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你介绍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8 15:5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你介绍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上)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诗人、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生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有《绿房子》、《中国套盒》等。
1952年,巴尔加斯·略萨读军校中学4年级时,写下他的第1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La huida del Inca)。
  1953年,他读皮乌拉省国立圣米盖尔中学5年级时,由学校同学组团,剧作者本人担任导演,在皮乌拉市当地剧院举行《印加王的逃遁》售票公演。这是巴尔加斯·略萨首度导演戏剧,同年,剧本参加秘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获得奖赏。
  1957年,以短篇小说《挑战》(El desafío)获法国的文学奖(Premio de la Revue Française),受奖助到他从小就想去的法国巴黎旅游15天。
  1959年,他的6个短篇小说(〈首领们〉Los jefes 、〈挑战〉El desafío El hermano menorDía DomingoUn visitanteEl abuelo)结成短篇小说集《首领们》,本书是到目前为止读者能看到的巴尔加斯·略萨还是文学少年时期的作品集,也让他成为西班牙的雷奥波多·阿拉斯文学奖(Premio Leopoldo Alas1959年年度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以1963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一书奠定卓著的国际声誉,这是他的第1本长篇小说,旋即有超过20种语文的翻译本在世界各地出版,也很快被秘鲁当局查禁,并将1000册以上的该书在书中故事的主要场景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广场焚毁。有评论认为《城市与狗》、《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著,1962年)、《跳房子》(Rayuela,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Julio Cortázar著,1963年,中译本孙家孟译)、《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1967年)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Boom,或译勃发)时期展开的4部里程碑小说,并将巴尔加斯·略萨在内的4位作家称为主将。
  1960年开始写作的《城市与狗》书稿让他在1962年得到西班牙Seix Barral出版公司举办的简明图书奖(Premio Biblioteca Breve,又译简明丛书奖或小丛书奖,巴尔加斯·略萨是第1位得主,评论者也将1962年当作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开始年),1963年出版后又成为福明托文学奖(el segundo puesto del Prix Formentor1963年年度得主。法国的福明托文学奖(Prix Formentor)得主包括阿根廷作家;诗人博尔赫斯和用英文、法文写作,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诗人撒母耳·贝克特(Luis Jorge BorgesSamuel Beckett2人于1961年得奖)。
  巴尔加斯·略萨196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让他成为1967年首届罗慕洛·加列哥斯国际小说奖(Premio internacional de novela Rómulo Gallegos,简称Premio Rómulo Gallegos)得主,委内瑞拉设立的这个文学奖是拉丁美洲文学很高的荣誉,1972年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是1977年的第3位得主,本奖到1987年为止都是5年颁奖1次(当中还有19821次),从1989年这届起2年颁奖1次,1995年首次颁发给西班牙作家,颁奖范围扩大到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得奖同年(1967年),《绿房子》也让他得到祖国秘鲁的国家小说奖。
  《城市与狗》和《绿房子》让巴尔加斯·略萨在1963年及1966年先后2度得到西班牙文学批评奖(Premio de la Crítica Española)。
  1975年,巴尔加斯·略萨亲自将他1973年发表的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搬上大银幕,小说作者本人编写电影剧本并与José María Gutiérrez联合导演,在多米尼加拍摄,是这部小说第1次改编电影,也是他首度执导电影,同年,他1967年出版的小说《崽儿们》也在墨西哥由墨西哥导演Jorge Phons改编成电影,也是在这年,他获选任为秘鲁学院院士(Miembro de la Academia Peruana de la Lengua)。
  《城市与狗》和《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出版后都遭到他的祖国禁毁,到1980年代秘鲁民主化后才解禁,他自己编导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电影版也是1981年才在秘鲁国内公开上映。
  19768月,巴尔加斯·略萨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笔会大会中获选为第41届国际笔会会长,为出任国际笔会会长的拉丁美洲第1人,1979年他以国际笔会会长身分首次访问日本,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东京、大阪、广岛等地会晤。
  大江健三郎后来曾与他通信,并公开发表自己写给他的其中2封信。
  1977年,经过授证仪式,他正式出任(真除)秘鲁学院院士。同年,他发表《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极为轰动和畅销,以他自己和前妻做主角的这部作品也引起剧烈争议,让感觉很受伤的前妻写出《作家与胡利娅姨妈》(中文版尹承东、蒋宗曹、王治权合译,VargvitasVargas的昵称;爱称,书名原文的意思是小巴尔加斯没有说的话)详尽记述他们的这段婚姻。
  1981年,他的长篇小说《世界末日之战》出版,这本书是他自认写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排第2位的是196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酒吧长谈》,同年他也发表很受欢迎的剧本《塔克纳小姐》。
