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改进学术风气的好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09: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改进学术风气的好办法


                               许锡良


    鉴于中国长期以来学术腐败之风盛行,学术研究风气浮躁,抄袭、变相抄袭、请枪手代劳,利用权势、金钱与领导身份或者师生关系,擅自剥夺他人学术研究成果的事情时有发生,虚假研究、虚假文凭泛滥成灾,使得社会的学术研究资源惨遭无端掠夺与破坏,同时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一个社会的最好精神家园与道德底线荡然无存。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学术研究大师的重要原因。此种风气如果得不到改善,则要达到中华民族的振兴遥遥无期;另一方面,我国尚且有一小部分学人在凭着自己的学术良心苦苦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常常因为坚守学术道德良心反而日益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有被逆淘汰的危险,这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学术研究的良性化发展仅靠学术道德良知是远远不够的,国外良好的学术环境的创立都是良好的学术批评制度与相应的严厉惩罚制度,再加上学术共同体悉心维护的学术道德,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才逐渐形成的。现实一再证明,如果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没有严格的惩罚体制,没有公开透明的平台,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鉴于学术腐败又与政府公共权力腐败及其他社会的腐败现象不同,因学术研究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需要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才能够探究的领域,发现与鉴别学术腐败同样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机制,因此建立这样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初兴的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世界,特别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一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切身地感受了互联网时代给予我们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网络力量的巨大。网络力量的迅速、快捷、公开、互动、长期、跨越时空以及查找准确方便的特点,使我们看到社会民间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觉醒,思想得到有效训练,同时也使得一些在传统新闻舆论下无法发现更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发现与解决。世界的变化常常是在某项信息载体与传播工具发生了变化之后随即发生的。纸的发明,使世界在知识的传播与保存上得到了空前的发生,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又以算术级数在增加。知识因为书的容易得到而产生了空前的普及效应。而现在在进入互联网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自然也包括学术研究作工者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研究的途径与方式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每个研究工作者都面临新的考验。
因此,改进学术风气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不要将互联网容易出现的泡沫视为是学术研究的消极对象。我们知道任何腐败都是因为监管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布,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管,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特殊利益集团的结果。学术研究一旦与世俗的权力与特殊利益集团密切结合,腐败也就是必然的。学术腐败的长期性与深层次性及后果的严重性是可怕的。因为,学术腐败意味着腐败掠夺了一个社会得以改良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此,在国外发达国家,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学术研究道德的严格要求远高于一般性的社会道德标准,对违反学术道德的人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而且没有时间性限制。只要发现了学术腐败,无论涉及到谁,无论事情已经过去多久,都必须严厉追究,作出业内最严厉的惩罚,直至开除出相关研究队伍,触犯刑律的,还要按照法律追求其刑事责任。用这个办法保证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风气的端正是很有必要的。
我这里提供的改进学术风气的有效办法与措施就是:
第一,由各个学术研究的权威机构建立各学科的学术批评网站。这一点从中国人民大学的杨玉圣教授创办并主持的学术批评网所产生的良好效应中得到启示。这个批评网站自创办以来,通过这个民间创办的学术网络批评平台,揭露了许多抄袭与变相抄袭的学术腐败案例,对改进中国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学术批评网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他能够揭露的也仅仅是那些显性的抄袭、重复的发表等比较明显的拙劣的学术研究腐败问题,但是,对学术上深层次的腐败问题,特别是涉及学术研究的隐性抄袭,专业性很强的那种抄袭,以及请枪手代劳等学术腐败问题无法深入追究下去,而且基于这个网站只是个人的网站,在庞大的学术研究领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处。因此,建立各个学科,以各个学术共同体为依托的学术批评网就很有必要。学术批评是一项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有专业知识,专业内同行批评才能够决解的问题。因此,最好的批评者就是业内的专家同行。通过业内的专家同行,可以把真正的学术研究精神还原,把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还原,使学术的隐性抄袭、变相抄袭及请枪手代劳和其他虚假行为,也会在众多的专家同行面前无处遁形。