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与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吴法源访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05: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与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吴法源访谈




       文/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朱劲松
    “送你几本好玩的书,《跟孔子学当老师》、《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书很受老师们欢迎!”

        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法源副社长对话,他谈的最多的是“书”。他认为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腾出时间,总结教育经验,撰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文稿,是很不简单的事情,这足以说明这些教师很勤奋,很优秀。最近又有上百位教师送来了书稿,基本上是教育随笔的形式,有这么多教师勤于笔耕,真让人兴奋。
        我问他对教师出书有什么样的建议。他思索片刻说:“我觉得还是深入地做好专题研究比较好,不论是从出版销售,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看都对教师更有利一些。比如李镇西老师有个时期专带全校最差的班级,每天写教育随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想法源源不断地涌现,把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研究得很透彻,写出来的书就很有份量。还有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很实在,买的人很多。这本书里例举了学生不守纪律、与别人起冲突、注意力不集中、早恋等问题,其中关于‘早恋’背后的原因就罗列了13种,针对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实效呀。”我暗想,吴社长对自己工作真是很上心,对王晓春老师书的评价是恰中肯綮的。我看过王老师的书,的确,对一线教师而言很实用,王老师在此书用案例告诉老师们——教育思维方式要转变,凡事要先找原因,再寻对策,而不是凭经验想当然;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智慧。
     “如果教师能一个专题一个专题认真细致地做下去,我想进步是很大的,专业水平提升也会很快。而且教师读者群也是比较喜欢阅读教育实践中真实的教育故事,因为切合实际,对他们有帮助,所以愿意购买这类书籍。现在存在问题是教师送来的文稿大多是个人文集,主题不集中,很散杂,尽管有些可取之处,但没办法出版。我们只能赠送这些教师每人一本书,作为一种鼓励吧。”
       云集名师,整合开发教育资源,出一批好书,老师们愿意珍藏的好书,是吴社长对出版业的愿景,我们也期待着阅读更多更好的教育经典之作。
       在和吴社长交谈中他也谈到了“学友”这个词。我们一线教师要与真正的名师、优秀教师为友,与书籍、网络、报刊为友,现在这个社会传媒如此发达,教师要成长的途径是很多,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发展。他特别欣赏一位女教师说的话——影响你的就是你身边的那七、八个人。找到影响你的重要他人。一个人要发展,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的小圈圈,多与圈外的人接触,这样你的眼界就不一样了,思维方式可能也会有所改变。
       在吴社长眼里,交友其实是在寻找学习的共同体,用老话来说是寻找榜样。他举了李希贵老师经常说的一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交往。拥有不同理想的人,过不同的生活。”李老师还经常向人推荐一本书《影响世界100个人》,可能是书中人物穆罕默得、耶稣、孔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你是他身边的熟人可能也会受他影响,不由自主地去看看这本书。听到这时,我想起我们金校长讲的话——炒股会跟炒股的奔走,读书的会跟读书的扎堆。你身边的人在悄悄地改变你。看来很多地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找到影响自己的重要他人,加入优秀的学习群体,你的成长会更迅速!
     “回去后,我把送你的书寄到你学校吧。”吴社长说。我喜上眉梢,连连说谢!藏在心里最想说的两句话是——最好每个月都寄哦!你是可能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1:45 , Processed in 0.0858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