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一”特刊:做幼儿最忠实的倾听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30 00: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一”特刊:做幼儿最忠实的倾听者  2013年05月26日  作者:蔡庆玉 关毅 张红梅 张振平  
  编者按: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了,让幼儿过一个轻松、开心的儿童节应该成为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而能否真正倾听孩子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表现。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无意剥夺幼儿话语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为此,本期特编发一组稿件,就幼儿教师如何俯下身倾听孩子、如何以耐心倾听为契机建设和谐师幼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敬请读者关注。
  案例
木子另类的新年心愿
  ■蔡庆玉
  木子小朋友在每一个新年来临之际,都会许下一个心愿,无论大小,木子爸爸妈妈都会尽力帮她完成。往年,木子的心愿都是拥有譬如漂亮的芭比娃娃或好看的衣服等小礼物,但当木子爸爸妈妈问及木子今年的心愿时,木子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意外。
  木子小朋友说:“我今年的愿望就是不和××做朋友!”当木子爸爸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意外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没曾想,孩子是如此不喜欢她的小伙伴。我心里有种深深的愧疚感,因为我以前从不知道孩子心里的烦恼。我知道我一定是“失聪”了,缺乏倾听的态度,才忽视了孩子对我的表达。
  在《婴幼儿课程与教学》一书中,作者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3个基本准则:关注、赞同和情感。而关注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倾听。教师用心倾听的态度,传递着对儿童的尊重、欣赏、关爱、帮助和鼓励的情感,这种态度,会促进彼此心灵的沟通,能了解儿童某种“沉寂的呐喊”,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慰藉。
  木子放弃她最爱的玩具,许下了“不想和××小朋友玩”的心愿,可想而知,孩子在平时的生活里,一定有过诸多的不满情绪,她肯定向我抱怨过,和我有过相关的诉说,只是很遗憾,我没有听到木子小朋友内心的“呐喊”,没有及时满足她内心的需求,让她无法体验到一些简单的幸福。
  最近在看《周国平论教育》时,触动较深的是他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在周先生看来,幸福是人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达此目的大概要以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的方式,渐趋优秀,慢慢地,人内心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儿童的发展建立在以“倾听”为中介的教育基础之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当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参与和体验其心理变化过程,创设一个健康、融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但愿经过我的改变,木子以后不再有这样的心愿。
  园长说
教师要从倾听孩子开始
  ■关毅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进一步具体地规范了幼儿期各学习领域的发展指标,在语言领域中突出强调了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目标中,首要的是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首先是从倾听开始的,而3—6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加速发展同教师和家长能否做到善于倾听密切相关。因此生活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个成人,都应该具有认真倾听宝宝讲话的意识,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从倾听开始。
  集体教学不应忽略倾听幼儿
  几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使我领悟到:教师要做到同孩子心心相映、达到教育目标,必须从倾听开始。但在很多幼儿园中,随着班额的不断增加,教师受条件所限,很容易忽略“倾听”环节,一日生活的程式化、组织孩子的繁重任务、琐碎的日常生活护理,导致了教师的“命令式”工作方法——要求多于说理、规矩代替沟通、师生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长时间的“不平等”使一些教师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带来的困难是工作的不顺手和乏味,年轻教师很快就产生了职业倦怠。还有一些教师由于欠缺同幼儿的交流能力,常常用生硬的方法管教幼儿,使幼小的孩子不敢同老师交谈,有话不敢讲致使心理距离加大,成年之后将会形成人际交往困难,甚至缺乏健康人格。
  倾听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教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学会听清、听懂孩子的语言至关重要,在家庭中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交谈了解宝宝当前的学习愿望和生活需求,及时确定自己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里,如何在倾听幼儿的谈话中捕捉到适时新颖的教育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其中则需要技巧。
  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首先教师要有尊重幼儿、乐于同他们建立平等交谈的习惯。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无论他们几岁,你都要视他们为自己的伙伴,主动想出几个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拿来说一说、聊一聊,时间可长可短,地点随意,养成师生间随意聊天的习惯。当引发出“讨论”的情景时,教师可以静静地听,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就话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发现自己身边有谁是“小八哥”、有谁是“倾听者”、又有谁是在“捡笑”,相信此时教师会获得许多开心和喜悦。
  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教师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事件作为主题抛给幼儿,引起他们发表各自见解的兴趣,教师参与讨论和倾听讨论可以增长幼儿表达的热情,经常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孩子们会提高观察、分析、理解、说明的能力。
  利用幼儿的生活事件。教师可以根据班里最近发生的热点问题,向幼儿提出设问,让孩子们根据所提问题先好好想一想,再找个集中的时间大家一起交流看法、还可以分头告诉老师或同伴,让每位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有人听、自己是被别人尊重的,由此获得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教师在其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
  倾听是个性化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通过倾听拉近和每一位幼儿的距离,有利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落实的是常规教育目标,而从了解孩子、分别倾听中获得的内容可以产生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目标,特别有利于教师在倾听后发挥引领作用。
  不少家长常对我说:“我家孩子有个性,家里人的话他都不听,只听老师的!”这种现象很普遍,说明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这也提供了教师引导教育的可能。通过倾听,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幼儿的个性,那些乖巧伶俐的幼儿自然是教师教育中最可依靠的力量;那些不善表达的幼儿可以列入教师发展语言的工作重点;那些顽皮浮躁的幼儿教师要想出稳定安抚的妙招;那些专门给集体制造麻烦的幼儿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设计有效方法进行转变,通过教师的精心工作,班集体才会尽快形成!
