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诗人哈米尔:诗歌只要有三个读者就足够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23:0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诗人哈米尔:诗歌只要有三个读者就足够了

  6月30日,美国诗人萨姆·哈米尔接受苏报记者专访。□记者 小立 摄
  
  哈米尔译作:《庄子》
  □苏报记者 张韵韵
  一大早,在满堂吃客中,一个年近七旬的“洋老头”,端着一只小碗糖粥,喝得津津有味。他头发花白、络腮胡子,身穿灰白相间的棉衬衫和宽大的牛仔裤,赤脚踩着双沙滩鞋,戴着老式腕表和老花镜,让人乍一看像“眼镜版”的海明威穿越到了苏州。
  上前一问,才知道老人名叫萨姆·哈米尔,是个诗人和翻译家,来自美国华盛顿州。
  吃完早饭,哈米尔领记者来到餐厅后的庭院,指着池水里养的一群红鲤鱼说:“多么快乐的鱼啊!”我说:“是鲤鱼。”这时,老人爽朗地大笑了起来,然后得意地用英语说:“你应该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谈翻译 更多是“再创作”
  虽然是第一次来中国,哈米尔却翻译过很多中国古诗和古典文献。他说:“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翻译中国古诗,主要是杜甫和李白的诗歌。“您最喜欢的中国诗人是李白?”哈米尔笑着否认了,“李白是个‘酒鬼’,他知道及时行乐,这和我有点像,我仰慕他,但他的诗歌天马行空,很难翻译,你一定知道,他有时好像是在写生活,却偏偏还要扯上白云和天空。”说完,洪亮的笑声又回荡在庭院里了。
  问他最喜欢的中国诗人,哈米尔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杜甫。他曾经在2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90首杜甫的诗歌,最欣赏的则是《兵车行》。“杜甫是位很有性格的诗人,他有独立、完善的人格,他的诗很深刻。”哈米尔认真地说。
  尽管翻译过无数中文诗歌,他对中文却一窍不通,翻译时只靠一本辞典和一些略懂中文的朋友的帮忙。哈米尔坦言,更确切地说,他的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作”,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因为中国古诗里有很多意象和思想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物,如果多费笔墨去解释,反而抹煞了诗歌的美。哈米尔说:“我同意陆机在《文赋》里说的,意念能够反映事物,语言却往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作为一个诗人,我可能比其他译者更能体会到这种苦恼。”
谈诗歌 只需三个读者
  不可否认,诗歌的力量和传播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微弱,很多诗作几乎只出现在诗集中,一经出版,便无人问津了。对此,哈米尔说,诗歌只要有三个读者就足够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诗只有两个读者,那就努力去寻找第三个读者吧。”说到这里,哈米尔呵呵笑了起来。
  对于金钱,哈米尔看得很淡。不愿争名逐利的性格让哈米尔一度穷困潦倒,他却一直很乐观。最让他难忘的是1983年的一次经历。那时哈米尔一家三口住在他自己搭建的木屋里,因为家里没有接通自来水,不得不每天使用公共卫生间,女儿埃伦经常抱怨。“我当时也很希望手里有点儿闲钱,能给家里通上自来水,造个独立卫生间,就在这时,我的诗歌获得了古根海姆纪念奖,就把这笔奖金贡献给了女儿的这个小心愿。”
谈苏州 期待在苏博的朗诵
  哈米尔上周五抵达苏州,为的是参加好友、美国画家薄英的个人艺术展。“薄英邀请我在开展仪式上朗诵诗歌。”老人高兴地说。
  苏州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城市,初次来访就赶上梅雨季节,闷热的天气让这个来自美国北方的老人招架不住。接受采访时哈米尔不停地擦汗,无奈地说:“到苏州后就一直在洗桑拿。”
  没赶上苏州最舒适的季节,这几天,哈米尔仍顶着热浪抽空参观了寒山寺等景点,每到一处,他都让导游为他翻译匾额、楹联、碑刻上的内容,细细品读。“这次来苏州果然不虚此行,”哈米尔说,“这里的街道整洁,让人赏心悦目,苏州菜也很棒,一走出园林,立刻感觉苏州很现代,而且我很喜欢这个城市的活力。”采访最后,哈米尔摆出朗诵的姿势说:“我很期待星期五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朗读诗歌。”
别有情趣的英文《月下独酌》
  得知花园的凉亭上悬挂着写有“月酌”的匾额,哈米尔的眼睛都亮了,马上将他翻译过的唐诗《月下独酌》用英语朗诵了出来。听人用英语朗诵李白的诗,虽然有点好笑,却别有一番情趣。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译自哈米尔英文朗诵)
  “从花丛中我拿出酒壶,独自饮酒,没有朋友。”
  “我举起酒杯引诱月亮,与她和影子形成三人。”
  “但月亮不饮,影子默默陪酒。”
  “我将与月亮、影子同游,快乐到春的尽头。”
  【人物名片】
  美国西北部的传奇诗人
  萨姆·哈米尔(Sam Hamill):1943年生,1972年创办美国著名的铜谷出版社(现已成为公益单位),担任编辑。哈米尔被称为“来自美国西北部的传奇诗人”,曾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美国小型出版社最佳年度文学作品奖、华盛顿州长艺术奖等多项文学大奖。个人出版过44部诗集、散文集和译作。
  哈米尔是美国学界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译介的少壮派代表人物,翻译的中国古诗和文献有《道德经》(2005)、《跨越黄河:三百篇中国诗》(2000)、《庄子》(1998)、《文赋》(1991)等。他的诗歌至今已被翻译成12种语言并出版。

  来源:苏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13:45 , Processed in 0.1204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