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困绕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四大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7 18: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困绕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四大问题
2015-04-06
作者:苗蔚林




  

几年来, 校车事故频发,暴露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系统里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者,深感当下农村基础教育可以用“漏洞百出”来形容,目前,我们采取的都是可以称为“亡羊补牢”的管理方式,甚至连亡羊补牢也不及。毕竟亡羊补牢只是丢失一次羊,就校车而言,我们损失的不是一次,而是N次,生命不是一个,而是N个鲜花般的孩子。除了校车,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是不是都在没有安全隐患呢?假如,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仅仅停留在“保命”的层次上,还谈什么教育发展?

结合今天的教育实际,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大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否则,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就不能安全,教育质量就不能有真正的发展。

1.教育安全问题,以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在2000万以上,他们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礼拜天无人看管,不少孩子都在网吧,现在的网吧经营中有很多潜规则,比如,未成年人上网只要到网络用一张网吧里的临时身份证就能上网,根本不受什么18岁限制。假如,某礼拜天网吧火灾,假如因为安全通道问题死亡率高,那么,可以肯定的说,死者当中,可能都是中小学生。到那时,再去严查网吧,是不是又是亡羊补牢?留守儿童的住校食宿依然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消防设施、比如生活教师的配备、比如食堂的食品安全等等,只要出事,都是群体性安全事故。但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靠教育行政部门吗?哪来的经费?达到安全标准的消防安全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按照现在的办公经费,就是全用在消防安全上,也未必够用,没有钱,谁来保证落实?国家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学的食堂问题,可是食品的源头在市场,市场的监管程度如何?连地沟油都没有检测标准,谁能保证市场上合法已经的猪肉、牛肉是安全无毒的?这些问题,绝对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能解决的,而是整个社会的系统风险,很容易在最薄弱的学生群体上出现。

2.教育质量问题,以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最为突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农村,应当是全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已经走进了教育改革的迷魂阵:我们来理一理:

第一迷魂阵: 教育部规定要给学生减负——减负的显性表现是减少在校时间和学生的作业量——目前中小学教学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时间与题海的消耗战——时间与题海的消耗战就需要时间——时间就需要晚自习和补课-----晚自习和补课就违反规定……

第二迷魂阵: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考大学要分数——分数靠平时的学习——平时的学习需要时间和作业量——减负后不允许学生超过规定的时间----家长希望学校抓的紧一些、希望学校上晚自习、补一定数量的课-----晚自习和补课就违反规定……

第三迷魂阵:社会评价学校最主要的指标是升学率——政府只能顺应民意以升学率来考核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只能顺应社会、政府的要求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来考核学校——学校只能用升学率为主要指标来考核教师——提升主要指标的方法是加大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加大时间最有效的办法是晚自习和补课——就违反规定——晚自习和补课就违反规定……

第四迷魂阵: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不以升学率为重要标准——不以升学率为标准与社会评价相悖——教育部门只好应付两张皮的评价——应付上级检查,用素质教育;应付社会评价用应试教育——为了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是否提高了分数——分数落入应试的圈子——表面的教改实质还是时间加作业量的消耗战……

可能我的表述不准确,但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应试教育之间,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找到平衡点,天平实质是大大倾向于应试教育,其根源是社会的需求,按照经济学原理,有了市场需要才会促进存在发展。不改变社会需要,想真正的搞素质教育改革,可能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罢了。

第三、教师待遇问题,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最为突出。目前,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更是处于所有教师待遇的最底层,国家从2009年起事业单位推行成绩效工资,应该说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推行并不成功,就是管理心理学中“德西效应”的最好例证,本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干劲就不足,这次工资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动力大为减弱,学校因为绩效工资而产生的矛盾每到年底就激化,前年开始的网络里铺天盖地的有关言论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话题谈论的比较多,这里,我就不再阐述。

第四、有关与农村中小学实际不相符教育决策问题,以教育投入有关决策最为突出。来自国家、省等高级别的行政决策与农村中小学实际不相符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一个关键问题是决策的顾问层调查研究不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全国、全省那么多的学校,如何能用一个模子来操作呢?比如国家关于住宿学生的补助政策,确实是一件惠及万民的好事,但学生家长领到后并不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完全失去了补助的真正意义,但规定一刀切,不允许学校有任何的变通,好的政策可能不能完全发挥对学生上学的真正作用。以上只举一例作为说明,这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国家的教育投入看似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甚至成了反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36 , Processed in 0.1034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