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到暑期培训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 18: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到暑期培训时
又到一年暑假时,很多地区组织的教师集中培训又开始火热登场。投入越来越大,条件越来越好,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对此却似乎并不“买账”。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花了钱,费了力,可培训效果却远没有预设的那么好。问题出在哪儿?这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给暑期教师培训号脉
    如果行政部门在时间安排上更理性一点、更多地为教师考虑一点,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能够让教师们悦纳培训、享受“学习大餐”的。
    ■法颜
    近日,应某地某校之邀,为当地教师作“关于教师幸福感”的专题讲座。天气很热,面对济济一堂的教师,作为培训者的责任感驱使我要尽己所能,引领每一位教师走出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阴霾,进一步认同自身职业追求的幸福感。然而一个多小时下来,教师们最初出于礼节的耐心再也无法坚持,流露出略显烦躁的拒绝。这样的气氛促我尴尬地走下讲台,也促我走进教师中间,触摸一下他们参与培训的心态。
    交谈中,大多数教师对占用假期时间进行培训表现出诸多不解和无奈。但迫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硬性规定和学校的统一安排,他们又不得不来参加。而一些地区或学校仅仅关注培训的形式,所授内容不贴近教师需要,培训方式不考虑教师实际,尤其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有较大随意性。凡此种种,造成教师培训的投入与效益产生较大反差。
    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之后,师训工作进一步受到重视。一些地区出台意见或方案,从培训模式、制度、体系到组织保障,认真规划安排教师培训,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但是,个别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面对5%的培训经费“奶酪”时,似乎只关注其使用的途径和渠道,至于培训时间是否安排科学、培训方式是否扎实有效、培训内容是否贴近实际需要,能否真正发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作用等,则缺少具体考量。这无疑导致了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与实际培训绩效两张皮,偏离了培训的初衷。
    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有的地区基于基层学校正常开展的校本培训层次较低、质量不高的状况,遂从面上整体安排教师培训工作。由于全员通识培训、校本项目培训、个人自主培训等纷纷“登场”,学习的任务量大,便不得不占用暑期或节假日。一线教师对此颇有想法,甚至有教师搬出《劳动法》为自己维权。诚然,利用节假日开展教师培训是否妥当有待商榷,但如果行政部门在时间安排上更理性一点、更多地为教师考虑一点,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能够让教师们悦纳培训、享受“学习大餐”的。可以肯定的是,违背教师意志、一厢情愿的假期教师培训安排,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反而可能导致情绪上的对立。据知有地区是采取适度集中、化整为零的办法,将学时转化为学分,以学分考查教师的学习成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
    作为培训单位,在组织任何一次培训活动时,对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基于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教师个体发展的实际与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师资素质的跟进培训,但一些地区事先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等状况,只是凭感觉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便开展有效教学培训;觉得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便组织开展理论培训;感到教师积淀不够,就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发觉教师科研素质不高,又忙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这种“拍脑袋”而来的培训缺少系统性,自然缺少组织的严密性、培训的针对性,害得教师们疲于应付,被动参与,收效可想而知。
    当然,培训效果不光取决于内容,采用的方式、模式也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然而,现阶段个别地区开展教师培训还是老套地搞专家讲座,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效果便是“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员听得莫名其妙”。一些讲授者在新课标专题培训中,大力倡导“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然而自己在教师培训中却似乎全然忘记了这一主旨,一味进行理论说教。有教师不禁发问:在“教育”教师们用新课程理念观照课堂教学时,专家教授何不在培训现场践行一下,让受训者亲身体验一把这样的学习过程?
