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建刚老师作文评讲课观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5 09:2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激赏为先  修改为轴  训练为重
——管建刚老师作文评讲课观察
谈永康
        
        在学习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后,我由惊讶而赞许而沉思。
        第一,激赏为先,管老师的评讲为学生言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作文评讲当以正面指导为主,激励为先,善于发现、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进步,使他们尝到习作的甜头,产生将习作改好的强烈愿望。管老师的评讲课由四个板块组成,他的“欣赏”板块集中展示学生的精彩语句。一般的老师喜欢介绍或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由此也能激励一二学生。管老师的独特做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被激赏的孩子成倍增加,他的这堂课有10位以上的学生被大大地表扬了;其次,介绍语句费时不多,但学生易懂好学,可以激励更多的孩子“跳一跳摘桃子”:别人能写这样的句子,我努力一下也可以达到。


管老师对学生的“欣赏”,表面上是肯定语言的精彩,深层次则是对学生写“真话”的赞许,是对学生言语创新的嘉奖。因为源自童心、发自真心,也因为不拘一格、别有创意,所以学生欣赏时笑声不断。你看,管老师的高超之处就在这里,他是把教人习作与教人做人联系起来。课上,他如此意味深长地说:“这些话为什么精彩,他说的都是真心话,都是心里话,精彩来自真实,来自你内心深处,有你的笑,有你的泪。”
        多好!评“文”即评“人”。
        第二,修改为轴,管老师的评讲为学生言语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进步的台阶。
        评讲课有一个灵魂,或曰“轴心”,就是学生要学习修改。
        管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其第三、第四板块“挑刺”与“训练”都着力于此。
        仅以“挑刺”环节为例,管老师引导学生在读读、想想、议议中发现了三个共性问题,即“关联”病、“我想”病和“我”病。从整个过程来看,面对同学(或自己)习作中出现的毛病、问题,学生讨论得津津有味,解决得顺顺利利。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过程意义不大,毕竟都是些不引人注意的小问题,关键还是要激发写作兴趣。我以为不然,一是这些小问题关乎学生学习语言的态度,这样做有助于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二是评讲要有效,可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共性语病。诸如滥用关联词与“我想”的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但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也启迪了我们:作文评讲课,要“评”要“讲”。评,主要着眼于学生作文最精彩处和问题最多处。评最精彩处能让学生写作信心大增,能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最精彩的;评问题最多处,能让学生克服此阶段写作的共性问题,避免今后作文再出现这样典型的“毛病”。讲,应该讲在学生自己靠悟性弄不清楚处。比如关于几个“病”的总结。这些东西,只有教师讲了,学生才能铭记。
        第三,训练为重,管老师的评讲为学生言语可持续发展磨砺了提升的利器。
        管老师的作文评讲课最值得欣赏的是出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扎扎实实的训练,也即“寓情于景”这一写法的学习。
        通过实录,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训练是很有针对性的。本次习作,管老师发现学生文中有景色描写,但是不能很好地与“情”水乳交融,于是,管老师推出了相关“训练”,这一训练浓墨重彩,十分舍得花力气。
        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管老师循循善诱,设计了“例话”“说话”和“写话”这样三个台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悟到实践、由说到写的学习过程,考虑周到,练习缜密。其实,教师很有心,早在课堂伊始,就已经渗透、暗示了这方面的信息;其间,管老师还准备了4份下水习作供学生参考借鉴。
        总之,这个“训练”板块匠心独具,颇有分量,既有教师的指导,又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在教学中巧妙结合,师生互动合作,使作文评讲课充满灵气与活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作教学中,这“器”当是作文知识、技能,但不是什么知识、方法都可以成为这时候学生的“利器”——只有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与方法,也就是“寓情于景”才是这一阶段这一班学生言语发展的利器。

(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2 12:15 , Processed in 0.1066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