  1983年,他发表喜剧《凯蒂与河马》,在多国公开上演。
  1985年,《城市与狗》在他的祖国秘鲁首度改编同名电影,秘鲁作家;诗人何塞·渡边编剧,秘鲁导演Francisco José Lombardi制片、执导。1986年,由智利导演Sebastián Alarcón在苏联第2次改编成电影,片名《美洲豹》(El Jarguar)。Francisco José Lombardi1999年在秘鲁执导《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2个电影版本,入围1999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1986年,他得到西班牙颁发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Premio Príncipe de Asturias de las Letras),这个奖是颁发给用西班牙语创作的作家;诗人很高的荣誉,1999年起颁奖对象扩大到全世界的作家;诗人。得主包括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Juan Rulfo,又译璜·鲁佛,1983年)和卡洛斯·富恩特斯(1994年)、1989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作家;诗人卡米洛·何塞·塞拉(1987年,巴尔加斯·略萨得奖次年)、1999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诗人君特·格拉斯(1999年,第1位不是用西班牙语创作的得主,与诺贝尔文学奖同年获得)、英国作家多利斯·来辛(Doris Lessing2001年)、美国作家;诗人苏珊·桑塔格(2003年,与Fátima Mernissi合得)和亚瑟·米勒(2002年)。
  1990年,美国雪城大学出版他1988年在该校客座教职的讲义结集A Writer´s Reality (暂译《作家的真实》),是他目前仅有的1部以英文写成的著作。
  1993年发表的小说《利图马在安地斯山》让他成为行星文学奖(Premio Planeta1993年的年度得主,次年西班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也获得本奖,西班牙设立的这个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同属世界上奖金特别高的文学奖,欧洲货币统合前奖金是5000万到1亿西班牙币,现在奖金达300000欧元。在巴尔加斯·略萨从政竞选总统过程中热心支持协助他的秘鲁著名广电节目主持人;作家;诗人海梅·巴以利于2005年也获本奖。
  1994324,他奉西班牙国王委任为西班牙皇家学院(Real Academia Española)院士。
  1995423(这天是塞万提斯去世的纪念日),他在塞万提斯的故乡从西班牙国王手中接过西班牙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奖,成为1994年年度得主(本奖每年12月评出年度得主,次年423日颁奖)。次年得主又是西班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同时创下第1个先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得塞万提斯奖的先例,以往得塞万提斯奖前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语作家都会变成本奖自动回避对象,比如1982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1990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作家、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则是1981年先得塞万提斯奖。
  1996年,他成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颁发的德国图书和平奖当年度得主。
  19975月,巴尔加斯·略萨发表小说方法论《给1位青年小说家的信》(由赵德明翻译成中文)1书,剖析自己的写作技法和文学理念与经验,介绍Catoblepas(本意是1种神话里的怪兽)、连通管(Vasos Comunicantes)、中国套盒(Caja China,原意是1种层层叠叠的烤箱,通常用来烤肉)等手法。
  19983月,他以非小说文集《顶风破浪》的英译本Making Waves这部文选成为美国的全国书评奖评论类1997年年度得主,是第1个不是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得到这个奖项。
  2001年,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出版他的大学学位(相当于台湾的硕士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并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
  2004年,巴尔加斯·略萨客座英国牛津大学教职,并将部分讲义结集为论著《不可能的诱惑》。
  2005年,他将1990年发表的文学评论集《谎言中的真实》,以单篇评论分别介绍和讨论25位作者的小说或散文,目前只翻译出该书书序〈谎言中的真实〉和其中6篇评论,收入同名的巴尔加斯·略萨创作论集中译本内,这部中译本另收录他与巴西记者的访谈纪录、谈他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和早期文学经验的回忆录《水中鱼》单数章节,均由赵德明翻译)改编为舞台剧在西班牙巴塞隆纳公开上演,由Joan Ollé导演,原著作家兼剧作家本人亲自登场与职业演员Aitana Sánchez Gijón联合领衔主演,这是巴尔加斯·略萨第1次主演戏剧。
  巴尔加斯·略萨自承受到福克纳、塞万提斯、博尔赫斯(又译波赫士或波赫斯)、司汤达、萨特、福楼拜、海明威、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阿尔贝·加缪、梅尔维尔、大仲马、亨利·詹姆斯、雨果、聂鲁达等的影响,也读过中国作家鲁迅、茅盾、巴金等的作品。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56:40 | 只看该作者
向你介绍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与中文世界
中国于1979年由中国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首次撰文介绍巴尔加斯·略萨,并自1980年代初开始组织翻译巴尔加斯·略萨作品,全部都从西班牙语原文直接译出。
  巴尔加斯·略萨第1部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城市与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由赵德明(当时用笔名赵绍天)翻译。
