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新买到《理论卷》。录其目录,再细读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0: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序/王荣生
前言/李海林
语文教育原理与语文教育科学化
“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曾洁 余应源
语文教育的悖论及出路/朱贻渊
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李山林
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知识
语言·言语·言语形式/王尚文
——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张宇田
也谈“语文教学内容”/周良华
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刘大为
“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王荣生
吸收当代语言学的适用理论建构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
体系/雷良启余应源
语感与语感教学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王尚文
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刘大为
语文能力研究
“语文能力”内涵及其与知识、智力本质联系刍议/夏浩
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章熊
文学教育论
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赵志军
重塑小说观 建构新图式/倪文尖朱羽
——《现代小说阅读》编写札记之一
文学教学中的文本选择问题/陆兴华
语言教学论
从语言的层面看语言教学的纲/张静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王宁
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洪镇涛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汉字教学论
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王宁
阅读教学论
阅读理论的分歧、阅读理解的弹性与阅读教学策略/李维鼎
重心转移与范式重建:当代阅读教学改革二题/黄伟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韩雪屏
确定多元之界的四个维度/干国祥
写作教学论
直觉主义批判与作文教学的科学精神/李乾明
“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潘新和
以儿童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 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吴立岗
混沌·演化·有序/张润秀 朱扬正 王长江
——重构文体语体教学分类体系
走出认识的误区/方武
——关于议论文体的“三要素”问题
口语交际教学论
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王荣生
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王荣生
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李明洁
语文考试与测评
语文学科的考试/章熊
高考试题背后的支撑知识及其引导价值反思/郑友霄
语文教材论
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王荣生
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胡立根
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刘云杉
——一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王荣生 张孔义
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王云峰
语文教育史与外国语文教育研究
20世纪语文教育回顾与前瞻/李海林
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倪文锦
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一)/付宜红
——教材内容倾向及其编排特点
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二)/付宜红
——单元类型与编排体例
语文教育研究及方法
椭圆形——语文教育研究形态描述/李海林
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王荣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0:50:42 | 只看该作者
《潘庆玉:语文教育哲学导论》目录

语文教育哲学导论

内容提要:
   本书在当代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中,对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学理揭示和理论重构,对语文教育的传统与现代性、当下与未来发展、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作了整体性的反思与批判,拓展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与境界。该研究为语文教育哲学这一新学科的理论建构建立了一个富于探索性的思辨框架和分析范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语文教育哲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古老的传统与迟到的哲学
——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反思与当下选择
一、迟到的追问
二、历史的回眸
三、反思与批评
四、视角与方法
第二章 语言与哲学的交互视阈
——语文教育哲学思考的多维视角
一、反哺与代庖:语言分析哲学
二、存在与理解:解释学的语言哲学
三、结构与撒播:结构主义语言哲学
四、辩名与忘言:中国传统语言哲学
第三章 语文教育研究的语言哲学维度
——从语言哲学的基本命题看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一、世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命题
二、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精神
三、语文教育研究的语言哲学路向
第四章呵护心灵的惊异与渴望
——符号世界的发现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符号的诞生与属人世界的降临
二、洞悉语言的秘密:被刹那间照亮的惊异
三、根深蒂固的文字崇拜:被神秘感笼罩的惊异
四、通过语词重新发现世界:语文教育的人学关怀
第五章 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境域
——观察并重估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
一、镜像·家园: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
二、语文教育的主体一客体存在论方式
三、语文教育的在场一不在场存在论方式
四、语文教育的交往一实践存在论方式
第六章 中西语言哲学的比较视
——从汉语的哲学性格看语文教育的传统
一、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
二、汉语的特征与哲学性格
三、汉语思维的哲学基础
四、语文教育传统的哲学批评
第七章 思想的震荡与语文教育的激变
——汉民族人文生态流变的语言哲学侧影
一、百家争鸣与古代语文教育的人文生态
二、蒙学教育与古代人文教育传统的养育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语文教育的现代转型
第八章 文言与白话的思想较量与文化濡合
——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语言哲学批评
一、文言相对于口语的文化胜利
二、走进文言文思维的哲学世界
三、现代语文教育的语言批评
四、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5 05:16 , Processed in 0.1215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