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员:蹲在校园引领教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4 10:0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员:蹲在校园引领教改

辽宁省义县头道河中心小学校长 高昱



  义县头道河乡中心小学位于义县西部山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沟小学。全日制中师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15人,占全乡小学教师总数的16%;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为了让教师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学校积极配合进修学校教师,与他们一起开展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并让教师与教研员互结对子,面对面进行指导与探讨。一年来,在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拜师结对 跟踪指导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中没有一人获过奖,骨干教师奇缺直接制约着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在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选派全校各学科基础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拜教研部教研员为师,十位教研员每人为我校带培一位青年教师,一对一地指导培训,循序提高。
  数学教研员魏忠雯带培的是我校一年级教师柳庆。在第一次指导时,柳庆老师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魏忠雯老师发现她采用的还是“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老师牵着学生的走,基本是演教案剧,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本属于孩子那特有的乐趣与灵气荡然无存。于是,魏忠雯老师先给她讲解了新教材把原来的课题“0的认识”改成“小猫吃鱼”的编写意图,又结合着新课标给她详细讲解了新教材编写上的突破,最后与柳庆老师共同为这节课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情景。
  第二次指导时,柳庆上的是“小猫钓鱼”一课。这一次,她克服了“满堂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而是结合“小猫钓鱼”情景图,设计了“比一比,看看谁列的算式多”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但却存在着教学活动走过场、图形式的问题,学生刚刚列出六个算式,而且六个算式又基本都是简单的顺向思维,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很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就赶紧草草收场了。活动成了课堂上的摆设,没有很有效地发挥作用。于是,魏老师又与她一起探讨怎样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怎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另外,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第三次指导时,柳庆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体现了“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就这样,教研员与教师一起融入到了新课程的探索中,教师也可喜地感觉到,教研活动变过去的“一言堂式”为“交互式”、“谈话式”。
  蹲点教研 解决课改中疑难问题
  教研员来我校蹲点调研也是校本教研形式之一。为我们解决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语文教研员韩蕊在与一年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时,我校的孙宝文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点疑问“如果教师认为教材中有不当之处,我们可不可以对教材加以改动?”。经过那么多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编写的教材,一线教师要改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孙宝文老师的话让大家议论纷纷。韩蕊老师见此情景,立刻给大家说明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要大胆“超越教材”的新课改理念,韩蕊老师说:“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我们一线教师只能是课程、教材被动的执行者,教师无权参与课程的开发,更无权改动教材。但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果教材中确有不当之处,我们完全有责任将它改正过来。”在韩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孙宝文教师大胆地谈了自己对教材的意见:“我认为现行的一年级教材(语文出版社)中有不当之处。例如:儿歌《乌鸦与狐狸》,开始两行‘老乌鸦,叫呱呱,叼块鲜肉站树杈。’乌鸦嘴里叼着肉怎么能‘叫呱呱’呢?所以,这里只能理解为乌鸦先‘叫呱呱’,后‘叼块鲜肉站树杈’,可这样就扯远了,因为‘叫呱呱’与表现儿歌的中心毫无关系。所以,我建议把这两句改为:‘老乌鸦,爱听夸,叼块鲜肉站树杈。’或‘老乌鸦,站树杈,叼块鲜肉美极了。’再有,这首儿歌的第五句‘乌鸦听了咧嘴笑’我认为也不妥,乌鸦的嘴是硬质的,根本不能‘咧’。所以,我认为这句不如改为‘乌鸦听了张嘴笑’更合适。”孙老师的发言,给教研员韩蕊很大的震撼。韩蕊老师不仅充分肯定了孙宝文的修改意见,而且深有感触地说:“我真没想到教师对教材钻研得这么认真,这么透彻,并且敢于对教材说‘不’。一线教师这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太值得我学习了。”
  教研员在我校蹲点教研,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氛围异常浓厚,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很多教师都深有感触地说:“在教研员专业引领下的校本教研,及时地解决了我们农村小学在实施新课改中的疑难问题,尤其是互动交流中的零距离指导,对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我们农村小学非常欢迎教研员对教师进行这样的指导和培训。”
评析: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研究方面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只有坚持“研训一体、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变“上来教研”为“下去教研”,变“检查教研”为“参与教研”,变“灌输式教研”为“互动式教研”,变“理论研究”为“行动研究”。并在对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同时,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指导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才能真正发挥教研部门在实施新课程中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教研员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辽宁省义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王晓红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15日第1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06:50 , Processed in 0.1266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