  1982年,昆明的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韦平、韦拓合译的《青楼》和赵德明、李德明、蒋宗曹、尹承东合译的《胡莉娅姨妈与作家》。《青楼》是巴尔加斯·略萨名作La casa verde的第1个中文版本,孙家孟翻译的第2个中译本《绿房子》也很快在1983年由北京的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1983年,南京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初次出版赵德明、段玉然、赵振江合译的鸿篇巨构《世界末日之战》。
  1986年,孙家孟翻译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由北京的十月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1988年,王成家、孟宪臣合译的《狂人玛伊塔》(Historia de Mayta)中文译本由昆明的云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小说《城市与狗》(赵德明译,写利马的秘鲁(国立)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里外的故事,曾2度改编电影)、《绿房子》(孙家孟译,写妓院与社区发生的故事,以作者青少年时生长的秘鲁皮乌拉省为背景,韦平、韦拓合译的另1中译本译名《青楼》)、《酒吧长谈》(孙家孟译,写秘鲁威权时代利马市区1家叫做大教堂La Catedral的也卖咖啡的酒家兼妓院里的谈话)、《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孙家孟译,写秘鲁军方在国内热带雨林区驻地秘密试办性服务的故事,劳军女郎本意只是劳军康乐活动的女性表演者,在这里是那批军中妓女的隐晦说法,曾2度改编电影)、《胡莉娅姨妈与作家》(赵德明、李德明、蒋宗曹、尹承东合译,写他和前妻Julia的故事,曾在哥伦比亚改编电视剧;Jon Amiel1990年在美国好莱坞改编电影Tune In Tomorrow)、《世界末日之战》(赵德明、段玉然、赵振江合译,写巴西反抗军与政府军争斗的故事)、《狂人玛伊塔》(王成家、孟宪臣合译)、《谁是杀人犯》(孙家孟译,推理小说,写1个兵Palomino Molero遭杀害的刑案)、《叙事人》(孙家孟译,写1个说故事的人的故事)、《情爱笔记》(赵德明译,言情小说)等都已译为中文,主要译者有赵德明、留学秘鲁的孙家孟等人,很多部都经过多次再版,翻译者也尽心多次修订。
  巴尔加斯·略萨也于1994年7月6日偕家眷来到中国首都北京,期间参访长城等名胜,并于同年7月12日早上在北京与中国西班牙语文学资深译者赵德明和尹承东会谈,并当场口述〈致中国读者〉(中文版赵德明译)1文,本文与赵德明记述这次会面的〈巴尔加斯·略萨在北京〉同时收入中国出版的第1部巴尔加斯·略萨文学评论集中译本《谎言中的真实:巴尔加斯·略萨谈创作》,同日全家转往西安,并在游历上海后才回到长住的英国伦敦。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时代文艺出版社透过赵德明与他的版权代理人于1996年4月3日达成协议,自1996年起出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全集,预定出版18卷。
  2000年,巴尔加斯·略萨早期的2部论著《替白脸蒂朗下战书》(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1971年发表,朱景冬译)和《无休止的纵欲》(1975年问世,朱景冬译)出版中译本,同时,他的第1部小说集《首领们》(尹承东译)、非小说文集《顶风破浪》(赵德明译)、西班牙行星文学奖得奖作品《利图马在安第斯山》(李德明译)的中译本也出版了。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方法论随笔集《给1位青年小说家的信》中文版在中国经百花文艺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先后于2000年和2004年出版(百花文艺版译名《中国套盒:致1位青年小说家》,新版译名《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台湾台北的联经出版公司又于2005年出繁体版本,也题名《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青楼》、《世界末日之战》、《爱情万岁》(《胡莉娅姨妈与作家》的台湾版名称)等书已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台湾出版的巴尔加斯·略萨长篇作品全部都是中国译本。
  在台湾出版多部作品的香港作家西西,撰写多篇文章评介巴尔加斯·略萨的人和作品,收入《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传声筒》等书,可说是在香港和台湾介绍巴尔加斯·略萨的重要推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与台湾
巴尔加斯·略萨曾3度访问台湾。
  197712月下旬,国际笔会会长任内,他首度应邀来台湾,期间参观位于台湾台北的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并会见时任的中华民国总统严家淦(静波)。
  1989年选举造势拜会各国政要的旅行中,他应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邀请,于1989929日晚上2度来到台湾访问,1989103,他在时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连战陪同下会见中华民国时任的李登辉总统。
  他这次造访台湾期间也和台湾企业家及国民党其他高层会谈,对台湾农村成功的土地改革很感兴趣,还参访了位于台湾新竹的科学工业园区。
  1989104日中午,他在台湾台北与殷张兰熙、三毛等台湾作家;诗人餐叙,同日离开台湾,夜间抵达韩国(南朝鲜)访问,他这次旅行还访问了日本和新加坡。
  巴尔加斯·略萨在1993年发表的回忆录《水中鱼》中谈到这趟旅程时自称受到最精彩的接待是在台湾
  据台湾中华民国笔会干部齐邦媛教授的说法,巴尔加斯·略萨落选后还来台湾访问1次。
  张清柏编选、翻译,陈映真主编的《马奎斯等:拉丁美洲短篇小说秀作选》(1987年初版),收录巴尔加斯·略萨短篇小说《幼弟》,是台湾译者首度译介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也是台湾译者第1次从西班牙语原文翻译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译者当时将作者译为马里奥·巴加斯·犹萨。
  在他第2度访问台湾的6天里,台湾报章连载他的1篇散文随笔《我的儿子》(中华民国资深外交官陆以正翻译),是台湾首次翻译、刊载巴尔加斯·略萨的散文随笔作品,当时将作者译为巴加斯·尤萨。
  台湾第1次以较详尽的专文评介巴尔加斯·略萨作品是台湾中华民国国立政治大学教授陈长房1992年发表的〈胸怀八荒的想像:语言魔术师瓦加斯·尤萨(秘鲁)〉1文,评析《绿房子》和《酒吧长谈》2部作品,1992年收入《阅读当代世界文学》1书出版时增补了评介《城市与狗》的部分。
  台湾介绍巴尔加斯·略萨,除了香港西西、郑树森的文章,也有台湾本地的张大春、张淑英、骆以军、辜振丰等人介绍。

