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侦破校园丢失案”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1 20: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侦破校园丢失案”的故事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故事缘由:
  常年在校工作,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的衣物很容易丢失,而且丢失后很经常没有人认领。小小的衣物招领处往往堆积如山,任凭广播站一直“呐喊”,人就无人出来应答。咳,如今的孩子,真不爱惜物品。这是不是生活富裕后产生的“负效应”呢?作为班主任,我有心解决,作为语文教师,我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作深入孩子内心。可是,面对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怎样才能留存印象呢?
  就在我陷入困境时,儿子看的动漫——《名侦探柯南》给我巨大启发,一个极富创意的设计诞生了,而且凭着我对孩子的了解,我能明显感觉这次的习作一定大受欢迎。
  上课啦:
  这一天的放学,我将孩子们留堂。孩子们很惊讶:老师要干什么呢?我笑着回答:带你们到校园里逛一逛。我们来到了失物招领处,一堆的衣物孤独地留在那。孩子们见怪不怪,没有丝毫感觉。我捡起一件无人认领的衣服说到:我们来玩一个侦探模拟游戏。此言语惊四座。我解释道:请模仿名侦探柯南中的推理情节,为这件丢失的衣服推测出它的主人。孩子们大呼过瘾,但不知从何下手,乱猜一气。我告诉大家推理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请大家先好好观察这件丢失的衣物,我提醒孩子们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例如看看衣服的品牌,款式,大小,色泽,干净度,口袋内置物,新旧程度……总之,你能看得见的都要看,看不见的,如口袋内测等地方,也要想方设法去看。孩子们忙开了,我没事偷着乐。
  约摸八分钟,孩子们很投入地仔细观察了一遍。他们以为大功告成。我提高要求:看过之后是否就意味着观察结束了呢?不是的,还要用上其他的感官来观察。例如可以闻一闻,衣服上有什么味道:汗味,榴莲味,尿骚味,曲奇味,香水味,面油味……这些味道可是不容忽视的线索,有助于你接下来的推理哦!一阵猎犬般的狂嗅开始了。看着他们投入的样子,我适时点拨:服务于作文的观察,一定要细致,全面,要调动多感官同时参与。这一点可是需要锻炼的真功夫,一点儿都不亚于正牌侦探哦。孩子们越听越来劲儿!我知道,他们已经按耐不住要通过习作展示自己的推理啦!
  就在操场上,我开始了命题布置:请大家根据这件衣服的各方面信息,推理设想衣服的主人。性别,年级,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特殊的喜好或者习惯。可别以为这些是捕风捉影,有了之前的观察,一切都变得有理有据,顺理成章了。例如:根据衣服的大小尺码,你就可以推断出衣服主人的所在年级。一般情况下,一件120尺码的衣服,给一年级太小,给三年级的太大,只有适合二年级孩子了。瞧,就这样,写出你的推理结果,写出你的推理缘由,让所有的读者像崇拜柯南一样崇拜你吧。其次,感兴趣,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伙伴还可以推理“丢失当天”的情景。这就好像柯南电影中的案件模拟环节。你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案发现场”的目击者,眼睁睁地看着丢失衣服这件事在你眼前发生,用你的笔再现当时情景。相信这一段话很有亮点,也更能显示出你的缜密思维和精彩推理。在欢呼声中,孩子们兴奋地回家写作文去了。望着他们屁颠屁颠的背影,我再次偷着乐!
  思维蔓延:
  其实,设计这样的游戏作文,我目的教育很明确。我就是希望大家通过写作认识到要爱惜自己的用品。要注意保管好,使用好,不要随意丢弃和浪费。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了这则故事,你们感受到了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也可以做得有声有色,可以润物细无声。
  学生作文:
  衣服的主人
   陈汐宁
   我是陈大侦探,正在侦破一起“丢衣服”奇案。这件衣服的领子脏得不成样子,袖口也是一片乌黑,帽子已由雪白变成了土黄,还夹杂着灰色,发出一股酸酸的汗臭味。
  这一定是男生的衣服,因为它是白加灰色的。女生通常是穿粉色或红色的衣服。它的主人可能是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一年级的没这么高,三、四年级的又没这么矮,只有二年级的可能性最大。他也许是一个喜欢运动、又不讲卫生的小男生,因为运动过后容易出汗,穿上这么厚的羽绒服,很热,会出更多汗。羽绒服就会有一股汗臭味,再加上不勤洗澡,羽绒服就长期充满这股又酸又臭的汗味了。
   依据我的推理,他可能当时是在学校上体育课,觉得太热了,就随手把衣服扔到篮球架上去了。上完体育课,又急着和同学们玩。玩着玩着,上课的铃声响了,这粗心的小主人就去上课,吧可怜的羽绒服抛弃在了操场上。任凭衣服怎么无声地呼唤,小主人就是不回头地走了。小男孩回到家,妈妈问他衣服去哪儿了,小男孩怕妈妈骂他,就说被狗叼走了。妈妈看穿了他的谎言,叫他赶快回去找。他来到楼下,心想:肯定找不到了,不如就在楼下玩一会儿吧!于是,他在楼下整整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里,跟妈妈说没找着。妈妈就只好又给他穿了件新的衣服。
   过了好几天,有同学捡到了衣服,送到了广播站。广播站天天广播,请有丢失物品的同学到广播站认领。他哪还记得去认呀,还好之前他几乎天天穿这件羽绒服,同桌帮他认回来了,可他还一连摇头,说他才没丢过呢,这不是他的衣服。无奈之下,同桌只好把衣服又送了回去,那件可怜的衣服就静静地躺在广播站里,一直到了今天。
   怎么样?这就是我推理的全过程。希望那位粗心的同学快点来认领吧,别再让羽绒服伤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22:51 , Processed in 0.1098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