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校园(组诗10首) 文/林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0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春校园(组诗10首)

想你
只因一抹伤感的忧愁
便别离好些无聊的春秋
踽踽独行的日子
萧瑟在心间愈积愈厚
总希望用悠长的目光
打量你以前扑闪的眼眸
总幻想用寂寞的心事
去填补对你的问候
(原载广东《佛山文艺》下半月刊2000年第12期)

春天的祝福
三月的微风里
又看见你淳朴的笑脸
在明媚的阳光下
绽开成幸福的模样
我曾经在人海中独自彷徨
也曾在黄昏的夕阳下默默无语
文学的路上有你相伴
青春终于挥洒出绚丽的色彩
你引领我攀登高山
你鼓励我勇敢向前
你如一位辛勤的农夫
在四季播撒岁月的种子
你如一弘清澈的溪流
让旅行者汲取甘甜的清泉
走过温暖缠绵的季节
更多的幼苗和枝叶
在你的怀里拔节生长
更多的果实和希望
在你的视线里绵延不绝
(原载《青少年日记》2004年第7期“刊首寄语”,山西日报社主办)

第一场雪
第一场雪   从高空
以冰粒的姿势
洞穿茫茫的黑夜
轻叩房顶
抵送我的每一根神经
想象中   是母亲炒黄豆时
勺碰响锅的声音
亲切而温馨
幸福我所有的回忆
这样的品尝
无须咀嚼
和一切晦涩的抒情
轻启窗棂   倾耳聆听
朦胧中偷吻我的思维
是大片大片的洁白
雪落无痕
(原载《师范生周报》2000年1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主办)
用叶做线
以露为饵
树。在七月
向天空垂钓
太阳
是最美丽的一条鱼
在白云里游来游去
黄色的鳞片
泛出耀眼的金光
风吹起涟漪时
露珠的馨香吸引了太阳
可是,它却很小心哟
徘徊又徘徊
游戈在叶的身旁
(原载《初中生》1999年第7-8期,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讲台上的鱼缸(儿童诗)
讲台上的鱼缸里
有几尾美丽的金鱼
我们在听老师讲课
它们在水草间游来游去
吐出一串串快乐的水泡
买鱼缸的建议
是班上最调皮的小俊提出
这学期他竞选当了班长
女生都为他的变化惊讶不已
她们还叽叽喳喳地议论:
想不到男孩也有一颗细腻的心
静静的讲台上
躺着一只活泼的鱼缸
这个小小的增设
点亮了39双纯净的眼睛
平静的课堂也多了一丝生动与乐趣
看着讲台上的鱼缸
我想这些可爱的金鱼
也在听老师讲课吧
它们是离老师最近的学生
在这间充满温情的教室里
我们和金鱼饮着知识的源泉
一块儿茁壮成长
(原载《儿童文学》2003年第12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
  
山村剪影
一缕缕春阳
像一只只精灵的小鸟
从云层的缝隙钻出
栖息在山里人的心坎上
静寂一冬的树叶
摇响久违的风铃
山雀的歌声
重新在枝头绽放
年迈的阿婆
端出擀好的红薯片
在门前光滑的石板上
撒下一地诱人的馨香
(原载《初中生》1999年第4期,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爷爷的胡子
爷爷的胡子
是一部饱经风霜的书
没有开始
没有结局
爷爷的胡子
是一条蕴藏故事的小河
不知深浅
不知尽头
爷爷老了的时候
他的胡子依然倔强地站着
在夕阳的余辉下
化作一只生命的船
往小河的最远处 去
继续寻找
岁月中的岁月
(原载湖南《祁阳报》1998年3月5日)
山村教师
放弃城市甜美的薪水
甘愿品尝苦涩的辛酸
从此把乡村装进心间
领放牛娃干渴的眼睛
去寻找知识之泉的根源
呼吸了一辈子的灰尘
自己是一线平凡的筝弦
弹奏出一只只山村的精灵
老了的时候在讲台上站立
依然   一抹夕阳红的余辉
  
紧握粉笔的那只老手
最终把自己勾画成
一座白色的圣洁
(原载黑龙江《语文天地》1998年第9期,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明天
明天是一片还未航行的大海
明天是一座还未攀登的高山
明天是一个充满奇思异想的梦
明天是一垄飘逸七色云彩的天
明天是匆匆赶路的探索者
让一切等待都为之汗颜
明天是时间轴上转动的唱盘
只有奋力追赶才能踏上它的凯旋
明天是黎明的天
黎明过后有太阳的笑脸
明天的脚步总遥遥领先
我们注定要永远向前
(原载北京《语言文字报》2000年12月17日)
雪花
冰粒不住扑打
云层的窟窿
跌落无数只
银白的鸟儿
倚立窗前   伸手
迎下一片片飘落的洁白
心不住颤抖
是谁在空中
拔光了 小鸟
温柔的羽毛
(原载《新作文》2001年第1期,山西教育出版社主办)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1:45:2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是心灵最真实的呈现                       
                          ——答北京《中学生》杂志社副主编张旭东

张主编:
    你好!     
    前几天接到你的电话,才想起你四月末发给我的电子邮件,邀请我加盟《中学生》杂志社的事宜。信中提及的采访方面的职责及内容,这方面我定能完全胜任,可以说比你们现有的部分编辑采访能力强许多,我2004年在湖南城市广播电视报担任过一年的首席记者,出席过当年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奥运会选拔赛全国记者招待会,可谓专业。据我所知,目前全国校园类报刊由于不是新闻单位,都相对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在报刊界也混了两三年了,说实话,觉得文字的工作很累,现实总不尽如人意,新闻界都喜欢报道正面的,顶多掺杂一些不痛不痒的新闻,老百姓喜欢看反应社会现实的报道,但记者的上面还有主任、老总管着,老总之上还有新闻出版局、宣传部等机构,再上面还有各级政府,记者想写个真实报道不容易,想发出来难上加难,所以有经验的记者往往拣一些趣味新闻去写,既完成任务也不会得罪人。像中央台“焦点访谈”最多也就是偶尔揭露一下地方的纰漏,大的事件有谁去捅,捅破了也无法报道在国人面前。新华社的“内部通讯”也揭露些大的问题,但都是级别相当高的“官”们阅读的,老百姓是没有机会了。由此,我对新闻界比较失望,也觉得累,还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文字是弄文学者的强项,但倘若作为一种职业也未免太累,我以为文字应该是最自由的东西,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写出好的文字。
    我三月底即来广州工作,现为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资和待遇都比做报刊时好许多,也还轻松。如若你的邮件早些到来,也许还可考虑,但目前合同已签,即便想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关于约写一些校园报道的稿件,我也无心去写了,只有请你谅解了。闲暇时弄弄博客,不投稿,不发表,就在自己的空间里放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心灵呈现。
    就写到这里吧,希望《中学生》成为中国中学生的精神食粮,有机会再合作。
    致以
诗礼!

                                                      林 萧
                                                  5月11日晚于广州天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8:28 , Processed in 0.1224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