利用网络公开透明的特点,及无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及学术造假无追溯期限的特点,可以对学术研究腐败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第二,将每年应届毕业的所有的硕士、博士论文、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论文与院士等荣誉科研论文的代表作全部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公布(对于理工科的研究,如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研究成果,另外采取保护措施。)对于所有的立项的省部级、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成果全部公布于相关的学术网站上,一来传播研究成果,影响社会,服务于社会,二来对于虚假研究与抄袭现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对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士、硕士、博士论文全部在答辩完毕后在学术期刊网上全文公布。硕士、博士论文等在网上公布以后,至少半年再发学位证书。而且将这个形成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一是这样可以即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给研究者分享;二是可以杜绝抄袭与变相抄袭,甚至也可以发现硕士、博士论文的枪手,从而纯洁我国的学位制度,保护那些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研究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使那些一边当官,一边经商,一边做教授,一边发财的人,以及一边做硕士、博士论文,一边拿甚至垄断国家科研项目做虚假研究的人无处藏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抄袭,变相抄袭,还是请枪手代劳,从真正的学术研究专家来看,都极容易发现。因为枪手代劳,如果枪手是一个有精深研究成果的专家,那么他必须在牺牲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冒巨大的被人发现的风险。因为真正的研究,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无论研究思路,研究风格,甚至叙述研究成果的语言风格都是有定数的。一个真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谁也无法拿走的,即使他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东西写上另一个人的名字,熟悉他研究风格、研究成果与写作风格以及思想脉络与语言风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某个学者写的东西。因为,真正的人文社会研究一定是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的。说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容易被人抄袭实际上还是因为缺乏真正研究的结果。用这个办法可以纯洁学术研究队伍及学术研究成果。使得那些没有研究天赋,不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人,离开学术研究去做适合他的事情。使那些身兼数职,根本对学术研究无心,无能,也无兴趣的人,还有虽然有能力,但是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保证,而靠权力与金钱、人脉混学位,要文凭的人,弄职称的人在这里无法立脚。三是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上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克服因为答辩时间及审查专家因为时间、精力及资料、个人的研究经验所限对学术论文中抄袭与变相抄袭的忽略所带来的遗漏。减轻专家因时间精力不足,对学术研究成果审查不力所带来的遗漏。因为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网络上公布后,张三不发现,自然会有李四发现,此时不发现,自然有将来会发现。国内不发现,国外可以发现。做到打击学术腐败的长期性、常规性、有效性及准确性,不会冤枉一个人,也不会让一个人轻易遗漏。四是作为指导教师与答辩委员会成员也不敢马虎对待,因为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会严重影响导师与答辩委员会的学术声誉,同时那些平时喜欢看官位与钱财而不看研究天赋、潜质与兴趣去招学生的教授也要冒极大的学术风险与相应的学术代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激发相关研究工作者不敢对自己的研究持马虎态度,也避免了因为答辩委员会碍于人情关系而放松学术研究的评判标准。因为,如果任何一方面不严格,都可能会导致学术生命的结束,从而使自己学术身败名裂。不给学术私情留有空间,也控制了学术霸权对新生学术研究生命的扼杀,也杜绝那样学术研究因师生门第、领导等所带来的人身依附关系对学术独立研究权利的侵害。
第三,成立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专业性道德委员会,每个专业设置一个全国性的委员会。一有举报,必要举行审查,并给予业内同行及时答复。答复包括是否真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如何处置。委员会成员首先审查委员会由各个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研究成果,有着很高的学术清誉,在学术同行中有着较高的声誉的专家学者同行组成。根据学术研究道德规范,根据各专业的学术研究批评网,按照相关程序去审查相关学术案件。一经在网络上证明有抄袭、变相抄袭,请枪手代作等等的确凿证据,立即取消学位的颁发,取消相关的职称,并且永远开除出学术研究队伍,使任何学术研究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无处藏身。
应该承认,与学术腐败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数代人来作反复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要指望这些维护学术尊严的工作会轻而易举,需要不断地逐步地完善我国的学术研究制度,广泛借鉴国外的有效办法,使我国的学术研究尽快与国际接轨。既然陕西的周老虎案在互联网上成了无处藏身的人人喊打之虎,那么学术研究腐败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成为人人喊打的老虎。在有阳光的地方,黑暗自然消失,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地方,腐败自然终止。其他腐败的特点就是暗箱操作,学术研究上的腐败也是如此。而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开亮相的良好平台,学术打假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为容易了,只要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008-7-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3:20 , Processed in 0.1104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