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唤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2 15: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呼唤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家


王晓春


非常感谢网络。经过反复讨论和思考,“新时代语文教育家”的形象,在我脑子里,越来越明晰了。

开始是一片朦胧,后来是影影绰绰,再往后看见了身体的轮廓,现在我好像已经能分辨出他的五官了。当然我说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我说的是一类人。



新时代语文教育家与语言学家的区别


语言学家有一个很大毛病,他们总是想从理论入手解决语言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理论是捷径。比如他们认为学了主谓宾、总分总、论点论据论证、8种修辞手法、6种说明方法等等,学生就更容易掌握语言的运用。事实并不如此。这些理论,作为一种思辩,一种经验总结,一种阐释,还是有用处的,但是作为语言学习的入口是完全要不得的。教师应该掌握语法,但是不必非得告诉学生,讲讲语法也可以,完全没有必要考试。语言学家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偏了,使他们浪费了很多精力在语言理论(还有文章学等),而挤占了语言活动的时间。

新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实践方面。他们不是不懂语言理论,而是不跟学生过多谈论这些东西。他们的语言理论水平不体现于挂在嘴边的语法名词上,而融会在实际运用中。

语言学家既然是理论挂帅,从语言理论出发,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成为训练主义者,因为落实理论的最好办法,除了宣讲之外,就是训练。吕淑湘先生那样欣赏魏书生先生,不是偶然的,二人在钟情于训练方面是一致的。(但我觉得魏书生先生的训练思路主要来源于工业管理模式而不是语言学理论)

新时代语文教育家与语言学家既然从语言实践出发,他们肯定就不会把训练看得那样重要了。练习册不再是他们的法宝,做题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更重视的是“活动”。活动的主体是人,训练的灵魂则是训练指标。

让语言学家领导语文教学,语文难免越来越枯燥,因为“理论是灰色的”,大家只能日渐其灰。而对于新时代语文教育家来说,语文课就是生活,学生是在以活动的方式享受“语言生存”,那自然要活跃得多。



新时代语文教育家与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的区别


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侧重文本解读、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语文教育家侧重语言能力培养,思路当然不一样。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是不教读者怎样读书怎样写文章的,那不是他的任务,他只管把自己读书和写作的成果展示给读者看。你要是看不懂,与我无关。教师不行。学生看不懂,教师是有责任的,得把他教会。教师不像文学家那样超然。

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常常较多意识形态的热情和敏感,而语文教育家作为个人热情不热情属于自愿,作为语文教师,过于外露是不行的。不用说学校校长,多数家长也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讨论敏感话题。小孩子没深没浅,有些问题应该等他们长大一点再说。

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往往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是吃“新颖”这碗饭的,不花样翻新产品没有销路。教育有所不同。教育有不小成分是属于“传承”的。教育当然也要求创新,现在创新精神很不够,但是它的创新的性质与文学界有区别。

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可以“不拘小节”,社会允许他们这样,但是社会不允许教师这样。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家相对说来要更“规矩”一点,“古板”一点(当然,现在古板过火了,近乎僵化,应该纠正)。家长可以对神神叨叨的艺术家含笑相看,对神神叨叨的教师却不放心。孩子放在什么人手里,家长是很在意的。

文学家(儿童文学家除外)眼里只有“读者”,教师眼里则是“孩子”(未成年人),这当然不一样。



新时代语文教育家与多数“名师”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的“名师”,多数都是应试主义者。他们手中的“主牌”并不是其学术见解,而是“升学率”。他们的“理论”往往是在升学率出了名之后,加以“总结”、“升华”,而且“追认”的。所以他们一旦退休,人们就往往忘记他们的“理论”了。这有点像官员退休,人一走,茶就凉了。这也不能说后来者无情,他们的理论本身,确实也没有多少历史穿透力。但我这里是一般而论,不是指哪个具体的人。像魏书生先生,我以为还是有些独到之处会流传下去的。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家是素质教育的专家,他们肯定不是应试主义者,虽然他们的学生应试成绩也不会差。他们并不否定应试,他们是沿着素质教育的思路帮助学生应试的。

老一代名师知识结构确实老化了,而且很不全面,这一点那我们从他们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新时代语文教育家应该是熟悉各种现代思潮的人,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人(当然,还得跳回来)。他们的心态是全方位开放的,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多“匠气”。但是,他们同时会坚守自己的职业特点,他们是“拿来主义”者,而不是“送去主义”者,他们学习一切新的视角,拿来分析自己的工作,消化了再吸收,不自卑,不照搬,不克隆。

老一代“名师”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缺乏“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这是无庸讳言的。他们比较依附行政,较少学术独立的姿态。我们不能以此苛求老一辈,但是有权要求新一代。

以上是我对新一代语文教育家的描绘。

窃以为,新一代语文教育家成长起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才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2004,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9:21 , Processed in 0.3211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