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学生写“传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 18: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为学生写“传记”
(湖南沅江教师进修学校 陈振华)

记得我刚刚上班时,曾很羡慕那些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一到节假日,电话、信件、明信片纷至沓来,让人很有成就感,心底里也很想做这样的老师。然而,在和这些老教师交谈时,却也发现了他们的尴尬:对有些学生,因为交往比较少,加之学生毕业时间过长,每当收到来信或是学生来拜望时,心里却记不起来他们曾是自己的学生,更不用说叫出他们的名字了。仔细想想,却也能发现这些尴尬背后的原因:我们总能记住一届学生中较为优秀的和较为调皮的。因为优秀的学生总会让老师们印象深刻,而调皮的学生则更让老师操心,当然也能够被记住,而被遗忘的则是大多数普通而又平常的学生。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呢?我想出了一个较好的办法:为学生写“传记”。
为学生写“传记”,这个念头源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后的一次作文课,当时的题目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个新学校里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都是我这个老师,有的学生对我的肖像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有的着重描写了我上课时的一言一行,有的学生则侧重于写我和学生的交流。看得出,学生对我平常的言行举止观察得很仔细,描写都很认真,丝毫没有拔高的意味。我很感动,我该做些什么呢?想到有些语文教师将自己写的与学生同题的作文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评,我灵机一动,以平常和我接触较多、较为调皮的两位学生的情况为素材写成了两篇文章,放在学生作文中一起讲评。作文课上,一般我每讲评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时,学生都会东张西望,议论纷纷,看看文章写的是谁。而当读到我写的匿名文章时,学生们都安静下来了,刚读完,学生们一下子就听出了我写的是谁。在请学生评点文章时,许多学生认为,我的文章写出了两位学生的外貌、言行,尤其是心理活动。而当学生得知文章是我写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老师竟然观察得这样仔细,把调皮的同学写得这样生动细致。课后,许多学生找到我,尤其是一些表现平平、成绩普通的学生也腼腆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让我谈谈对他们的印象。我答应为每个学生写一篇文章,期末时交给他们。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觉得有话要说,然而写了十几位学生后,我发现要写出特色,越来越难了,尤其是那些较为平常的学生,也正如许多老教师所说的,普通而平常的学生在老师心中最难留下印象。为了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满意,我开始更多地留意起这些平常的学生,课余找他们谈话,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我的文章中,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除了侧重写他们的遵规守纪,学习勤奋的特点外,还会写写他们的小缺点;对于调皮的学生则主要写他们的优点,写写我对他们违纪违规后的想法,再加上一些鼓励的话语;对表现平平的学生则写他们平常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写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表现,详细记叙他们对自我的每一次突破。
临到期末,我将平常积累的材料再次重新组织,写成一篇篇文章打印后发给学生。收到我的文章后,学生们的兴奋劲儿比获得学校的奖励还大,大家还相互交换看看老师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连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红着脸交换给自己的好朋友看,下课后有的学生为抢看别人的文章还追出教室好远。春节,我收到了许多学生美好祝福。更有不少家长在电话中对我说:“看了老师写给孩子的文章,我们做家长的很欣慰,觉得老师在真正关心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也能看出教师是真正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老师平时细致地观察了孩子,关心了孩子,才能写出孩子们的这些优缺点,这远比通知单上的评价更全面、更丰富。谢谢老师!”
自那以后,我开始为我所教的每个学生写一篇文章,记叙他们在学校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每一届学生我都将他们三年的成长经历浓缩成厚厚的一大本,作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闲时翻看这些“传记”,回忆起每位学生的音容笑貌,常令人感动不已。如今,保持为学生写“传记”的习惯已有十年了,每每有学生来信来电或来访,我都不会再有我的那些前辈同行的尴尬,我能准确说出每位学生的名字,甚至是有的学生的乳名,记起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故事。学生们也深受感动,有的学生甚至背诵出苦伶在《永远的记忆》中的一段话:没想到在离开家乡,漂泊异地这么久之后,会看见自己仍然在一个人的记忆里,她自己也深深记得这其中的每一幕,只是没想到越过遥远的时空,竟然另一个人也深深记得。
为学生写“传记”让我永远记住每一个学生。

以下是陈振华老师写的一篇学生传记:
想当农民的孩子——李虎
李虎是鲤鱼塘学校的学生。报道时,他是在其父亲的陪伴下来学校的。之所以我没有用“带领”这个词而用“陪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李虎个子较高,差不多有其父亲那么高了;其次,李虎父亲比一般家长要显得衰老一些。或许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我对李虎的第一印象特别深。
李虎永远都是很朴素的,剃着农村小孩特有的小蘑菇头,和我在城里所看到的小青年的“中分”头、“三七分”头比起来,更能显出农村孩子的朴实无华。一套衣服穿在他的身上始终合体而干净,晨读时他的声音最大,如果早晨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就可以猜到他还没有到校,这也为难了孩子,他的家离学校有将近五里的山路,每天往返的路程就是十里,遇上下雨天,迟到的学生中十有八九有他的名字,这一学期总共迟到了十二次,这我可以谅解。但据和家长交流的情况看,李虎同学并非没有早起,主要是做事较拖拉,以致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一点以后应当多多注意。要知道学习拖沓,就不能完成作业,工作拖沓,就得挨领导批评。
或许李虎并没有替别人打工的打算。本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课,我给学生出的作文题是《我的理想》,很多学生的理想是当“军人”、成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然而,李虎同学的理想是“当一个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说“这是什么理想”,有的说“你现在不就是农民吗”,还有的说“农民有什么好”等等。不过,李虎同学的作文写得很好,写出了真情实感。我问他为什么把当农民作为自己的理想。他的话让我感动:他的父母亲很辛苦,每天都要挑重担,用人工翻地,他要成为操作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新式农民,赚许多钱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李虎同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他作业做得慢,但做得很认真。班上的劳动卫生任务他也按质按量完成,从不偷滑耍奸,确实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班上有时还有同学笑李虎的理想,李虎也不恼,仍旧做他自己的事情。
我想,人的理想并没有大小之分。没有理想,人生便没有了方向,当新式农民的理想,远比那些空头理想更实在。扎扎实实地努力,一步步朝自己预定的方向走下去,一定会有辉煌的明天。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李虎同学的理想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路,世人都不想当农民,不想把农民当成自己的理想,或许将来有一天农民也会是世上最好的职业之一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1:57 , Processed in 0.08338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