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7 19: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周红梅    河北省乐亭第四实验小学      063600

摘要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直觉  美术教育  儿童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
        一、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 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 ,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 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一)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 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 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等。
        (二)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儿童在成长中的思维常常产生掌握世界、了 解世界,并证明世界神奇的冲动,儿童图画常表现了人类发展中各阶段的创造力,他们能把大千世界中变化万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儿童绘画题材并不存在繁简问题,我通过教学实践了 解到,富于变化的复杂形反而易于被儿童接受。
        (三)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以象不象为评价作业 的标准,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传统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临摹老师范画,临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学的统一性,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   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有差异,美从不同的侧 面和角度呈现在人面前,也会引起不同的美感。儿童受不同环境、不同气质和不同教养影响,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差别,美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只有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载,才可能促使儿童产生创造力。   
         传统美术教学还始终强调形的准确度,要求一开始就得画准比例,实际这是儿童做不到的。在审美教育中 似乎只有画得象真实物象,才是美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画得象并不等于画得美。传统美术教学把技术放在 第一位,不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表现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表现自己的生活认识和感受,因此在 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儿童的能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多年儿童美术教学实验,我们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 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 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儿童美术是综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儿童进行刺激,使 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 的感受。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一)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           
         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以利身心健康和谐发 展;根据儿童各年龄段的绘画心理特征和他们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选择和决定各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形成连 续性教学;依靠直观知觉,发展儿童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 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教 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方法,不限 制只用一种表现方法。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教学方法是
        1.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传统绘画历来用传授技术的方式,如教使用绘画工具的表现技巧,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 现。这种数学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儿童绘画能力不靠教具体知 识和方法,仍旧能自然发展。发展规律为: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随认识的 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透视、体积和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依靠感知而发展, 也能为个别儿童将来进行专业学习准备好条件。我通过女儿黄欢进行写生教学实验结果说明,造型能力不靠教 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观知觉能使儿童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儿童注意观察,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儿童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 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再次,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运用多种手段,如名作欣赏、生活体验等方法。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儿童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 作热情。
        2.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把儿童从再现和复制自然中解放出来对原型的忠实复制决不是评判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碍人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表达。儿童 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儿童画与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没有必要过早、过 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只有在他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识渗透给 他们,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识自然产生后,才能通过图画表现出来。因此,对儿童的美学意识培养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用 线和色彩进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知觉创造。这是建立儿童绘画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儿童绘画中常被成人所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是儿童合法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 世界。对儿童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 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象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会迅速 得到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7:16 , Processed in 0.2062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