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读书人[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5 13:5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谈读书人
  
  有这样几个细节:
  
  上中学,从附近的大学图书馆偷了一本《沈从文妙语录》,这自然是羞于启齿的了。不过我还要给自己说明一下。这本书对当时的我来说太好看了,但是我根本买不到,摩挲不已的情态下,我动了这样的念头——偷。被带到保卫处,当时有一个看上去很土的门卫说:“偷书不是贼啊!”这句话,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生出无限感动。
  
  杂文家马长山先生曾经带我去逛过几家北京书店,事后,迅速在故乡网上写了一篇《匆匆见过####》,里面说我有两大嗜好,一是爱书,二是爱美女。因为他注意到,每当这两种事物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这家伙眼睛都冒光。
  
  在一老师家作客,谈到读书。他说前不久见过止庵,对他说,一部《庄子》,单版本就读了不下百种,这很让我向往,也很让我吃惊。浏览朋友的博客时,在连接止庵先生的地方备着这样一行字——最后一个读书人。
  
  去同事家玩,在他们家书橱上翻到一本《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开篇就是《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半年前,在北京短暂的逗留,和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的注注版主相约见面。吃过饭,我本想好好和注注老兄畅谈一番,没想到他径直陪我去逛旧书摊。看的出来,按照他的理解,我是奔着书摊去的。
  
  前不久和一个朋友通电话,我说在干什么呢?他说在江边的茶楼上看书。我说好兴致啊。他说现在读书就是要的这份心情。我们于是谈到陶渊明,谈到和陶渊明相关的读书心态。我说:“现在特习惯一份雍容的读书心态,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他说:“对对对,每有会意,欣然忘言。”
  
  之所以谈上面这些细节,当然和读书人有关。记得看过一本熊十力先生的传记封面上,曾经有这样几个大字:天地间一个读书人。
  
  将读书人置于天地这么广阔浩荡的空间,让我无法不感受到到读书人的人生大美,与之相关的是见识和气节以及背后的理想主义情怀。
  
  什么是读书人?自然,读书有功利性的成分,古人很早就写过这样的句子:“千金散尽为收书,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话曾经相当有力量的鼓惑过我走过自己的少年时代。为了一本书,我常常四处打探,伺机出动。为了读书,自然是自己爱看的书,节衣缩食不说,甚至都动了偷的念头,甚至将这样的念头付诸行动。我曾经非常单纯的相信,书中肯定有黄金屋,有颜如玉。
  
  这么多年来爱书之痴习不改,还是没看到复来的千金。天性爱书,这是无法改变的,可是每至买书买到囊中羞涩的时候,仍旧怡然自得。什么缘由呢?晏阳初先生在回忆父亲对自己的教诲时,说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两句话:“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雄。”用这两句来理解自己当下的心态,来理解读书人,也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无论是历史深处,还是光怪陆离的当下,总有一些有意识的要与时代保持距离的人。他们生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中,或遗世独立,或隐于庭市、田园,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因读书而建筑了一个或诗意的或雄浑的价值空间。对外部世界的价值认同,他们不以为然。读书人绝非腐儒,他们恰恰是因为人情练达,而对智巧机械的人生有所回避;他们不失赤子之心,于人间是一股热肠,于红尘是一副冷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2 07:22 , Processed in 0.1107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