    教师培训注定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丝毫不可为了形式意义上的吸眼球而进行无实质意义的培训作秀。那样既有损教育行政部门的威信,伤害教师自觉参与培训的进取心,更浪费十分珍贵的培训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如果能够积极构建基于本地区教师发展实际、尊重教师合理诉求的培训机制并科学实施,那么,教师教育生态必将会更加理性、务实。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2:25 | 只看该作者
唤醒“内需”是真经
    一个区域组织名师培训、骨干培训之类有必要,但不应是重点,更不应是全部。重要的是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和教师兴趣所在出发,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唤醒教师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张永成
    让教师休养生息,是放暑假的主要目的之一。经过一学年的劳作,教师们需要暂停下来,进行休养、释放、再生:休养的是心情,是情趣,是幽默,是浪漫;释放的是功利,是焦虑,是压力,是倦怠;再生的是智慧,是才情,是温情,是追求,是情怀。
    暑假,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停下来的时段,为教师提供了一段精神自我修复、自我生长的时间。为此,我不主张把暑假当作教师充电的好时机,更不主张教师的暑假被各类名师培训、骨干培训、全员培训所分割、所占据。
    当然,有人会说培训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诸如此类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理由。然而,我们却忘了对教师培训设三个疑问:教师真的有培训的自我需求吗?教师到底需要培训什么?一定要年复一年地培训教育理论和教学的技能技巧吗?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自私霸气、不能吃苦、缺乏抗挫能力,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学生的不足,恰恰是教师自身不足的真实投影。我以为教师不是园丁,园丁总与高举大剪剪切旁枝逸出的形象画等号。园丁的大剪,剪掉的可能是兴趣、是爱好、是特长、是个性。教师其实是播种者,种下去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在学生身上收获什么果实。种子短缺的基因,便是教师培训需要弥补和强化的。我们的教师有阅读的习惯吗?会阅读吗?会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吗?我们的教师一年参加过几次音乐会、去过几次展览馆、科技馆?我们的教师有高雅的、给自己带来愉悦的特长爱好吗?我们的教师会和自己的家人、同事、领导分享工作、生活的快乐吗?我们的教师是否在讲述与倾听之间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这些看似与教学技能技巧无关的东西,实则为挺立教师精神的龙骨。
    所以,一个区域组织名师培训、骨干培训之类有必要,但不应是重点,更不应是全部。重要的是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和教师兴趣所在出发,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唤醒教师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引导教师弥补精神、智慧、才情上的不足,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内蒙古杭锦旗后旗陕坝镇奋斗中学的一位教师,自己动手建科技博物馆,收集物品上万件。吴坚,监利实验中学的一位普通教师,二十年来收集世界各地蝴蝶上千种,制成标本上万只,在企业家支持下建立了昆虫博物馆,开发了昆虫研究的校本课程。可见,教师的兴趣爱好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发并利用这种资源,或许是今后一个时期教师培训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因为新的课程观为每位教师都预留了广阔的舞台。
    在此背景下,教师培训应更加趋向自主化、小班化和专业化。自主化,指的是教师培训以教师自觉自愿为前提,不搞行政分配指标,可以以一部分自愿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快速成长驱动另一部分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小班化,指的是将有相同或相近培训需求的教师编排一起,培训的内容不应宽泛,而是从理论到操作彻底解决一个领域的问题。专业化,是指培训的内容要趋向于分层次对不同需要的教师提供更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和跟踪服务,趋向于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经验的分享、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让大部分教师从重复的研究和探索中解放出来。
    襄城区正在尝试使用网络无限沟通、方便快捷的特征来实现教师的自主培训。比如我们今年推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革,就是由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自做群主,建立学习QQ群,实行招募团队、自主报名、自主参与、行政支持的方式。教育局从招募的175人实验团队中选派30名教师,由两位群主带队到山东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群里每天上传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实录、教案实录平均达5篇之多,还有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上传到群里分享,或是把国外的案例发到群里让大家一起与我国的教学方法进行比照。有教师在群里主动提出讲观摩课,结果第二天去了30多位老师。关于这次观摩课的实效姑且不论,仅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是原来的行政命令、指派所不能比的。按常规,普通的一次教研活动要经历物色主讲教师、找承办学校校长协商场地、安排合适的听课时间等程序。因为教师有诸多原因不能外出,大多数情况下,派出一个学习人员得征求3个教师的意见。想想完成这四个程序需要多少行政成本?而今天,因为语文主题学习团队是在“自觉、自愿、自信”的原则下组建起来的,这些耗时耗力耗神的行政管理程序逐一“归零”。后来,这两个群的热闹活动引起了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的注意,她也加入到了QQ群中,随之便有襄阳市其他区的语文教师“入群”,其活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也许都是行政管理难以达到的。
    如今,我们的襄城名校长群、襄城骨干教师群、教师排球群、襄城教师登山群、襄城教师羽毛球群、襄城教师对联诗词文学群等都按同一原则建立起来。我们还举办了校长沙龙、书画峰会、诗友笔会、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等等。这些“新玩意”对教师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精神的丰富、体魄的强健作用,远远大于行政指派的各级各类集中培训的总和。
    自主培训一定是教师培训的最有效方式。因为,教师的职业特征规定了教师有成效的工作取自于发自内心对教育的热爱和持之以恒地对完美教育追求的自觉。
   (作者系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局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2:51 | 只看该作者
对“胃口”才有效
    如果我们能在理念引导下设计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增加些贴近教师教学实践的内容,再能围绕学情状况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评价、教学行为改进等,开展实实在在的培训,该多么对教师的“胃口”!
