理性退场
3、宇向:市井小街上的观望冥想
4、沈娟蕾:小学教员的城郊白日梦
5、叶丽隽:空白画夹上的晴日素描
6、苏浅:小披肩在阳台上的浅吟低唱
7、夏雨:行色匆匆的小镇步行人
8、梅林:月下嗑药的天外村姑
9、xx:
第六章: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继往——且以16位80后诗人为例

■第11节:上篇——去彼岸
1、余刃:书册中翻开的左
2、麦豆:摇篮里晃荡的甲
3、子禾:向日葵指向的南
4、暗房子:电吉他粗弦上的A
5、孙苜蓿:私家唱诗班里的3
6、xx:
7、xx:
8、xx:

■第12节:下篇——于这里
1、肖水:霓虹灯下的西线逃兵
2、其灵子:故地与耕马的患难狱友
3、乌鸟鸟:在理发店与翅膀相逢的鸟人
4、而戈:被铁器难以除尽的余数
5、郑小琼:东方底特律上空的夜莺
6、xx:
7、xx:
8、xx:

【下卷】
第七章:什么是学术,什么是时评——且以18位诗评家为例

■第13节:上篇——现场
从谢冕到霍俊明

■第14节:中篇——斋中
从洪子诚到王珂

■第15节:下篇——兼职
从徐敬亚到李少君

第八章:什么是编,什么是辑——且以18位诗歌编辑家为例

■第16节:上篇——堂上
从王燕生到蓝野

■第17节:下篇——巷里
从韩东到黄礼孩

第九章:什么是翻,什么是译——且以6位诗歌翻译家为例

■第18节:漂移
从王家新到李寒

第十章:什么是纸张,什么是互联网——且以6种诗歌传媒为例

■第19节:前台
《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综合期刊与诗歌年选

■第20节:地下
从《他们》到《诗歌与人》与自印诗集

■第21节:民宅
专栏、论坛、博客、网站

■第22节:别墅
诗会

第十一章:什么是奖,什么是励——且以6种诗歌奖项为例

■第23节:上篇——此为奖
1、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2、华文青年诗人奖
3、人民文学诗歌奖

■第24节:下篇——此为励
1、华语文学传媒奖
2、明天诗歌奖
3、柔刚诗歌奖

第十二章:结束语

■     在写作中立像——我们在时间中的“现在:在此处;过去:纪念册;未来:自画像”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5f22701007x7r.html


中国诗人版图---中国最好的汉语诗人诗歌大全
马知遥

来源马知遥的博客: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5386&PostID=18864188&idWriter=0&Key=0



A 阿咪 艾先 安琪 阿翔 阿斐 安红红 艾心雨 艾溅果 艾蒿 阿斯匹林 阿毛 阿咪 阿宝 阿尔 阿笑 阿谁 阿晃 岸子 阿华 艾泥 阿角 阿卡 安徽阿尔 阿卓务林 岸子 爱若干 阿吾 

B  本少爷 白玉汤 北岛 柏桦 八零 边子 白沙 白鹤林 大路朝天 笨水 柏羊 冰马 泊梦 白地 病床 拜星月慢 白珀 柏铭久 白鸦 北魏 捕马 包宏纶 班周  

C  陈晓松 楚无衣 陈小三 陈先发 曹五木 昌政 采耳 春树 陈仲义 陈傻子 陈巨飞 春如旧 初九 崔国斌 池凌云 池沫树 藏马 池鸿泽 陈思楷 陈陟云 曹伶文 陈云虎 蔡绍坤 春血 陈言 楚鹰 川木 陈洪金 澄草 陈述 沉香木 陈利民 程剑平 纯琉璃 重庆子衣 陈彦舟 陈群 蔡俊 陈功 陈宗华 蔡书琴 陈北 陈旧 陈衍強 程剑平 丑石 陈人杰 陈人华 陈星光 虫儿飞 陈毅功 刺桐飞花 陈剑冰 楚雨 楚中剑 刹那 陈坚盈 楚尘 