  记得有一年组织大班幼儿新年联欢,我请全班小朋友品尝蛋糕,当我把蛋糕分发到每位幼儿面前时,我提出:“请小朋友在吃蛋糕前,想出一个心愿,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孩子们认真思考,很快说出“我希望老师和小朋友天天快乐”、“我希望和某某做好朋友”、“我希望妈妈给我买新玩具”……全班小朋友都快说完了,只见一个平常很爱说话的孩子憋红了脸不发言,我轻声地邀请他说说心里话,只见他低着头清楚地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过了新年就不要再吵架了。”孩子们都不做声,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同伴,他们可能也经历过家庭矛盾,知道家长吵架给家庭环境造成的压抑和郁闷。我很快肯定了大家的心愿,希望吃过蛋糕以后小朋友的心愿都能实现。活动结束前我再次留下话题:“如果遇到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做?”没想到,这个话题引起了幼儿间的热烈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地想出了很多种自认为有效的办法,这个活动也使我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有了新的内容。
  教师在养成自己倾听习惯的同时,更应关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懂得会听才会学习的道理。无论组织幼儿学习哪些知识,首先要向孩子们提出:“请你静静地听一听”,“听清楚别人是怎样说的,你再说说自己的方法”,“先用耳朵听清,边听边想,再去模仿”等要求,持之以恒地坚持引导倾听,幼儿必将形成先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比他人更成熟的见解的好品质。
  倾听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开始
  倾听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心理,在工作中品味教育的快乐。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出自心理学、教育学和卫生学,很多理论是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加以理解,在工作中常有年轻教师提问:为什么幼儿入园都要大哭大闹?为什么小班幼儿吃饭不会咀嚼?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时常发呆?为什么爸爸妈妈自己带的孩子思维活跃?这仿佛就像幼儿有无数个为什么一样,如果教师学会带着问题学习、实验、探究,那么,日积月累就会获得许多真知灼见,由此体验带着问题生活的趣味。
  学前教育的工作辛苦,使一些本专业学生毕业不想走进幼儿园,不想接近孩子。其中很大原因是现在的宝宝不好教育,一些家长不好沟通,幼儿园工作难度很大。其实,三百六十行哪行没有困难?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最单纯善良、最好引导的阶段,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做,肯定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事业。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华新幼儿园原园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00:48:2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说
留守儿童更需要倾听
  ■张红梅
  作为一名农村园的教师,面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养的诸多问题,我应该做些什么呢?专业引领,勤于沟通是我努力的方向。但愿通过点滴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做到“隔岁不隔沟通,隔代不隔教育!”
