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及多元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7 10:5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及多元反思

         文∣聂伟伟

          实录(一)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说明:《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比较浅显易懂。这堂课采用复述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文章的构思、理解若干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教法,而分成四块:1、复述课文,初步感知课文;2、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 3、开拓延伸,留下无尽思索。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复述,初步感知课文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最后”这个词常常引发我们很多感想:会想到圆明园那最后的遗迹,令人气愤;会想到贝多芬那《最后的晚餐》,令人心酸;会想到影视作品《最后的格格》中的女子不幸、善良而又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叹。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课》,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不同感受。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首先尝试复述课文,然后来有感情的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生1: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

生2:上课的过程: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生3: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生4: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生5:下课时韩麦尔先生的痛苦和无奈。

师:说得非常条理,可见预习的扎实。那么我们再来阅读重点情节,能不能从这这些字中读出些味道来?

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我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

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还有吗?(叫另一生)

生:里面也有珍惜吧。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珍惜珍惜。(生笑)

师:(笑)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好像还有一种……恨。

师:恨谁呀?

生:反正是……又恨自己,也恨敌人。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生笑)

师:你说的这个“同情”,是不是有前面提到的“遗憾”之意?

生:我说的这个“同情”是指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韩麦尔先生在这里教了四十年的书了,自然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课文第22段有这样的话:“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所以,小弗郎士对他的老师充满同情。

生:读最后一个有关韩麦尔先生的情节,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读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师:说的好,有理有据。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有关细节的的品读,读出不同的味道,切入点虽小,但展现的天地却大,可以看出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

          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那么他们谁是主人公呢?今天我们来辩论:正方是小弗郎士,反方是韩麦尔先生。并考虑在你心目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请用一两个词来概括。

(学生展示)

生:我认为主人公是小弗郎士,文章开始就写他“贪玩”,因为小弗郎士当时不会分词时就不想上学,要到野外去玩玩,也可见他不怎么爱学习。

(接着老师分别就学生概括出的“幼稚”、“懂事”、“爱国”、“有同情心”等词一一点出、强调后学生说明理由)

生:我找的是第12段的“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那些坏家伙”就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无比憎恨!

生:我找的是第21段的“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普鲁士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生学法语的行为的无比憎恨之情。师:好。我们知道,其实鸽子事实上不可能用任何语言唱歌。小弗郎士之所以这样想,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幼稚天真的孩子天性,另一方面更是表达了他内心那种愤怒的情感。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正确。

生:我找的是第17段:“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的难受和羞愧的心情。生:我找的是第23段的“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天真幼稚的天性。

师:是的。小弗郎士毕竟还是个孩子,听到古怪的声音,自然而然就想发笑。而“难过”则显然是因为……

生:是因为上了这一课后,连这古怪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生:我找的是第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觉得这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

师:非常好。正因为小弗郎士内心对韩麦尔先生有着崇敬之情,才会觉得他形象高大。

生;我找的是第20段:“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里可以看出小弗郎士上课非常投入,全神贯注。

师:是的。小弗郎士以前觉得语法难,现在却“挺容易”,其原因就在于他今天认真学习了。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我们也在交流中慢慢了解了小弗郎士。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了解变化的原因吗?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师:好,哪位同学发现了小弗郎士的变化?

生: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

(师板书:学习:不专心    热爱)

生:小弗郎士开始对课本是讨厌的,后来则是舍不得了。

(师板书:课本:讨厌      舍不得)

生:小弗郎士开始是浪费时间,后来变得珍惜时间了。

师:怎么看出来?

生:第14段说“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说明他以前浪费时间,不用心学习;第24段说“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一词可以看出他学习认真,也就是珍惜时间。

师:很正确。还有变化吗?

(师板书:时间:浪费     珍惜)

生:对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开始是害怕的,后来则是尊敬他了。

师:对。其实不仅是尊敬,还有同情、理解、崇敬。

(师板书:韩麦尔先生:害怕     尊敬)

生:对普鲁士兵,小弗郎士开始是喜欢,后来则是憎恨。

(师板书:普鲁士兵:喜欢    憎恨)

师:好的。我们找到了很多小弗郎士的变化,你能不能选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他的变化?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生:通过我方同学们找的有关小弗郎士的句子,可以看出本文写的最多的小弗郎士,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变化体现了主题,所以说小弗郎士是本文的主人公。

师:好了,我们终于比较全面地认识了小弗郎士,再来看看反方的理由。

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就是韩麦尔先生,通过写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了这个人物,并体现了主题,下面请我们组的同学具体阐述。

