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巴衣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9 18:5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虾子中学 于 2009-11-9 18:56 编辑

    前几天,我抽烟时把西装烧了一个小洞,也怪自己大意,烧的位置恰好在衣服的口袋下面,就是西装的下摆处。妻子建议:另外买一套。说实话,这件扔了,很可惜。穿上,有碍观瞻,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看就知道。左右为难,加之这套西装多少还纪念意义,是单位专门为庆祝北京奥运举办而订做的,我有些舍不得。
   母亲知道这事后,从里屋走出来,看了看这件西装。“孩子,还可以穿,妈给你处理一下。”我知道,母亲年轻时是出了名的裁缝,家中大大小小的衣服都出自于母亲的手艺,只是最近十多年来,都时兴买新衣服穿,加上母亲年老又患风湿病,因此衣服很少自己做。
   母亲戴着老花眼镜,拿着我的衣服,进了里屋。
   我和妻子坐在客厅,不是我们不孝,实在是帮不上忙。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穿补巴衣服的年代,就连袜子,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谈到这个话题时,妻子说:“我妈总在衣服破的地方爱绣上花之类的,穿上既好看又朴素大方。”我知道,补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裤子跟着人一起长,总觉得衣服裤子没有人长得快。要不了几年,衣服就当夹袄,裤子就当短裤。不像今天,我们已经解决了吃穿,大家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大街小巷看不到还有谁穿着补巴衣服裤子。即便有的话,都是年轻人在赶时髦,学什么嬉皮士,故意在裤子上弄上几个洞。我开着玩笑说:“要不把西装的另一个口袋下面都烧成洞,讲究对称,赶一回时髦。”惹得妻子一阵大笑。
   不一会儿,母亲拿着西装出来了,我接过来一看,西装上的小洞已经被母亲用相同颜色的布料补上,精细,很难看出这里曾经被烟头烧过。最高兴的莫过于妻子了:“妈,你要教我。”母亲很慈祥:“可以,看来我的手艺还没有丢。”
“学有什么用?现在的衣服又不是很贵。话又说回来,谁还穿补巴衣服呢。”我打断了妻子的说话。“你不懂,只知道穿。你想想,上千元的西装,因为一点坏了就扔,很可惜。”妻子反驳道。
   “孩子,妈可是穿了几十年的补巴衣服裤子。我们穿上补巴衣服裤子总觉得暖和、实在。那时大家都穷,没有多余的钱来添置新衣服,穿上就没有人取笑。我和你爸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穿新衣服肯定不行,衣服容易损坏,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来缝补。我们要在过年时才能为你们缝上一套新衣服,没有多余的。好一点的衣服要在过年过节或者走亲戚时才穿,平时舍不得。现在生活富裕了,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流行什么就穿什么。”母亲说。
   是的,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不敢有太多的奢侈。乡村田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穿着一身补巴衣服的人置于其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所顾忌,喜笑颜开地做着各自的事。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纯洁的美。
   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身影,想起了我上学时母亲一遍遍多穿衣的叮嘱,想起了母亲为了我们上学,多年来没有缝上一件新衣服······我泪凝于睫,几欲滴落,怎能忘记!
   补巴衣服虽是贫穷的象征,但那一针一线饱含着深深的母爱。母亲在油灯下,一次次为我们缝补着生活的美丽,缝补着人生的辉煌······我们身着补巴衣服,带着母亲深深的爱,自信乐观穿行于天地间。
   补巴衣服,有着纯洁的性格,使我们努力勤奋地实现着人生的理想和愿望。
  补巴衣服,流淌着真挚的母爱。
2#
发表于 2011-10-6 16:04:0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49 , Processed in 0.1081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