  幼儿离园时间到了,孩子们的作画仍在继续,看到来到活动室门口接孩子的家长,我提示孩子们:“今天的作品没有完成的小朋友请不要着急。家长来了的小朋友,可以将未完成的画作交给老师保管,明天的活动课继续完成;家长暂时还没来的小朋友,你可以继续完成你的作品,或者先把画交到老师这里,选择你喜欢的游戏或者活动,我们明天再选一个时间完成画作……”
  正在这时,越越的奶奶也来了,一进活动室,看到越越仍在画画,就扯着嗓子埋怨:“看你,有什么出息啊!别人都画完了,你又是最后一个!”越越泪如雨下,趴在桌上一声不吭。我急忙放下手中的画作,来到越越面前,蹲下身子,轻轻拉着越越的手说:奶奶不知道今天的画作所有的小朋友都没有完成,错怪越越了,对吧?这也怪老师没有来得及跟奶奶解释,才让奶奶误解你的,你能原谅我们吗?”话音刚落,越越“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奶奶从来不愿意听我说,就知道说我没出息……”
  我抱着越越,轻轻拍着他的背,听越边哭边说。过了一会儿,越越的情绪稳定些了。我微笑地开口:“越越奶奶,越越是个懂事、心思细腻的孩子,这次的画作内容较多,是安排几个课时完成的,越越没画完是正常的,您没有问清楚,也没有听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就直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越越,他非常委屈。奶奶以后应该给越越多一些表达的机会,多一些耐心倾听他的想法。”
  越越奶奶牵着越越的小手走了,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让我想起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基说的那句“向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但愿这样的儿童观也能进入更多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中!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幼儿园)
  专家说
还儿童应有的话语权
  ■张振平
  “倾听”是指教师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儿童的表达,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对儿童表达的各种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时而恰当的反馈,并为儿童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真正体现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然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倾听者,能够有意识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话语权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被剥夺了。我们有必要回归儿童的内心渴望,把话语权和儿童的发展权交给儿童。
  倾听是尊重儿童及其话语权的具体体现。《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儿童应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此项权利应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式或儿童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心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但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话语权往往被成年人不经意间“剥夺”了。我们经常听到大人训斥孩子:“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在课堂上更有教师组织教学经常使用的让幼儿闭嘴的“咒语”:“一二三,脚并起、手背后、小嘴不出声。”曾有人爆料某个儿童的梦想是“想说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儿童是独立成长的个体,不是家长的“玩偶”,更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道具”,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
  倾听可以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表达机会。倾听不仅是对儿童表达的一种尊重,同时倾听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它给予了被倾听者——儿童,表达自己愿望、要求与感受的语境与机会。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没有人相信神话故事中哪吒生下来就会“说话”而且还有高强的武功。同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由于狼孩失去了人的社会环境,不但心理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狼性,而且由于失去了人“语言环境”,没有表达也没有“被倾听”的机会,而最终没有形成他们那个年龄应该具有的语言水平,甚至到他们生命终结的时候,也就没有学会像普通儿童那样说话。因此,“语境”与“机会”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倾听孩子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幼儿园活动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幼儿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拥有者”的权威地位而自居,进而采取“一言堂”的方式一味地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要与儿童平等的对话、分享幼儿探究感受。此时教师必须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引导者,更要做一个倾听者,鼓励他们说一些感兴趣的事,和他们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幼儿教师通过倾听儿童表达的意愿、需要,可以发现儿童关注事物的兴趣点,进而生成有效的教育活动。同样,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写过一本题为《发现儿童》的专著,其意图是想引导广大幼教工作者(包括家长)了解儿童的“成长的密码”,进而真正地理解儿童。通过倾听把话语权还给儿童,才能使他们做自己思想、情感和生命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幼儿园课程真正归回幼儿的具体生活和感受,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灵感和力量。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教育系)
  ■小贴士
教师如何创造倾听机会
  1.创设生活情景,主动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幼儿敢于表达意见,教师在倾听之后深入提问,推动幼儿深入思考,培养探究的习惯。
  2.对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要进行一对一的轻声交流,启发他们心里有话就说出来。从肯向一位可信任的人倾诉,发展到能同更多的人沟通,直至消除交流障碍。
  3.教师每天应有计划地安排同个别幼儿交谈,交谈对象可以是各类孩子,交谈内容可以是任意内容,使幼儿感觉到生活在老师身边安全、宽松、自然、愉快。
  4.抓住随机教育机会,利用幼儿身边发生的小事,倾听幼儿阐明的主张,把班级活动作为自我教育机会,培养幼儿自我意识和集体观念。
  5.有意识地将班级语言沟通能力强弱对比差距大的幼儿结伴,发挥互帮互学、相互影响的积极作用,以强带弱。
  6.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养成倾听习惯,并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正确的教育作用,形成家园共育环境。
  (施乐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6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04 , Processed in 0.1962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