生:写他很严厉,韩麦尔先生有一把大戒尺,总是拿着敲桌子,说“静一点,静一点”,另外小弗郎士也说“忘了我挨的戒尺”,说明韩麦尔先生还打过小弗郎士。

(接着老师就学生概括的“可怜”、“爱国”、“认真”“不负责”等词一一提示学生找出理由。)

师:嗯,我们也认识了韩麦尔先生。虽然写他的笔墨很多,但是都是通过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来写的,所以我自己认为小弗郎士是主人公。通过分析,我们还会发现,韩麦尔先生与小弗郎士似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生:爱国。

师:对,爱国。国难当头,忠诚服务了四十余年的老师与调皮厌学的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对失去的国土深深的敬意和对侵略者的憎恨。这种爱国之情跨越时空与地域,感动了无数读者。这也正是此文震撼人心之所在。不过,具有爱国之心的这两个人似乎不是很完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身上的不足呢?

生:我觉得人无完人。小弗郎士其实也挺可怜的,就像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基础不好,想学也学不好,所以总是担惊受怕,怕老师提问。(生笑)

生:虽说韩麦尔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浇花,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有点没有遵守老师的纪律,但我觉得也是很可爱的。我想他钓鱼的那一天,学生都喜欢。(生笑)其实这样的老师更有人情味。最根本的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一点也不含糊,他的内心深处对祖国对法语充满深情,所以,我们也不会计较他的那些小小的不足了。

(这是本堂课的第二部分:走近人物。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点滴细节可以折射出人物品性,可见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体验反思,结束语

师:对。现在我们知道,最后一课,不光是小弗郎士懂事了,更是唤醒了小弗郎士的爱国热情。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东西?

(师出示投影7。生思考。)

生: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否则就会后悔莫及了。

生:做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会成功的。

生:我们应该像小弗郎士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思考下面的问题:

1、假如你是当时将被奴化的学生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你对汉语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生:我会恨敌人,起来反抗,不会学敌人的语言。

生:与敌人巧妙的斗争。

生:积极参加反抗敌人的斗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生:学好我们祖国的语言,因为语言不仅是我们的交际工具,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师:是的。要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其实并不难,学好我们祖国的母语——汉语,就是爱国。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吧!因为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多年来已经累积大量的思路。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我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课一得,于是我推翻原来的种种设想,主要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把重心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通过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情感的前后变化,展示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并且由此联系我们国家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因为要把人物分析作为课堂的重点,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课堂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各种手法去分析人物形象,为此组织了一次辩论。

在辩论中的人物分析中,由于课前关于人物描写的准备,学生也能找到课文中相应的语句。通过最后一课前后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完人物形象后,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到与最后一课社会背景相似的我国的一段历史:日本对于我国东北三省的文化侵略。与我们自己国家历史联系,这是理解课文情感的一个契机,更贴近我们自身,学生也更能感同身受。最后作为拓展。

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表达的爱国情感,把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作为本课的重心是准确的。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而真正的共鸣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与学生对我国的那段历史了解不多有关。

原来设计本课教案时,从教材,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思考,然而却忽略了学生这一关键的要素,备课过程考虑更多的是教师要怎样讲解,怎样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创设那些情境的问题,但是却忘了学生针对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课堂上学生的展示不够理想,教师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评价不够到位。在这次的实践中,对于教材的分析,对于课堂的设计,还有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我的感受很多,会激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上出高效、充满语文味的课。

            实录(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感悟小说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词句含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首诗,请你们用心倾听,告诉我,诗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打开课件:我爱这土地  艾青)

生:(闭眼倾听)诗中抒发了诗人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感情。

师:大家说得很对,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对自己的祖国都包含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深情,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独特的形式来传达这份深情,中国诗人艾青借诗来传递这种爱;法国小说家都德用小说来传递这份情。这节课我们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生:打开课本

二、了解文体,确定目标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那先让我们了解小说这种文体。(出示课件)

一、人物(描写)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二、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故事情节(线索)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师:根据小说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感悟小说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词句含义

生:齐读目标

三、整体感知,分配任务

师:同学们课下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对小说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享大家的预习成果:一组展示本课的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二组分析故事情节;三四组举例分析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五组找出环境描写并分析作用;六七组品味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每个同学可以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然后小组间补充交流。组长分配展示任务。

生:快速默读,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做好旁批。

四、理清情节,分组展示

师:刚才大家学习都很投入,相信任务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分组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和补充。

生1:通过预习,我们组认为了解背景、作者是本文学习的关键,重点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积累,因此我们组向大家展示的首先是本文的背景: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下面由我们组的下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作者的情况。

生: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曾参加普法战争,短篇中有不少就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就介绍这些,下面请另一位同学讲解重点字词。

