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06: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2-10

    早在1996年,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就与徐汇区教育局建立了共建共育关系,双方把开发基地作为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一个能确保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运行机制,注重长效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纪念馆馆教育资源为依托,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五大系列”,包括相关学科教学、校班会和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仪式和重大纪念日系列、社会实践等教育系列。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两纲”的颁布,“学科德育”的倡导,我们一直在思考着纪念馆教育功能的转型,从单一的德育基地转向综合性的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大课堂,并在纪念馆社会教育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发项目搭建平台
    在资源建设和完善方面,我们将资源开发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展示类资源。除了各类物化的陈展品、纪念雕塑群、诗文碑苑、纪念地遗址之外,我们还把其中部分资源进行了信息化转换,做成了包含文本、图片和视频的光盘和网站链接。这些资源不需要师生到实践基地,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在校内或课堂内通过教育信息技术随时利用;另一类是互动性、情境性资源或活动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转换现有资源的呈现方式,并开发一些有助于和课程联动、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且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践性互动项目,开发这类资源或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纯粹供学生参观的状态,配合学校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使基地资源的情景和氛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对话”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实践、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如:我们以上海解放55周年为契机,与徐汇区教育局、团区委共同策划组织了区内中小学生“看雕塑,学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巡访活动。该项活动由书法、绘画、摄影、黑板报作品比赛,征文与演讲比赛组成,整个活动历时半年多,参与面达全区90多所中小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学生们的各类获奖作品制作成展览“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该展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未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群的暑期办展。由于获取信息充分,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老师的热烈欢迎。我们还与徐汇区教育局、团区委共同策划了“队旗飘飘龙陵行”(龙陵即龙华烈士陵园的简称)探究体验型小队活动,吸引了区内 2万多名少先队员。这项活动旨在强化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在小队活动时从出主意、订活动方案,到组织实施并总结的过程体验中,提升个体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也受到团区委和团市委领导的好评。另外,区内多节学科教学课,如语文课《为了忘却的记念》、美术课《素描》等也都利用纪念馆的教育教学资源,取得了学校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上海市中小学生“两纲”教育课外体系工作项目中,全市有60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入编基地版图,我们与徐汇区教育局共同编写的活动方案成为最终入选《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方案选编》(2007版)的9篇之一。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分年段参观活动方案,形成了2008、2009、2010版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方案。我们认真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工作,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的首批试点单位。
    二、联手打造素质教育品牌
    认真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我们从基地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考虑,内部挖潜,外部借智,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倾力培养和精心打造了“龙华魂”系列活动,使纪念馆特有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该活动自2002年创办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八届,分别以八个鲜明的主题,结合历史的进展和时代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龙华魂”的真谛和要义。如:2007年以“万朵鲜花绣红旗”的艺术表现形式,千余名观众和500位演员参与互动;2008年以“穿越时空的生日祝福”,给烈士做生日的形式,与烈士进行时空对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观众。 2010年活动适逢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激发了人们对烈士更加深切的缅怀。主题为“2010的缅怀”的“龙华魂”通过情景朗诵英烈诗文、时空对话英烈遗书、情景小品、童声合唱《血沃龙华》、男女二重唱《相逢在上海》和大型交响曲《千古慰忠魂》等,动情地再现了英烈为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历程,该项活动曾于2009年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和身心特点,我们还以暑期为契机,精心打造了“龙华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深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从2006年开始,举办开展了 “龙华魂”上海市中小学生征文汇演活动,“龙华魂”上海市中学生讲故事、小品表演大赛活动、“龙华魂”上海市中学生课本剧汇演等暑期活动。这些活动正是把握住当今未成年人身心成长、发展的特点,融入现代元素,通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创作、诗歌朗诵、网络和文艺表演等多种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和表现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中真切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精髓。活动成功地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得到塑造和提高,获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中,征文汇演活动,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同时受到了市文明办、市科教工委、市教委的通报表彰,并于2009年评为上海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三、资源共享共建共育
    作为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我们始终把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作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使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此种共识,1997年我们同徐汇区教育局合作建立了第一支学生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到目前,已有2000名志愿者服务于园馆,他们为近20万观众提供了讲解服务。每年徐汇区三好学生均整体加入到我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与徐汇区多所中学和高校共建共育,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招募网络,通过培训、服务、考核、评优、表彰、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多年来,我们一直安排专人负责志愿者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习和交流,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志愿者培训、志愿者队伍主体区域化社区化、志愿者上岗服务讲评会管理制度、常规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志愿者工作特色。
    从志愿者感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志愿者的经历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志愿者讲解员激发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了我的爱国情感。我从心里升起一股激昂的斗志,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更产生了一种坚定的信念,要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从小到大,上台发言的紧张一直是我难以克服的难关,但自从在龙华烈士纪念馆经历坦然自若的讲解后,我便克服了这个心理问题,一次次自信的发言让我在学生会主席竞选会上收获了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龙华烈士纪念馆志愿者的经历”。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的:“我与龙华烈士纪念馆结下的是一段不能解开的缘分。或许以后很难再回到这里,但这个神圣的殿堂给我们每个人心灵的震撼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将会激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为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和大力的实践。令人欣慰的是宣传、教育、文物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制度已为期不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21:32 , Processed in 0.0743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