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响我心智成长的十一种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04:2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影响我心智成长的十一种书
  ■ 薛冰
  黄裳先生的书话我非常喜欢,但总觉得这一本对我更为重要。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怎样观察与剖析一个城市,更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命中,必得有一座生死与共的城市。
  一、《水浒传会评本》(施耐庵著,金圣叹、李卓吾等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十二岁初读,被动人的故事情节所迷。三十六岁再读,为精湛的写作技巧感慨。五十岁后重读,思考更多的是人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以及改善的可能途径。
  二、《鲁迅全集》(十卷本)(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958年版)
  1966年暑假,在大串联之前的几个月中,从一位同学家中借读了这部大书。当时就用得上的是“杂文笔法”,但深远的影响还是逻辑的严密,文字的白描与冷讽。几十年来,我是通过努力摆脱对鲁迅先生的最初印象,逐渐认识鲁迅先生的。
  三、《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2月版)
  在插队农村无书可读的八年间,伴随我最久的就是侥幸得到的这一本,其中的大部都抄录过,至今还能背出不少。婉约派无尽的情愁与当时的心境相近,豪放派无奈的壮阔则激励着坚守的意志。至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那是以后才意识到的。
  四、《癌病房》(前苏联亚·索尔仁尼琴(А.Солженицын)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4月版)
  思想解放的洪流中所读,第一次真正颠覆了革命左派的形象,不仅在政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性上。虽然以后更喜欢海明威、茨威格、雨果和玛格丽特·杜拉,但从精神成长的意义上,他们谁也取代不了索尔仁尼琴。
  五、《金陵五记》(黄裳著,金陵书画社1982年6月版)
  黄裳先生的书话我非常喜欢,但总觉得这一本对我更为重要。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怎样观察与剖析一个城市,更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命中,必得有一座生死与共的城市。
  六、《西谛书话》(郑振铎著,三联书店1983年10月版)
  就书话而言,郑振铎先生的书话也许并非上乘;然而这本书中充溢着的对中国文化刻骨铭心的爱,和维护文化传统、民族尊严的行动的激情,也许恰恰是大多书话作品所缺少的。
  七、《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版)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写一部关于柳如是的小说的野心,让我翻开这部名著;当我终于读完它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写小说的兴趣。在历史的沉重、在学术的严谨面前,什么样的小说才能与其比肩?
  八、《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
  中学时读《史记选》,诱发了我对史学著作的兴趣。但《万历十五年》的意义,不仅于科学地剖析了一段历史,不仅于呈现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新方法,也不仅于打破了某种历史观的长久禁锢;最重要的,是它并不以自己为终极经典,而提供了推翻其本身的可能性。这兆示着真正的历史学的回归。
  九、《笑傲江湖》(金庸著,香港明河社1980年10月版)
  与《水浒传》截然不同的武侠小说,但同样常读常新。金庸先生的成功之处,就在他敢于、也善于把中国文化中一向被人奉为神圣的东西,拿来戏剧化。每当我感到思维有僵化的危险,就会重读这部书,以打破中国人头脑中往往难以摒除的权威崇拜。
  十、《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元王实甫著,金圣叹批,江苏古籍出版社《金圣叹全集》(三),1985年9月版)
  对于磨炼文学思维,这或许是最有效的体操。
  十一、《山歌》和《挂枝儿》(明冯梦龙辑,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民歌时调集》,1987年9月版)
  明代的《诗经》和《乐府》,也是“三言二拍”的文化基础。它给我的启示不是回到明代,而是回到民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04:20 , Processed in 0.1182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