生:本文的重点词语有下面几个,希望同学们认真读写:

duó        hǎo    sǒu   qiǎng        qĭ dăo    gĕng    ào       tiè

踱步        郝      叟     强 迫      祈祷      哽     懊悔   字帖

下面请大家跟我读一遍,(其他同学齐声跟读)我们组的展示就到这儿,下一组将为大家讲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师:你们组预习的很好,如果重点的地方做一下强调会更好,比如容易读错的字、作者的国别和作品等。下一组的同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试目以待。

五、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生:本文的重要人物是小学生小弗朗士和教师韩麦尔先生,次要人物有铁匠、郝叟老头、普鲁士士兵。我们将本文的几个重点片段编排成课本剧,希望同学们喜欢。

生:(出场)(伸懒腰) 独白:又要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又要责备我了,他还说提问我法语分词呢,我一点也不会,唉!真不想去上学。(边说边走)天多好,晒晒太阳,掏鸟窝是件多美的事,(看“普鲁士士兵”在操练)(一组员扮普鲁士士兵操练)这比上课有趣多了,唉别想了,快点去学校把!(边说边做快跑的动作)

生:小弗朗士!你这是赶往学校吗?别跑了,还来得及。(拿着铁锤——书,大声喊)

生:他又在逗我,我还是快到学校吧。(做疑惑状)咦,怎么这么静,反常!(边说边做推门状)

生:快进来,小弗朗士,我们都在等你呢。(轻声、温柔)这是我们最后一课,上边下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准教德语,明天新的德语老师就会来到。(悲痛的神态)

生:啊!我还没有好好学习法语呢!他们那些家伙真可恶!老师穿上这件新衣服,真上来听课的人都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他们都热爱祖国。

生:小弗朗士你来背一下分词,(看到“小弗朗士” 难过、懊悔的表情)孩子,坐下吧!我知道你也很难过,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意味深长)

生:我以后再也不能学习法语了,再也见不到韩麦尔先生了。我的最后一堂课!我敬爱的韩麦尔先生!

生:(听到钟声——组员学钟声敲十二下)孩子们,(声音发颤)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法语是我们祖国的语言!(书写法兰西万岁!)放学了!(背靠讲台,无力做放学的手势)

生:(大声鼓掌)

师:感谢二组同学,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精心设计情节,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提议,大家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生:刚才二组的同学向大家表演了本文的情节,下面有我们组的同学带领大家熟悉小弗朗士的形象。这个人物的形象很丰满,他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大家请看我们组带来的变化图(投影)

1、对普鲁士兵:

(操练有趣)幼稚→(知道布告牌上的内容)坏家伙→(强迫鸽子说德语)仇恨、轻蔑。

2、对韩麦尔先生:

(迟到)怕骂→同情理解→崇高。

3、对学习法语:

讨厌(想逃学、画眉歌唱,这些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懊悔(旷课找鸟窝、溜水)→难受(愿花任何代价换得熟练地背)

生:下面先由我来具体解释第一项,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小弗朗士只是觉得有趣,没有想到这时对自己国家人民的控制和封锁。从这儿我们了解他还很幼稚。“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当小弗朗士明白了布告牌上的内容,对普鲁士兵从心底发出:坏家伙的评价,从而看出他的爱国思想正在觉醒。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对敌人的憎恨和讽刺。

生:我来分析第二项:“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说过要问我们分词”这句表现了对老师的害怕,而“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可怜的人!”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这两点给韩麦尔沉重打击,内心极为悲痛,表现为脸色惨白,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表情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感到他的形象高大起来。我先给同学们分析到这里,有关第三项的分析请下一位同学讲解。

生:小弗朗士对于学习法语刚开始是讨厌的。文中“况且他说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他讨厌学习法语。但当他得知这是他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文中写道:“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了解小弗朗士不但对法语充满了留恋,而且很认真的学习法语,并且感到很容易,由此得知他已经热爱法语了。下面由我们组的**总结

生:刚才几位同学已经做了很详细的分析,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小弗朗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组的展示完毕,有请四组的同学讲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师:你们分工合作,充分展示了集体的力量。在讨论合作中共同进步。好样的!

