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民间童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08: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民间童谣
徐焕云
孝感民间童谣,是孝感民间歌谣中流传最广泛的歌谣。例如,
“三岁伢,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生莫打我,回去吃点奶
再来。”
由于童谣是儿童的歌谣,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儿童的年
龄增长,也有所变异。
最先出世的是“催眠曲”(又叫摇篮曲)。例如,“小宝宝,睡觉
觉,长大了,砍柴烧”。(《小宝宝睡觉》)
嗣后,随着时光茬苒,婴儿发育为小儿,于是,成人开始逗戏他
们,并教他们玩耍,诸如眨眼睛、张嘴巴、摇脚趾、扳手指、认亲人
等,并同时教他们唱些顺口溜,这就形成了孝感民间童谣的第二
类,即逗儿谣。如“捏麻雀,捏麻雀,捏着麻雀给哪个?’’(《捏麻
雀》)
小儿长到三至六岁,就进人了幼儿期。“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
的途经”,因而便产生了孝感民间童谣的第三类,即游戏歌。如
“种大麦,种小麦,种得羊子吃了不晓得。”(《种大麦》)
幼儿长到七至十一岁,就进人了儿童期,对知识的欲求,一天
天迫切,于是,产生了孝感民间童谣的第四类,即谜语歌。如以鸡
蛋作谜的童谣《金箍桶》:“金箍桶,银箍桶,打得开,斗不拢。”等
等。
第五类即拗口歌。
孝感民间童谣中,还有问答式的童谣,即第六种对歌。例如
《种瓜》:“伢,伢,你家的瓜长了几大?我家的瓜长了一酒盅大。
伢,伢,你家的瓜长了几大?我家的瓜长了一拳头大。……伢,伢,
你家的瓜长了几大?我家的瓜长了一天大。”
孝感民间童谣,为何长久流传于民间而久唱不衰呢?这是因
为孝感民间童谣具有旺盛而强大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以下艺术特
色:
①内容浅显,易于接受;
②音韵和谐,易于传唱;
③童趣浓郁,易于记忆;
④想像丰富,易于启迪。
此外,孝感民间童谣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也是灵活多样
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联珠、夸张等。如
“娥眉豆,花心黑,后来娘,要不得”。
孝感民间童谣的文字构筑样式很多,有三言、四言、五言、六
言、七言、八言、九言、多言和多节体等。
大力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孝感民间童谣,既可以继承孝感
地区的优秀民间文学遗产,又能为培养广大儿童少年提供丰富而
优质的精神营养。
(孝感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06:14 , Processed in 0.1008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