D  邓博丹 代雨映 段明辉 大头鸭鸭 朵渔 大卫 邓诗鸿 灯灯 丁燕 大瓶可乐 东篱 杜绿绿 缎轻轻 独化 东岳 独孤九 东北浩 叠水 大草 大解 丁东亚 杜涯 东博 大伟 黛云 董书明 得儿喝 段裂 丁友星 道辉 道子 董学峰 邓祖光 东鲁散人 刀口漫步 朵朵 刀 杜撰 迪拜 大伟 冬萧 典裘沽酒 丁小琪 

E  而戈 耳东 饿发 蛾子 

F  方糖 方冲天 风重 非亚 冯碧落 方文竹 冯莎莎 范小雅 方子昂 风贼 飞沙 范小饭 发小寻 方石英 樊樊 驸马 粉灰 符力 风轻扬 法清 方闲海 丰康 范倍 方舟 凡斯 冯楚 方闲海 番禺路 扶桑 凡斯 

G  果尔默 龚四(稻草英雄) 谷壳子 顾小花 吉葡乐 国志峰 格式 嘎代才让 管上 管党生 谷雨 顾北 高玉磊 桂鬼 光头 鬼鬼 孤城 郭全华 鬼狼 郭瑶琴 高春林 广子 高山雪鹰 顾北 高作苦 

H  侯冰之 韩簌簌 还叫悟空(张灿枫) 海灵草 胡海棠 胡月 画梅花的女人(廖又蓉) 韩少君胡志刚 黄沙子 黄海声 黄礼孩 韩东 槐树 还非 何小竹 湖北青蛙 韩宗宝 胡正勇 海湄 黄玲君 何武东 花语 贺兰小叶杨 胡庆军 寒阳 胡茗茗 何三坡 黄旭峰 横行胭脂 何均 韩文戈 邯郸如风 侯佳川 红线女 黄涌 胡续冬 韩永恒 韩玉光 黑陶 何山川 胡弦 红袖添乱 黑马 贺念 华晓春 慧子 洪广玉 海中央 黄披星 横 画雨 侯马 花间 海啸 寒烟 寒馨 海之烟 花间 

J  江枫 见闻 君儿 九公公 见君 江一郎 金黄的老虎 金铃子 金轲 荆溪 江雪 旧海裳 姜了 江离 金肽频 贾小愚 嘉彬 江非 蒋伟文 简离 江浩 举人家的书童 津渡 蒋蓝 简枫 简明 津渡 

K  康文贵 康蚂 孔祥忠 康邪 柯平 邝贤良 可风 柯友珊 康城 况璃 柯健君 看林人 

L  冷盈袖 老巢 李建明 李敢 骆家塘 雷黑子 梁山 李智强 李元业 林宗龙 李春筱 冷雪 蓝烟 刘槐伤 龙野 娄卫高 李镜泷 罗广才 兰雪 李少君 老德 老皮 蓝角 李南 刘君一 梁平 李拜天 黎阳 芦哲峰 李商雨 刘大程 林雪 浪行天下 老茂 林茶居 李运锋 吕小青 李伟 吕德安 李德武 蓝小寂 莱耳 刘夕降 李以亮 鲁西西 李双鱼 老了 李飞骏 李东泽 林落木 吕约 琳子 罗薇薇 刘天雨 刘劲 蓝小脉 林若 刘脏 李云亮 娄卫高 林混 李勋阳 李唐1992 罗铖 李尚朝 李晓旭 刘春 了乏 鲁川 离离 罗羽 刘东灵 刘清泉 鲁绪刚 林彩萍 路顺 鲁予 卢宗保 李满强 兰紫野萍 刘磊 溜溜 罗西 陆恒玉 刘不伟 林文滩 李三林 卢辉 乐思蜀 李点儿 兰逸尘 李成恩 李霞 陆陈蔚 冷雨桑 李英昌 李洁夫 罗亮 刘川 老铁 辽宁星汉 李云 刘立杆 鲁克 罗贤 刘涛 吕宏友 离开 廖阳阳 林荫 李林寒 李春潮 鲁亢 老枪 林童 廖偉棠 陆恒玉 林养 李晓水 罗晖 梁晓明 冷眼 李冬春 李东泽 刘诚 李德武 刘立杆 蓝角 李海洲 李小洛 李之平 楼河 刘洁岷 李元胜 林萧 李晃 柳冬妩 刘伟雄 刘泽球 临水照花 冷面狗屎 柳亚刀 李飞骏 刘德吾 李浔 老船 老剑 李建春 裸脚大强 郎启波 龙俊 林忠成 李红旗 柳宗宣 

