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7 12:5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3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5日凌晨1
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
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确实, 1999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8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9,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8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16
,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199912
31日中午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
3月举行总统大选。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很快,人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10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7,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20008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8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12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27们发现,普京跟叶利钦判若两人。 叶利钦一米九十的魁梧个子,一头银发,善于言辞,带着微笑,颇有领袖风采。普京则是一米六十的中等个子,沉默寡言,面孔总是冷冰冰的,难得一笑。在群众场合,他的视线总是偏低,往下看,缺少交流感。就连普京的头发也是随随便便,不抹油也不喷摩丝——那位在克里姆林宫专给领袖理发的理发师说,给普京理发是最省事的。 一位中国记者曾经单刀直入问普京:“有人说你面容冷峻,有人说你如铁匣子一言不发,也有人说你是办事果断的铁腕人物,你同意哪种说法?” 普京坦然答道: “你首先提到了一张神秘莫测的面孔,而后又提到铁匣子。要知道铁匣子可是一种没有任何语言的东西。每个人看到和说出的都是他们所想看到和所想说的那一部分,也都是不完整的。俄国人民信任我,推举我为总统。当我决心竞选总统时,我相信我可以改善俄国人民的生活,使国家强大。一个政治家不会去迎合所有的人,也不会试图推行一种不触及任何人利益的政策。如果这样,我将损害那些深深信任我的人民的利益。”   中国记者又问:“听说,当你当选为代总统后,你的夫人哭了整整一天。因为作为总统,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将很少。你能否用些方法消除夫人的忧虑。” 普京这么回答: “我夫人是幸福地哭了。当选总统后,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确大大减少。我不能像往常一样见到我的女儿们了。因为我上班的时候,她们正在睡;我下班的时候,她们又睡着了。总之,这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更为不便的是与外界太隔绝,一方面是太忙,另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生活的圈子太小,往往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对人民的愿望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将通过一些计划外的访问来补偿。” 普京的经历并不复杂。 普京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工厂门卫、钳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法西斯夺去了普京哥哥的生命。这样,普京成了父母惟一的儿子。 1970年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未毕业,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这样,他作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官员,曾很长时间在原民主德国工作。九十年代中期,普京进入政坛,从圣彼得堡市长助理一跃而成第一副市长。 普京的大学毕业鉴定中的评语是:“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 克格勃上司在普京的档案里评论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起普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回叶利钦来到圣彼得堡,公余前去打猎。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普京等许多地方官员陪同叶利钦打猎。在休息时,从林间突然窜出一头熊,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唯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把熊打死…… 后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兼总统安全会议秘书。这样,普京在总统身边工作,开始接近权力中心。 四十七岁的普京接替年近七十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使人们不由得记起当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七十四岁高龄病故的契尔年科一样,使政坛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其实,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四十七岁的普京,被视为苏联、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前任过于年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是五十九岁,勃列日涅夫是五十八岁,安德罗波夫也是五十八岁,契尔年科是七十三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时六十岁。 实际上,列宁是在四十七岁时担任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后的最高权力机构)主席,而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 普京在刚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一下子赢得了民心: 车臣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那里的武装叛乱分子多年以来不断制造麻烦。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普京还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飞上蓝天,使士气大振,获得大胜。 跟老是进医院抢救的“病夫总统”叶利钦相比,反差太大了:普京不仅能够亲自驾驶“苏-25”强击机,而且还能在柔道比赛中把一个个年轻人撂倒在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普京,早在1974年就获得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普京树立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政治形象。 然而,叶利钦交给普京的是一个气息奄奄、灾难频发的俄罗斯! 在普京就任总统不久,光是2000年8月,俄罗斯接连发生了三次大灾难: 8月8日,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炸死十三人,炸伤五十多人; 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爆炸沉没,艇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被困海底,生死不明。俄罗斯海军和英国、挪威救援人员进行了九天的抢救,但“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全部遇难。 8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发生大火。这座电视塔高五百四十米,高度居世界第二,是莫斯科代表性观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光景点之一。当时火光冲天,莫斯科市区大都能够见到。这场大火使莫斯科地区的电视转播系统瘫痪。 内中,特别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当选总统不久的普京缺乏经验,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正在克里米亚度假,没有及时返回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五天内,他没有在电视中露面,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 另外,普京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不满,还在于事故一发生,西方许多国家表示愿意给予救援,遭到普京的坚决拒绝。普京拒绝西方救援,是出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乃俄罗斯最新式的潜艇,生怕在西方救援中泄露军事机密。