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兰亭集序》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7 16: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亭集序》赏析



云南省玉溪市澂江县第九中学 刘小宏

古时候,每逢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三日称为上巳节)按古代的风俗,这一天人们必须去水边祓除不祥,这种习俗叫做“修褉”。如杜甫的《丽人行》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之句。说明人们比较重视这一节日。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以会稽内史身份主持了大规模的文人集会,一代名流云集兰亭。如谢安、孙绰、许询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此次兰亭集会不纵酒色,无丝无竹,临流畅饮,赋诗抒怀,畅叙幽情。为纪念这次风流雅士的盛大集会,将当时名人诗作汇编成集,并由王羲之撰写序文。

《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涉及儒、道、玄、佛四家思想。了解四家的思想,对理解这篇序文是不可或缺的。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反对消极出世,论生不论死;道家主张养怡生年,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力求“守生”;玄学清谈哲理,不务实际,一切达观,消极玩世;佛教宣扬一切幻灭,畏生畏死,主张“无生”。王羲之对“一死生”“齐彭殇”等的态度在序文都及其鲜明的表露。

第一段以洗炼的文字,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人物如谢安、孙绰、许询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稽山风景秀丽,山辉川媚,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习习的春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尽情欢乐,何其快哉!

第二段紧承上段,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吊古伤今,,兴尽悲来,既表达了对眼前光景和相与欢会的留恋珍惜、唯恐稍纵即逝的心绪,也流露出俯仰一世,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东晋士大夫们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玄学、清谈之风很盛。王羲之素来反对清谈,颇想有所作为,王曾受诏拜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为人耿直,一心想施展济世安民的远大抱负,他曾提出一些积极的措施,如纳谏求贤、诛除奸吏、限制豪强等,但是未被当权者采纳。悲愤忧郁之际,于永和十一年毅然辞官。在这篇《兰亭集序》中,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既反对消极虚无的时风,又悲叹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怎不令人“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真正含义,也在于此。

第三段发思古之幽情,寄希望于来者。作者深有感触地叹道:“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放荡不羁,及时行乐,蹉跎一生。他们思想消极,认为 “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尖锐语句,表明了他反对玄佛思想,坚持儒道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他的思想有着十分进步的意义。

在雕辞琢句,追求骈俪文风的魏晋时代,《兰亭集序》却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独行于世,行文自然质朴,不加雕琢,体现了他的个性。全文叙议有机结合,情景水乳交融,吐露胸怀率真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用笔激而不浮,悲而能壮。文章结构严谨,衔接合理,语言洒脱流畅,朴素简洁,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不知老之将至”等,犹如信手拈来,令人倍感亲切。让人读来如在目前,如临其景。好多语句常被后人作为成语使用,大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01:07 , Processed in 0.0794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