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人是否“书读得太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5 18: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知名作家余秋雨8月19日在广州南国书香节“名家讲坛”上,向读者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阅读要先‘瘦身减肥’,要学会‘仰望’,要能够‘返己’,要做到‘脱敏’,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有文化评论说,这是余秋雨为大众掀起一股“快乐阅读”的旋风。

    余秋雨认为“现代人最大的弊病之一是书读得太多,过多的书籍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空间”。这也是余秋雨所说的“瘦身阅读”的含义。

    这种“瘦身阅读”,首先包括选择书籍,有目的的选择远比“狼吞虎咽”更快乐,更值得回味。其次是“快乐的阅读要学会‘仰望’,要阅读第一流的书”。第三是,追求自己的个性阅读,“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加以细细品味,提升自己”。最后是,阅读不随潮流,不求追逐时尚,要学会脱去对当下流行的敏感,对大家都在哄传的事物要保持警惕,“因为最优秀的东西其实不可能快速流行”……

    了解了余秋雨对“瘦身阅读”的这样几点感受,或许我们便理解了他为什要说“现代人最大的弊病之一是书读得太多,过多的书籍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空间”。但一些读者阅读没有选择或说没有“瘦身阅读”,是否就是因为“书读得太多”?或从全民阅读的角度看,当下我们社会大众的阅读生活是否是“书读得太多”?

    与此相反,我们的看法是,如今,我们大众的阅读,不是书读得太多,而是阅读得太少,乃至在今天,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

    在近日上海书展“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几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谈自己的阅读经验。其中,著名作家王安忆说自己是一个“有阅读癖好的人”,但现在阅读对于她来说已是一项奢侈的活动。她认为阅读习惯和生活背景有关系,今天要培养阅读习惯确实不那么容易。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现在人们可以选择阅读、娱乐、看电视、看电影等多种消遣方式,阅读的时间不断被挤压。看电视和看电影不需要像阅读那样做那么多准备,阅读实际上是需要修养的消遣。同时阅读还需要想象力,这两个条件加起来,阅读的人已经少很多了。然后还有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业余时间越来越紧缩。在这种情况下,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阅读,阅读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之事。莫言也这样感叹,“现在的选择太多了,书越来越多,但书读得却越来越少”。这从文学阅读生活就能看出来,与这个潮流相应的是,优秀长篇小说逐渐成为小众的经典。

    王安忆所说的“阅读是奢侈”的,这种奢侈,既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难得的享受,更是现在的人们读书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忙里偷闲静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被淹没在浮躁、喧嚣的文化之中。

    看到余秋雨如此说“现代人最大的弊病之一是书读得太多”,有的读者、网友举例认为,现在的青年人从上中小学起就要天天应对校内如山的作业、校外形形色色的培训班,成年人也大都忙于应对竞争,根本无暇也无心阅读,哪来的“读书太多”?如若不信,可以看一下你周围的人到底还有多少人在读小说、读诗词、读名著。

    在这个上海书展举行的同时,文化媒体上有一则文化消息说,“据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不过上海还好一些,上海还要高一些,每年是8本书。”这样的新闻,很令人惊心,但这样的阅读事实,却真实地反映了如今全民阅读的匮乏和稀少,也反映出我们读书人口的减少。

    所以,现在的人不是“书读得太多”,而是太少了。余秋雨说,阅读让人变得快乐,可以寻找高贵化了的自己,靠近伟大,这在广泛的阅读中,在全民的阅读中,在拥有更多的“读书人口”中,才更有意义。




来源:中国保险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1:53 , Processed in 0.1217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