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讹传讹的《美国小学生守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15:5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以讹传讹的《美国小学生守则》作者:庞维国
近来,在教育杂志以及互联网上一直热传着一份《美国小学生守则》,其内容如下: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助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学都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引自《语文新圃》,2006年第11期第44页)
热心教育、关心教育改革的人们,不仅对它十分推崇,而其还拿它与我国的《小学生守则》进行比较,认为“相比之下,美国的守则很具体,每一条款孩子们都可以遵照执行。看起来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比较宏观,一些条款缺乏具体实施方式,还有一些条款似乎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执行起来也会不得要领。”
应该说,这些分析非常有道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是在大家热评《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同时,似乎都没有关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究竟是真是假?有人或许会问,有几十家杂志、报刊登载,还有的网页连它的英文都标注了出来,这难道还有假?
本人的答案是: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美国小学生守则》!
我们先来看它的出处。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可以发现,在国内最早介绍上述“守则”的,是湖南省沅江市教研室的崔广文老师。他14年前,在《中小学管理》杂志1994年第4期第31页,发表了《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译文(以下简称《崔文》),介绍的就是上述12条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那么,原本为“中小学生守则”的12条,为何又成为“小学生守则”了呢?本人推测,这可能与杨涌老师于1995年在《基础教育研究》第1期第42页发表的《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一文(以下简称《杨文》)有关。在《杨文》中,为了进行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作者引用了《崔文》中的“中小学生守则”,把它改为“小学生守则”,文字上也略作改动。其后,国内的诸多报纸、杂志、网站上纷纷出现了《美国小学生守则》的介绍,尽管绝大多数没有注明其出处,但是文字上与《崔文》、《杨文》中介绍的“守则”相差不大,只是更为精炼而已。
这样看来,大家常见的《美国小学生守则》似乎问题不大。因为如果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是放在一起的话,把《美国中小学生守则》说成《美国小学生守则》,除了不够准确外,并不影响其大观。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崔文》是一篇译文,那么其原文到底出自何处?它是否可靠?根据“百度知道”提供的最佳答案,首先在互联网检索“American elementary school rules”,在美国的网站上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词组。再检索“守则”的第一条“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的英文“Always call the teacher by their titles or their last names”,发现它根本上就是国人的杰作。有幸的是,本人通过《崔文》中标注的英文名字,找到了所谓《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原始出处。该书的英文名字是:Culturally Speaking: A Conversation and Culture Text for Learners of English,翻译成汉语大意是《在文化中讲说:面向英语学习者的对话和文化的教材》,它由纽约的Harper & Row出版社1986年出版,作者为 Rhona Genzal 和 Martha Cummings。根据检索的结果看,它并非是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因为检索结果只有4条。
根据相关的介绍,我们发现,该书是一本配有磁带的面向英语学习者的培训教材,共有9章,包括“与人相处”、“找共同的兴趣点”、“约会的习俗”、“解决问题”、“时间概念”、“就学”等。
其中在“就学”一章,该书谈到了本文开头部分所讲的所谓《美国小学生守则》,其标题是“Rules for Attending School”(就学的规则)。它先列出了12条适用于“幼儿园至中学”(Kindergarten Through High School)的规则,也就是《崔文》中翻译过来的所谓《美国中小学守则》;其后,又介绍了上大学的7条规则,包括“不及格要补考”、“任何有能力和愿望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大学”等等。介绍完这些内容后,该书还布置了讨论作业:“阅读完上述规则后,与你的同学进行讨论。你们的国家也有这样的规则吗?想一想你在美国的课堂上将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选出上述规则中你最难以接受的规则,解释为什么你难以接受。”
显然,这里所讲的根本不是《美国小学生守则》,而是告诉英语学习者关于美国的就学文化。我们先看该书中被称为《美国小学生守则》的第一条,其原文是:“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者姓氏,如沃尔克博士、菲尔兹先生、赖米利兹女士、麦克奎因教授等(不要称某某老师为“老师”)”【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Dr. Walker, Mr. Fields, Mrs. Ramirez, Professor McGuinness (never call a a teacher "Teacher")】。试想,哪个国家会制订这样的小学生守则?然而不幸的是,它一经我们的翻译和改编后,就精简成了很好的“守则”条文。再试想,在美国这样一个重视法制、喜欢援引法律条文的国度,如果有正式的《小学生守则》颁布的话,为何在任何教育网站、教育法规文集和教育著作中都找不到,反而是出现在一本英文教材中,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事实上,我们乐此不疲地转引的所谓《美国小学生守则》,压根就不是真正的《守则》,它不过是美国中小学教育中流行的文化准则。
那么,美国的小学中就没有《小学生守则》吗?当然有,而且不计其数,但是没有全国乃至全州统一性的,因为美国的小学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学生守则。从具体程度上看,它比本文开头部分介绍的12条还要细致,有点像我们的小学所制订的校纪校规。例如,克里特小学(Collett Elementary School)的学生守则由“着装规则”、“校园行为”、“问题解决技巧”、“不良行为的后果”、“操场行为秩序”、“骑自行车的规范”、“坐校车的规范”、“午休行为规范”、“集合行为规范”等9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有若干条具体要求。譬如,在“骑自行车的规范”中,就有9条要求,包括“只有4-5年级的学生,与学校签订了骑自行车的协约后,才可骑车上学”、“所有的自行车必须锁在停车处”、“在校园内必须推行”,等等。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看到美国教育的长处,可以学习其优点,做到取长补短,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盲目地崇拜美国,引来错误乃至虚无的东西,这就值得反思了。
    我们不该再宣扬那个《美国小学生守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0:38 , Processed in 0.221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