M  蒙蒙 麦麦 弥赛亚 魔头贝贝 木知力 马兆印 梅花驿 默默 梅花落 木朵 马永波 马知遥 孟醒石 孟芊 鸣钟 梅依然 穆晓禾 慕白 马启代 马铃薯兄弟 马海轶 马非 闽北阿秀 木桦 梦亦非 米晨 孟祥忠 莫小邪 莫米 木杪 蒙晦 马梦 马力 

N  年微漾 纳兰容若 牛慧祥 那勺 宁夏混混 纳森 南山一石 南闽老茂 南人 南蛮玉 南鸥 南夫 南木 南方狐 倪湛舸 

O  欧阳疯 欧良 欧亚 欧良 

P  裴丽萍 潘漠子 潘洗尘 潘虹莉 庞华坚 潘维 庞华 翩然落梅 普珉 庞培 胖荣 莆田小谢 皮旦 庞清明 普渡众生 盘妙彬 彭世学 平生 仆固怀恩  

Q  齐宗弟 骐骥驰骋 谯达摩 曲近 祁鸿升 晴朗李寒 祈国 青草山坡 清荷铃子 七夜木犀 千叶 曲元奇 起子 乔浩 祁人 七七 泉子 乔书彦 泉溪 秦风 秦客 七窍生烟 晴宝儿 秋风如剑 七小姐 

R  任意好 任知 任少云 任轩 仁兄 然墨 

S  宋雨 孙启泉 商略 宋词 苏浅 施世游 宋别 沈浩波 沈即墨 舒雨湖 宋若 山东十一傻 树才 孙慧峰 孙文波 沈泽宜 苏若兮 水笔 宋尾 宋峻梁 宋冬游 盛慧 苏非舒 桑克 宋晓贤 辛泊平 苏省 苏梦人 沈鱼 沈河 山上石 瘦西鸿 漱茉 散心 盛可以 水晶珠链 寿州樊子 石破天 沙代 四分卫 沙马 哨兵 森子 尚兵 晒盐人 沙织 沈利 盛敏 三颗石头 桑眉 孙大顺 苏隐 沈天鸿 深圳红孩 伤水 上官朝夕 三色堇 世中人 苏瓷瓷 邵勇 孙家勋 宋烈毅 竖 水笔 宋子刚 邵风华 沈方 伤痕 深蓝 苏小和 宋岗 水丢丢 哨兵 单永珍 邵小平 石生 舒云儿 诗阳 三米深 苏一刀 盛兴 三个A 

T  田长水 谭克修 汤养宗 唐不遇 唐果 天乐 唐煜然 田桑 汤贤生 唐纳 谈骁 涂灵 汤文 天界 特克 田斌 台州小安 图雅 田雪封 探花 土豆 铁哥 天岚 天荒一隅 唐欣 唐突 凸凹 天骄 天风 陶春 台州 