附: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主要小说年表
1959 Los jefes(《首领们》或《领袖》)
  1963 La ciudad y los perros(《城市与狗》)
  1965 La casa verde(《绿房子》或《青楼》)
  1967 Los cachorros(《崽儿们》或《幼崽》)
  1969 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酒吧长谈》)
  1973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1977 La tía Julia y el escribidor(《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1981 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世界末日之战》)
  1984 Historia de Mayta(《狂人玛伊塔》)
  1986 Quién mató a Palomino Molero?(《谁是杀人犯》)

1987 El hablador(《叙事人》)
  1988 Elogio de la madastra(《继母颂》)
  1993 Lituma en los Andes(《利图马在安地斯山》)
  1997 Los cuadernos de don Rigoberto(《情爱笔记》)
  2000 La fiesta del Chivo(暂译《小山羊的节日》或《奇波的盛宴》或《元首的幽会》)
  2003 El paraíso en la otra esquina(暂译《天堂在另外的街角》)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非小说年表
1971 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博士论文,整理后出版)
  1971 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给白脸蒂朗下战书》,论著)
  1971 La 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暂译《小说秘史》,论著)
  1975 La orgía perpetua: Flaubert y “Madame Bovary”(《永远纵欲》或《无休止的纵欲》,副题名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论著)
  1981 La señorita de Tacna. Pieza en dos actos(《塔克纳小姐》,剧本)
  1983 Entre Sartre y Camus(暂译《萨特与加缪之间》,研究萨特与阿尔贝·加缪的论著)
  1983 Kathie y el hipopótamo. Comedia en dos actos(《凯蒂与河马》,喜剧)
  1983 Contra viento y marea (1962-1982)(《顶风破浪(第一卷)》,收录1962年到1982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 (1972-1983)(《顶风破浪(第二卷)》,收录1972年到1983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La Chunga(《琼加》或《琼卡》或《琼卡姑娘》,剧本)
  1990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I (1964-1988)(《顶风破浪(第三卷)》,收录1964年到1988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90 La verdad de las mentiras: Ensayos sobre la novela moderna(《谎言中的真实》,评现代小说与散文的论著)
  1991 Carta de batalla por Tirant lo Blanc
  1991 A Writer´s Reality(暂译《作家的真实》,论著,用英文写成)
  1993 El pez en el agua. Memorias(《水中鱼》,回忆录)
  1993 El loco de los balcones(《阳台上的疯子》,剧本)
  1994 Desafíos a la libertad
  1996 La utopía arcaica: José María Arguedas y las ficciones del indigenismo(暂译《文学乌托邦: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与其虚构和想像》,论著)
  1997 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小说方法论随笔集)
  2001 El lenguaje de la pasión(暂译《文学的激情》,论著)
  2001 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大学学位论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出版)
  2004 La tentación de lo imposible(暂译《不可能的诱惑》,研究雨果的论著)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00:06 | 只看该作者


