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抹光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0 15:2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抹光墙
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为儒家的立身处事准则,对中国人的影响异常久远、深刻而广泛。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
中庸之道并非骑墙折中,不是和稀泥,抹光墙,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在做人、做事、做企业中,既要把握永恒的原则,又要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与时俱进 “君子而时中”,时,即时间、时代、时机。它要求人们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要急躁冒进,也不要固步自封。在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时机,“超前一步是先进,超前三步就是先烈”。
系统思维 要求我们把握全局,避免盲人摸象,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对适当的对象,用适当的方式,做适当的事情。在决策上,要统筹兼顾,又不斤斤计较,做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理性的决策者用“满意”标准来替代“最优”标准,只求决策结果能达到预期,而不会去刻意寻求“最优”。
行为适度恭敬,谨慎,勇敢,直率,都是人的美德,但必须要做得适度,否则,一旦偏激,美德也就成了毛病:太恭敬了则很辛苦,太谨慎了则成窝囊,太勇猛了则容易冲动而添乱,太直率了则容易伤人而误事。古人讲:气度高远旷达的人,易流于妄自尊大放荡不羁;心思缜密的人,易流于琐碎拘泥或心机太重;性情淡泊的人,易流于孤芳自赏;自己操守严谨的人,易流于对人苛刻。如果掌握不好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
合于中道  中道原则,就是要认同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认同事物的矛盾性和认识的相对性。人类社会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要善于寻求不同矛盾诸方面的契合点。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企业里,有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才能、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应该“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4:21 , Processed in 0.1061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