曾经在克格勃工作多年的普京,对于保守国家机密尤为注意。然而,俄罗斯本国技术力量薄弱,又无力迅速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百姓、特别是遇难官兵的家属,急切希望自己的亲人得救,他们对于普京迟迟才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对普京拒绝外援,极为反感。 普京了解百姓的情绪之后,马上加以弥补。他赶赴“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营地,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普京同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要求和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接受外国的技术援助,尽快打捞“库尔斯克”号潜艇。电视台在现场进行转播。俄罗斯老百姓很快就扭转了对普京的看法。 更为难得的是,普京后来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向俄罗斯全国人民承认自己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发生时拒绝外国援助的错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从无当众检查自己错误,普京的行动打破了“惯例”。于是,普京不仅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谅解,而且反而受到称赞,他也就从“失分”到“得分”。 普京言语不多,不爱许愿,而是着重于采取实际措施。他办事果断。 普京上台之后,赢得了三方面的胜利: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一是实现了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打击了各种黑势力,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他也使俄罗斯的八十九个联邦日趋团结,减少了离心倾向。
二是在外交上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推行多极外交、东西方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叶永烈:我眼中的普京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罗斯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普京赢得俄罗斯第六届总统大选,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我不由得记起,当普京第一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我正在俄罗斯。当时在莫斯科,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我听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里,在电视里见到普京。他跟美国电影代表团见面,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聊天。那样子像朋友聊家常,绝不像总统接见。 莫斯科的朋友告诉我,普京没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坐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里的。他常在外地巡视。普京总是说,当上总统之后,生活的圈子大大缩小了,他不能随意会见朋友,也不能随意到公共场所。总是有保安对他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他担心长久这么下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在总统办公室多呆,而是希望尽量多多接触实际。 我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正值普京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朋友告诉我,普京常来圣彼得堡。内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第二,普京曾经担任圣彼得堡市(当时叫列宁格勒)第一副市长;第三,普京有意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不过,圣彼得堡的朋友说,第三条原因只是大家的猜测,前两条原因则确确实实。 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普京的人比喜欢叶利钦的人多得多。 俄罗斯人喜欢调侃。他们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听上去虽然显得有点绝对,却令我“过耳难忘”: “叶利钦一辈子干过的唯一好事,就是选择了普京!” 确实, 1999年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四十七岁的普京为代总理时,俄罗斯人曾经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还不知道普京是谁! 人们对这个知名度甚差的年轻人并不看好,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叶利钦任命了年轻的斯捷帕申为总理。斯捷帕申连总理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叶利钦赶下了台。 须知,叶利钦已经高频率地更换了六任总理,普京是第七任了。谁知道这个“无名小卒”能在总理的宝座上坐几天? 叶利钦不顾人们对于普京的冷淡反应,在一个星期之后—— 1999年8月16日,又进一步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 叶利钦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1999年12月31日中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 叶利钦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亲爱的全国同胞,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恭贺新年。不仅如此,今天也是我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跟大家讲话。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要引退了。” 叶利钦总统任期尚未到期,突然自动辞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之前,历数所有苏联领导人,这是从未有过的: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是病死在任上,而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被政变赶下台的。 然而,叶利钦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 叶利钦在辞职时,坦率地向千千万万俄罗斯人说出心里话,这也是以往苏联领导人所从未有过的。叶利钦说: “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来似乎对我们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再为他们的这种希望进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屏障。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我以前从未说过的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怀着摧心的忧虑:到底需要怎麽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但是尽了我的健康所能,而且是在所有难题上,我都尽了我的所能。……” 按照俄国宪法,总统辞职后由总理代理总统,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是现任总理,理所当然由普京接任代总统。 普京接管了包括核武器按钮在内的所有总统权限,同时宣布在2000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 普京在大选中获胜。这样,在短短七个月内,普京脱颖而出,由代总理到总理到代总统到总统,掌握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于是,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 于是,普京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很快,人 三是经济好转——这是实现国内稳定、外交胜利的基础。普京为俄经济明确了四个基本方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技密集型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企业将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改革社会福利体制,严格控制外汇流出;摈弃重金融、轻生产的不良倾向,制定化工、汽车、轻工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00
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当年底国家杜马通过了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2 04:56 , Processed in 0.1594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