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9 18:02:29
|
只看该作者
硕士论文研究"呵呵"功能走红 小题大做值不值?
2013-06-13
来源:华声在线
近日,一篇题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突然在网上走红了。一个网上堪称“用烂了”的词汇,成了一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让不少网友大呼意外。有网友认为,研究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真是白交三年研究生学费”。呵呵这个词里,是否真有学问?
硕士论文研究"呵呵"的功能走红 论文摘编
看你的“呵呵”用对了么?
1.“呵呵”可以被说话人用来表示喜欢、关心、理解和同情听话人,或者是提供给听话人以倾诉的机会,直接满足听话人的正面面子需求;
2.“呵呵”一词表示说话者的笑声,可以展现说话者乐观的态度,在交际中给听话者传达比较好的印象,营造会话的轻松语境。
3.闪烁其词(Hedge),留有余地。“呵呵”被听话者用来应对说话者在上一话轮中的提问,态度闪烁,回避答案,又不会因为直接拒绝回答威胁到对方的面子。
[新闻质疑]
研究“呵呵”岂是白交学费?
文/张婷
语言学类别有专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三大类。其中流派有比较大的五类。研究“呵呵”社会语用功能,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文字所表达思想的规律及变化,当然是好文,不是非要研究诺奖作品才算。
这篇论文选题的做到了三点:其一,选题切口小;其二;新颖;其三,有时效性。网络语言本来就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可以说网络用语是人类使用语言中,演变最快的。这篇文章对于“呵呵”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在聊天过程中去“揣摩”对方的心态。毕竟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和眼神时,需要通过文字来“察言观色”。
我们应正式重视语言实际应用的表现,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很多科研项目都是这样形成的。论文要看内容中作者所学的应用,世界上还有研究1+1=2之类的,也没见人说白交学费的,各专业的研究有各自的方向。人文学科,本就是为了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而生的。国外甚至将比如恋爱心理和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作为专门的课题研究,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对这篇论文大惊小怪的围观,或许恰恰反映出,我们缺乏对事情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
通过网络语言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往的方式,从而了解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对自身的反思。把身边的问题用逻辑和科学进行研究,说明我们朝着理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科研,都要用经济利益来衡量。纯科学的很多研究,在做的过程中,也不一定就看得到生产力。批评论文选题“小题大做”,或许恰恰反映出社会科学与创新精神的缺乏。
学术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也许别人觉得无用,但是研究重在方法与过程,以及思维的训练。术业有专攻,不在自己领域开拓,也是资源浪费。责任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一定非要研究“之乎者也”的论文。学生的思维不应僵化,走出传统,不是只有深奥值得研究。研究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呵呵”,岂是浪费学费? 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