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逐渐去扶翼 终酬放手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6 15:5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逐渐去扶翼 终酬放手愿

永远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作者:张永明  来源:教育时报  



叶至善先生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写的序言中说:“人们都说我父亲是语文教育家,看来没有错,可是父亲从来不承认。父亲说他跟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不一样,不是个做学问的人,虽然经常对语文的教与学发表一些看法,都是就事论事,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因而称不上家。”“家”这个字现在用得很滥,但一个人是否能成名成家,还是要留给时间来验证为好。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经过时间考验的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他对写作极为精通,他对语文教育定位极为准确,他对语文教育理论有奠基意义的总结——他对语文教育的贡献是一般优秀的语文教师难以企及的。
  叶圣陶先生做教师只有十几年,留给我们的文学作品也远比教育论文要多。叶圣陶先生首先是一位大作家,然后才是一位语文教育家。我常常以为作家是学习语文最有心得的人。语文教育有两个要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作家占据着“写作”这块高地,而善于写作的人的前提必然是善于“阅读”的。叶圣陶先生在写作界的地位有目共睹,他走进语文教育自然与一般的语文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作家绝大多数并不适合做语文教师,因为作家和教师的追求是不同的。作家追求的是新奇和趣味,把规范当成大敌,而教师更看重的恰恰是规范。作家崇尚天才,而教师崇尚规范。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就是这个意思。作家往往过于超脱,而教师往往过于拘谨。超脱固然是教育的大敌,而拘谨往往会成为教育的桎梏。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能把写作和教育完美结合起来的人。这一点,以后的语文教师是难以企及的。
  叶圣陶先生走进语文教育,破除语文教育的桎梏就是一件大功绩。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开头就说:“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60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又说:“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向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能发现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是站在“作家”这个制高点上审视语文教育的结果。叶圣陶先生对广大语文教师谆谆告诫:“要做到讲好,教师只熟悉一套课本是不够的。你要讲透一篇文章,首先自己要喜欢这篇文章,知道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对这篇文章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要求教师多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力求达到与作者相差不远的水平。”“力求达到与作者相差不远的水平”正是对没有过硬写作实力的语文教师的希冀,也正是叶圣陶先生的特长所在。
  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定位为“用”,这和一般的语文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何必升学》。他说:“为什么不必升学,因为从如今的学校教育学不到什么。这所谓学得到学不到,系指受教育者本身有无真实受用而言,不指零星的知识、空洞的概念以及分数和文凭。在受教育者有真实的受用,是清澈的知识、优良的习惯。”他在《自力二十二韵》用教幼儿学步来比喻语文教育,说语文教育“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当其放手时,此才必精干,服务为人民,于国多贡献。”语文教育定位在“用”上而不是“考”上,这是叶老先生的高明之处。
  叶圣陶先生没有写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著,但他的几百篇“就事论事”的文章确是对语文教育理论有着奠基意义的总结。他先讲清了什么是语文。他说:“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他又讲清了什么是教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又讲清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又讲清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立诚为贵、贵在自得、摸清思路。”叶圣陶先生的全部语文教育思想是这几条远不能概括出来的,但就是这几条就足以看出来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奠基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我们语文教师耳熟能详的语文教育理论,我们的语文教育大厦能否挺起来就很难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04:53 , Processed in 0.1054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