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母语教材的一般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22: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母语教材的一般比较
(本文已经发表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第12期)
邓维策


本文称为一般比较,乃是因为笔者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只是在教材的外在形式上做简单的对比,指出形式上的异同,而不能对两国母语教材做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本文用来比较的教材是: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以下简称《语》)和马浩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供12-18岁学生使用的《美国语文》(以下简称《美》)。


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没有规定统一性的课程目标,对母语课程的规定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什么,人们还在争论,实体对象不明确,依赖于实体而存在的性质却成为课程的根据。无论是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还是选修课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语言文字应用、文化等,都各自独立、相互排斥,其间并无内在联系着的同一的课程意识,所谓“共同基础”不过是主观方面的、空洞的一厢情愿罢了。
在理论混沌、规划阙如的情况下,《语》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课程意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能够关怀学生成长,指示获得教养的途径,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精神。《语》在每个单元的后面介绍了语言知识,体现了课程应有的品质。语言有理解和表达两种运动运动方式,《语》课后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每一单元之后,设计了独立的写作训练。《语》在理论界存在的道德论、文化论、人格论的喧嚣声里,拨开迷雾,坚守了“语言”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的总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机会,并得到鼓励,使他们形成追求个人生活目标,包括丰富个人生活而发展语言技巧的观念,作为有教养的、有生产力的成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这个标准规定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指出了语言学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价值。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有40多个州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纽约州《英语语言艺术核心课程》前言从四个方面规定了语言教育目标:
1.       为获得信息和理解能力而学习语言。
2.       为进行文学反应和表达而学习语言。
3.       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而学习语言。
4.       为进行社会交流而学习语言。[[ii]]
获得信息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语言实现的。学习目标可以有多个方面,学习对象则只有语言。“语言”作为实体性对象,是课程的灵魂,从理念到规划,贯穿到教科书。
《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在导学系统中,介绍作者的与文本联系比较密切的生平事迹,介绍时代背景和一项文学知识,设计了3个左右的“阅读理解”题和5个左右的要求用指定思维方式回答的思考题,“作品积累”板块紧扣课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多项写作训练,把课程规划落实到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中。理解和写作是《美》的导学系统集中设计的内容,教科书让课程理念现实化,让课程规划中的僵死的语言规则与活生生的语言结合起来,恢复了母语教育的生机。


从教科书的整体结构上看,《语》共有四个单元主题,每一单元之下又分为二至三个标题,选文混杂着古今中外的多种类别的作品,   共有15篇必教文章,6篇选教文章。每个单元分为选文和写作两大部分。
《美》以时间为经、以主题为纬编排课文。这套教材从美国的源头开始至当今,时间跨度未超过300年,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美国历史被分割为六个部分,教材以历史特点作为单元主题,六个主题依次是: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和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繁荣与保护。每一个单元由五至七课组成,多数的课选编二篇文章,有的是一篇一课,有的是六篇一课。文章的类型包括神话、日记、演讲辞、书信等。《美》的写作与选文阅读结合在一起。
《语》的每个单元都有170字左右的单元提示,单元提示分为二段,第一段把该单元的内容概括为一个对象,围绕单元的对象简要阐释,第二段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单元对象的思考。
《美》的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时代故事”,一般包括总序、历史背景、本时期的文学等三个部分。“历史背景”部分比较客观地、简略地介绍不同时期的历史,从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航行到美洲,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不避讳空气污染、犯罪、贫民窟,甚至是安提爱塔姆大屠杀,既写履行公众职责的英雄总统华盛顿、亚当斯,也写“水门事件”的尼克松,既写繁荣,也写萧条。叙述历史,渗透了勤劳、节俭、自立等品德和自由、平等、民主等普遍的价值观。美国历史是美国文学的土壤,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烙印于相应时代的文学上。“本时期的文学”介绍文学特点、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


《语》的分标题一般选编一至三篇文章,导学设计放在一组课文的后面,有的称为“活动体验”,有的是“问题探讨”,有的是“文本研习”,每一单元课文后面都设计了“积累与应用”。所谓“活动体验”,是这样的一些形式,朗读、背诵、搜集资料、让父母阅读文本等;活动体验的目的在于理解文本。“问题探讨”侧重于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的理解,“文本研习”侧重于文本内容的概括,这两种设计都有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研究。“积累与应用”涉及文体、词语、表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美》的导读设计是一个系统。每一课的文本之前设计了四个板块: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文学聚焦。“阅读指导”一般介绍作者生平,突出作者人生中的重要事迹。“背景知识”具体介绍与文本密切联系的历史状况或作者个性、特殊经历。“文学与生活”分为“联系你的经历”、“日志写作”、“专题聚焦”等三个部分。
《美》的导读设计最引人瞩目的是文本后面的部分。这一部分分为二大板块:问题指南和作品积累。“问题指南”一般分为“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作品积累”一般分为“点子库”、“微型写作课”。“阅读理解”针对课文设置3个左右的问题,“思考”板块虽然也是提问,但是,回答问题的方式有明确的要求,包括“分析”、“解释”、“推断”、“得出结论”、“评价”等。《美》的每一课都有一个知识点,比如“神话”、“演讲”、“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单一效果”,等等,“文学聚焦”板块在课文前后二次具体说明知识点。“点子库”结合课文设计了多项写作题目,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微型写作课”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一般而言,课文是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体裁的文章,从构思、写作技巧、范例到写稿、改稿进行全程指导。


《语》具备了现代教科书的一些意味,与《美》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要处于好“语言”与历史、文化、价值观、文学、思维等方面的关系。在我们的传统里,有所谓文史不分家的观念,现在,我们必须明确,文章或文学绝对不等于历史,把《史记》当作历史或文学来阅读,其目的是完全不同的,目的不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就不同。而对于某一篇课文的历史背景的介绍,目的是借助历史准确地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样地,文化、价值观都不是母语教学的目标,它们是文本产生的土壤或尺度,也是理解文本的背景,是解释文本的尺度。《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设立的科目有“修身”,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养成学童德性”,很显然,“修身”是一门道德教育课程,道德教育不归属母语课程,换言之,母语教育不担负道德教育的责任。育人的确是教育的高尚目标,但是,母语教学是从母语这个方面来育人,母语教学要培养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们也就完成了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语言是单纯的、实在的本体,正是这个单纯、实在的本体,却能承载多重目标,这是因为:“实体性的东西,坚定不移的东西,才是特殊目的的负荷者,并可以促进和实现这些特殊目的。”[[iii]]美国的课程标准解释说:“文学是英语语言艺术的核心,是所有语言学习活动的试金石,它代表了人类用语言构思和交流思想的独特天赋。”[iv]从《美》的选文看,美国的文学不同于中国的文学,美国的文学概念比较宽泛,包括我们所说的日记、演讲等写实类文章。
语言是精神活动的产物,思维是精神的核心,因此,进行语言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思维这个内核。《美》导学系统的“思考”是一个固定板块,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既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通过特定的思维方式回答问题来训练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既是在对文本进行思维,同时,又超出于“这一个”文本,潜在地朝向另一个文本的理解,使得语言能力的训练具体化、显明化。《语》仅仅在单元的后面而不是在每一文本的后面设计了4个左右的思考题,这些题目旨在理解文本,沉陷于个别文本中,而不能同时朝向文本之外,刚刚进入学习就停止了脚步。现在,思维科学已经十分发达,我们应当借助思维科学的成果,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掌握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在语言中进行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中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2013-9-10于星枫苑
通讯地址:浙江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邮编:318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9:11 , Processed in 0.0829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