资料图: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其代表作有《绿房子》、《中国套盒》等。
瑞典皇家学院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诗人、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市,1953年进入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略萨大部分作品中一个雷打不动的主题是反独裁,极右(比如《城市与狗》和《酒吧长谈》)和极左(比如《狂人玛伊塔》)都是他批判的对象。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特别是后来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山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
4#
发表于 2010-10-12 11:21: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应集体抵制诺贝尔文学奖

一到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中国人就集体痛经,中国作家开始呓语连连,张一一先生不由纳了闷了,诺贝尔文学奖真有那么值得关注吗?

首先,诺贝尔只是一个化学家或者说发明家,而不是作家和诗人,他并没有写出什么有说服力的文学作品。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以诺贝尔这样一个“外行”命名的文学奖,压根就没有资格成为“世界文学最高奖”,如果是以屈原、但丁、哥白尼、莎士比亚这公认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命名的文学奖,显然才更具公信力。

其次,诺贝尔遗嘱中将诺贝尔文学奖“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最优秀作品的人”,这一遗嘱本身就过于粗略,很不严密。对于“理想倾向”的界定,多年以来就一直争议,而且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最优秀作品”到底如何评判呢?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居连斯登教授和仅有的两位女评委之一艾克曼退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2005年,另一位评委安德隆教授也以差不多的原因退出;这便间接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出来的“最优秀作品”并不具备绝对的说服力。

再次,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构“瑞典学院”(The Swedish Academy)的基本任务其实并不限于文学,其最初的重点甚至不在文学而在语言,主要是为了瑞典语言的“纯洁,活力和庄严”,后来才被约定俗成汉译为“瑞典文学院”;瑞典文学院院士由瑞典国王委派,以前多为瑞典本国的议员、主教、语言学家等,近年来作家和学者的比重才有所增加,而院士们的平均年龄竟高达近80岁,这些评委是否能与时俱进就很值得商榷,这也似可间接证明这一评选机构的局限性;而且瑞典不过是一个面积不到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万的弹丸小国,其评奖委员会全都是瑞典人,远不如奥斯卡和奥运会般兼容并包,评委们是否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本身就都值得怀疑。

然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学貌似一直“不怀好意”,从前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到法籍华人高行健的相继获奖,瑞典文学院青睐的往往是些“东方主义的离经叛道者”;再鉴于诺贝尔奖多年来对我们国家的一再挑衅(主要表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和提名上),我们每个中国人完全有理由集体抵制诺贝尔文学奖乃至全部的诺贝尔奖项。

最后,从策略上讲,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上赶着去关注、去追逐、去迎合一个目前压根就不可能颁给我国的这样一个“世界最高奖”,这好比一个虽美艳但怎么也不会和你上床的姑娘,为什么要去浪费宝贵的时间呢?做好自己、自强自立,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鉴于是,张一一先生郑重呼吁,每个中国人捐出一元钱设立屈原文学奖或者孔子文学奖,我们不但要奖金额是全世界最高,而且还要跳出诺贝尔文学院评奖委员会狭隘的一国范畴,聘请世界各国最优秀的作家和学者作为评委,到那时,让狗日的诺奖在那一角落里伤风地失落去吧!(张一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5:54 , Processed in 0.15154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