生:三组的同学是好样的,我们组也不逊色。韩麦尔先生给大家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爱国,我们从他的穿戴“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他的语言“”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的神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他的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从很多语句中可以看出。但我们刚才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生: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生:你们组不但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从构思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做下去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到位,请五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

生:刚才我们了解到,环境不但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弄明白这一点,对大家的写作会很有帮助。“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句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生:文中也有社会环境的描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环境有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社会环境我们也不陌生,它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常常运用环境描写。我们组的展示完毕,请六七组的同学给大家准备的重点句子赏析。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我的词给抢了,学以致用,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常常对句子进行赏析,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下面请六七组的同学来与大家赏析句子。

六、句子赏析,经典诵读

生:我们经常赏析优美的诗句,赏析凝练的词语。下面请我们组的赏析组合展示本文中的句子赏析。

生甲: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铿锵有力)

生乙:这句话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生甲:“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怎样理解韩麦尔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和“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生乙: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这两点给韩麦尔沉重打击,内心极为悲痛,表现为脸色惨白,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表情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感到他的形象高大起来。我认为这一节是小说的高潮,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我建议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这一小节(气氛浓烈)

生:刚才我们了解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他这种感情不但表现在他的动作、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从上课的细节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容和摆挂的形式上看,很像一面面小国旗。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这正是韩麦尔先生为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精心设计的。我们组找了很多句子,其他组的同学大都分析了,我们的赏析完毕,谢谢大家。

七、拓展迁移

师:同学们每节课都有创新,今天竟然出现了赏析组合,干脆称你们创新小分队吧!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谈。

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爱国的情感体现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爱国的体现,今后,我会更努力的学习汉语。

生:我在作文中也常常写人,但往往忽视人物描写,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会对人物进行多种描写,让人物丰富起来。

师:这节课我也有所收获,你们让我看到组员间密切的配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生动贴切的表演,这说明大家预习的很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最后我们借艾青的诗句来表达对汉语的深沉的爱

生:伴乐齐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下课,大家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基本完成了学习目标,较透彻的理解了人物形象;品味了优美的语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但就课堂氛围和小组活动情况而论,算不上一节成功的课。小组活动少,对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组长并没有分配给组员,而是一人包揽,致使组员间的讨论只限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小组合力的作用。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做好:

一、忽视学生朗读环节的指导。

倡导“新语文教育”的韩军老师提出:“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须诵读”。“诵,乃“心”在支撑,随心所欲,道法自然。”我自认为学生既然做了充分的预习,就可以省去朗诵环节,岂不知这样做隔断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接触,理解人物形象不深入,直接导致了以后的环节节节不顺,学生“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

二、教师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队伍中。

一节真正的好课,老师与学生是没有距离的。从课堂的导入到结语,师生间配合默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然得出结论,理解、运用等能力有所提升。但在这节课中我与学生的关系处在两个极端,尽管我热情的鼓励,微笑着引导,但学生大都冷静旁观,没有积极的参与,没有争先恐后的讨论。在百般的鼓励和引导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只得说出呼之欲出的结论。这样掩耳盗铃的授课方式真让人尴尬到极点。

三、评价语言太单一。

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其分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大胆积极的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回答,最多的评价是“好”“很好”“很棒”“说得不错”,这些看似很好的评语,其实根本没有点出“好”在哪里,缺少针对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不但需要多读有关课堂教学的书籍,还需要平时教学中多思考、勇于尝试,征求同事和学生的意见,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教育的有心人。

教研组评课总结

结合教师自身的说课及大家的评课,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大致有以下看法。

一、本课语文味比较缺乏。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这节课是建立在同学们充分的预习基础上,但一节语文课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巩固,而忽视了学生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指导,就算不上一节完整的课。

二、学生参与面不够广:因为教师在课上提问了有关小说三要素的问题,致使学生们的热情受到影响,尽管教师一再鼓励学生发言,但很多学生却不敢大声说出。

三、教师的语言、动作与学生的相差太大,导致师生间的不和谐。这可能与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关。

四、备课环节不是孤立的,应该相互渗透。这节课分版块教学,板块间缺少自然的过渡,备课过程中可以突破一个点,围绕这一点向四处扩散。从而使这节课成为一个整体,衔接自然。

五、注重导课,短暂有效   导课关节很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

六、设计问题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难点和重点最好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七、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最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教师的课堂评价太过单一,“好”“很好”等评语太过笼统,并没有真正点明“好在哪里”,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师的精讲点拨也要到位。时时检测学生课上学习效果。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学生反思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学到这里,听着学生们积极的发言与老师精辟的讲解,我的内心热血沸腾了。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时隔70年,当二次大战中德国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践踏美丽的法国领土时,面对似曾相识的景象,人们不能不感慨历史的轮回以及战争的无情。本文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创作的。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运用了以小组形式发言的方式,我认为十分好。这样不仅仅提高了课堂上的活跃性与主动性,而且能使同学们做到课前充分预习,也增强了同组组员的团结互动,促进全班的团结。

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缺少及时的评价,使同学们对有的问题理解的不够到位。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注意。

总之,希望学校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多多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03:26 , Processed in 0.1089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