    ■邓大一
    当前,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充分利用暑假展开新一轮教师培训,以期新学年的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精神与要求。然而有意思的是,倡导以生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却没有体现在我们对教师的暑期培训中,因而培训的效果并未有大的改观。
    客观地说,近些年教师培训的形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专家讲座等集中培训,网络在线培训也越来越成熟地介入其中。可以说,制度越来越成熟,技术越来越先进,保障越来越有利,经费投入越来越大。然而,教师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被动地来,偷偷地溜;你讲你的,我干我的;闭目养养神、杂志翻翻看、手机玩玩乐的都屡见不鲜。有的地方实行网上在线培训,便有教师打开网页上了线就去做自己的事了。上面有规定,多长时间要点击“时间积累键”,那就请家人帮着点一点,不看内容照样有培训时间……有人不解了:这么好的培训内容,教师你咋就不要呢?有老师回答,“东西再好也得是我需要的啊!”
    也许我们真的要反思我们的培训了。对广大教师而言,现实的压力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最重要指标是分数,学校对教师的认定亦然。校际之间的差距会使学校向社会屈服,追求分数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安身立命的本钱。另外,还有来自教师自我“化蝶”过程的痛苦。有人说,经过十年努力,广大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改的理念。毋庸置疑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理念的认同并没有转为行动上的趋同,教师们说的和做的常常不一致:评职称写文章是新理念,课堂教学却还是老套路。可以说,教师们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无奈形成明显错位,当然也与培训的理念、目标产生了巨大差距。因为培训是上级要求纳入考核的,教师们只好被动参加,所以出现应付混课时的情形就很正常了,培训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那么,教师们需要什么呢?我认为,他们既需要理念的引领,更需要践行理念的技能。教师最感兴趣的是提高分数的有效手段——“凡是能帮我提高分数、有助于我在学校立足的,我就感兴趣、我就愿意学,”反之则拒绝。教师追求分数并没有错。在新课程背景下,“你不给我新的方法和手段,那我只能用老方法、旧手段,因为教育必须要有质量。”而我们的培训多停留在理念层面,围绕理论知识设计方案和课程的多,紧贴教师具体教学实践的少,更没有针对课堂主人——学生“学”的内容,所以“说”得再好还是脱离教师的现实需求。
    试想,如果我们能在理念引导下设计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增加些贴近教师教学实践的内容,再能围绕学情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评价、教学行为改进等,开展实实在在的培训,该多么对教师的“胃口”!
    还应该考虑的是,教师岗位既然是专业技术岗位,就应该有相应的要求,而不是有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就具备当教师的所有条件了。新课程要求的教师必备专业技能到底有哪些?好像至今并没有标准出台,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提出了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要求,就应该有体现其能力的技术等级要求,技术和能力结合了才是技能。如今,缺失上述能力的教师很多,但也没有好办法提高他们。这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管理部门的原因,因为这方面就没怎么训练过、考核过、培训过。缺少了技能,再多的理念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不需要只会写文章但教不好书的教师。既然大力开展对教师的全员培训,为什么不能在这些方面多花一些力气呢?
    我们的培训应该是主动式的,即教师应该自觉意识到这是职业所必须的更新与提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失去自己的从业资格。我们国家的不少行业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也有严格的淘汰制度。如果教育也能这样,就不会有教师一套教案用一辈子,也不会有人拒绝信息技术,或者简单机械地给学生灌输了。而没有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培训对这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多余的。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长)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3:42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4:13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5:4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8:07:2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制度化
  当下研究教师专业化,我们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在社会变革和教育转型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在这场深刻而又艰苦的教育转型中,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质量既取决于教师教育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拙著《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一书旨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探讨。
  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持续的、乃至是终身的。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既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过程,它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形式。诸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以需求为导向的在职培训,以读书为习惯的学习态度,以教科研为指导的科学精神,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一系列举措,都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
  关注教师发展,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在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从本质上说,“以人文本”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但同时也包括教师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靠教师来实现。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说得好:“如果说学生成才是教育工作的着眼点,那么,教师发展就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优秀教师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教育的真谛。
  完善的制度、机制是教师成长的保证
  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4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要我发展”和“我要发展”的问题。从教师成长总体看,第一是机遇,也就是说教师即使“有素质、有能耐”,但碰不上机会,也不容易成长起来。所以,范围、机制、体制对教师的成长很重要。第二,就是“我要发展”。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知识底蕴、旺盛的工作热情、面对挑战的激情,还要有内外兼顾不断地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动力源”,组织、调动好“动力”分配,以求发现机会、珍惜机会、抓住机会,从而加速成长。
  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能力是内在动力
  从外在因素方面来讲,许多地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培养,名师基地的带教制度,有效的教师培训和出国进修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是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不过,话又说回来,被动地让一个人发展是不够的。人的一生是不断发现自我、不断自我成长的一生。对教师而言,笔者坚信陆游说的“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或一次培训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知识、经验、情感、理性等学习或习得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反思和修炼获得的。比之外部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潘裕民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潘裕民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1:45 , Processed in 0.1253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