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10:5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  作者:陈成海 纪春英   
  好的教育是一种自我实现
  ——读《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有感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英]马克·沃恩编著,沈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今年暑期,有幸读到《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观点在书中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刻诠释着。作为同行,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启迪。
  有人也许要问,学校如果是这样,还要教师干什么?但不可否认孩子在尼尔心中的首要地位。他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要求的个体,而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透过每句话都感受到夏山学校对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授课班级中一名特别爱捣乱的学生,为什么他总是屡教不改,成天和老师对着干?我想那是我不喜欢他,对他有成见,于是相看两生厌。如果我能像尼尔那样无条件地爱孩子,他肯定会有所改变。
  遗憾的是,《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中所记述的事例,虽然被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欣赏,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迫使孩子接受某种教育,使之进入某种生活轨道。其实,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将学习的观念从书本的概念扩大到生活的变化,孩子们便无法享受到这种自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烦恼与痛苦,尽管能考出高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了学的创造、学的热情,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孩子的确需要一个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有丰富的创造力,才能享受生命的喜悦。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都会有顽皮和淘气的时候,这些都是成年后回忆往事时印象最深的。想想在夏山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下生活的孩子边走边踢石头的可爱模样,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小溪边野炊,小河边散步,在校园的树丛中捉迷藏,在大树下谈天说故事……这些活动多么吸引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夏山学校的孩子可以只上自己喜欢的课,这让我认识到,学习要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更要正确对待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正视个性差异,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
  身为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时,在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功的教育是帮助每一个人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成为最好的自己。”(作者单位:吉林省抚松县榆树学校)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0:59:04 | 只看该作者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本相见恨晚的“校长书”   2012年09月27日  作者:赵文陆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当了二十多年小学校长,自认为对业务早已熟稔。今年暑假,县教育局给全体校长安排了统一的阅读任务,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乍看之下,这本书好像并不太适合已经不是“青年校长”的我。
  最初,我带着一丝不屑去浏览这本书。但当读到“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这句时,我激动不已。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现象和学校日常工作重点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打破了我多年前形成的思维定式。这时我才发觉,自己与这本书相见恨晚。
  首先是对难教儿童的认识。我们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的群体,在各类学校普遍存在。造成差生的原因通常归咎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从小溺爱放纵,教育方法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多补课,引导他们多读相关的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难教儿童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出现了问题"。他反对强迫难教儿童学会一定数量的教材,而要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他们的智能。方法转变了,这些孩子多年产生的对教科书和补课的畏惧便会烟消云散,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减轻。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是对教师管理的理解。我们一直认为对教师的管理应该严格,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懈便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让他们从书籍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源泉中尽量地充实自己。
  第三是对校长角色的定位。当校长以来,我一直认为校长应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我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事务方面。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校长的书架上应该有各年级的教科书。言下之意,校长要成为学校的首席教师,教学上的内行以及师生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在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的过程中,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和作者的教育思想产生共鸣。建议没读过本书的新老校长们都能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出版
  (作者系河南辉县市北云门镇前卓水学校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6 13:47 , Processed in 0.0814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