W  魏勃 王微微 玩偶 汪佳琦 王笑风 王中楠 王怀兵 巫昂 王小妮 王明韵 巫小茶 王柏松 汪抒 王九城 王敖 王东东 吴建明 勿 吴素明 王小忠 温永琪 乌青 王桀 巫女琴丝 王有尾 吴银兰 吴跃斌 王西平 温刚 乌蒙 吾同树 伍亚霖 吴幼明 武靖东 乌鸟鸟 汪治华 吴谨程 王晓琴 王小程 王志国 汪白 王久辛 万红 吴语 吴东升 伍亚霖 王竞成 王文海 吴橘 威格 王清铭 王雪莹 魏风华 万夏 外外 吴东升 韦巍 吴铭越 王征珂 吴幼明 韦白 王孝稽 无算子(吴跃斌) 乌瓦 吴晨骏 王顺健 微紫 王寅 魏理科 Wendy 

X  徐小爱克斯 小衣 小米 小引 许剑 谢君 徐江 谢湘南 晓波 徐红 夏雨 西川 西楚 晓音 邢昊 刑非 小宽 向武华 萧萧 小树大人 小刹 徐晓宏 西毒何殇 小箭 小荒 小鱼儿 小蝶 小月亮 谢小谢 西叶 萧沉 谢宜兴 向天笑 夏春花 徐俊国 薛松爽 晓棋 徐蕊蕊 小抄 谢威 许烟华 辛泊平 肖水 小繁班长 厦门海约 夏树 西风野渡 心地荒凉 徐南鹏 修远 许强 潇湘妃子 小海 西娃 辛酉 小安 潇雨晗 许烟华 

Y  易涵 一树摇风 一丛 姚彬 徉大 余怒 于坚 杨春光 叶逢平 忧郁青菜 杨黎 伊沙 郁葱 杨克 叶来 杨略 燕七 一回 颜非 杨中标 杨晓芸 尹丽川 叶匡政 叶丽隽 叶想 杨铮 远村 殷龙龙 游刃 杨减 余丛 游太平 余毒 原筱菲 伊有喜 殷明 杨晓东 严正 宇向 杨雄 岩鹰 杨天海 杨勇 杨拓 严家威 一度 远洋 衣水 有事无事 姚园 叶蔚然 叶落不扫 叶萱 杨见 袁伟 杨森君 又见雨飞 叶辉 尤克利 余刃 与或非 游子衿 野川 羽毛 焱冰 鹰之 杨雪帆 杨通 俞昌雄 游离 夜来 原野牧夫 原上飞 苑楠 杨方 游离 姚风 余笑忠 杨宗伟 衣米一 瑛子 郁颜 余地 杨键 余文浩 杨瑾 羽微微 一苇渡海 燕窝 杨然 野愁 宇宙神龙 远观 夭夭 余畅 阳子 野性呼唤  

Z  赵丽华 张坚 张惠芬 左岸 张凡修 邹崧蔚 周春庭 张侗 周成双 张建新 中海 张玉明 周公度 邹晓慧 周过 周游 张小美 子梵梅 张阿牧 章少卿 张作梗 中原客 曾宏 张执浩 张振立 张金 张广福 章凯 郑小琼 张漫青 钟硕 曾蒙 扎西 子艾 张后 朱成 邹瑾 张鞍荭 张尹 左后卫 中岛 张永伟 哲别 张旗 周珊 张稀稀 章治萍 章小强 张联 张羞 浊之云 章耕由 周瑟瑟 周承强 张敏华 张阿牧 曾德旷 赵国治 周占林 朱枫 朱佳发 甄文 邹汉明 章锦水 泽婴 祝成明 张羊羊 朱巧玲 张传海 臧棣 赵思运 朱颖 周波涛 周莉 张惠妹 张乎 紫穗穗 张紫宸 周建岐 翟永明 赵卡 郑小琼 张海峰 朱剑 赵卫峰 周瓒 赵思运 张枣 朱良德 张守刚 子怡 张之 张祈 张嘉谚 仲彦 赵福治 张志 周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1:08 , Processed in 0.1137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