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透析中国诗歌现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8 11:5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透析中国诗歌现状:“圈里圈外”话创作
丁秀玲 张军

    如今,提起诗歌,我们很容易想起“梨花体”、裸诵等一系列网络诗歌现象,但同时也无法忽视“汶川诗歌井喷”和对逝去二十年后的诗人海子悄然而起的怀念。
    与大众的想象不同,被视为“圈外冷”的诗歌在圈内却是“相当火爆”,正如参加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的诗人李浩所说,“既寂寞又繁荣”。
    也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端午节其实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纪念诗人的节日。


  网上诗歌“大跃进” 好诗不多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首朦胧派诗人北岛的代表作《回答》里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传诵。但自此之后,诗歌却有与人们渐行渐远之感。
    “现在的诗歌创作其实相当火爆”,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知名诗人沈奇说,“民间诗报诗刊一茬又一茬,越来越‘热’。” 仅他手头接到的诗歌刊物就有四五十种,“没登记的加起来可能有上万份了”,且非官办刊物居多;网上诗歌创作数量更是惊人,“每年达发表线的不下二三十万首”,颇有“大跃进”态势。
    “火爆”来自于网络等媒体出版门槛的降低,“以前可供发表的媒体并不多,但现在有了网络,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发表平台。”据中国诗歌研究者周笃文教授透露,“中华诗词协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1.6万人,2008年会员有200万人。”
    好诗不多的原因,沈奇认为“现代人只活在当下,而不是追求精神,严重的个人化写作很难与大群体产生共鸣。”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诗评家李震则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现在一部分诗人太关注自我,沉迷于抚摸与自我抚摸”。
    李震说,大部分新生诗歌出现在网络,专业的诗歌网站大约有几百个,呈多元发展的格局。可以说,中国诗人追求了很多年的创作自由终于实现了,但也出现了“下半身写作”和“垃圾派”诗歌,“泥沙俱下、惊世骇俗”。
    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则认为,现在诗歌的边缘化是创作的问题。他说,人们热爱诗歌,但并不喜欢那种莫名其妙的诗歌。实际上诗歌的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是诗歌创作本身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作者缺乏文化内涵、缺少才气,只好靠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我觉得是非常聪明的,他一眼就可以把这种小伎俩看清楚。”


    “汶川井喷”与海子现象再现诗歌回归

    “孩子,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妈妈怕你 碰了头/快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在诗歌影响日渐式微的时候,这首诞生于网络的“汶川诗歌”,先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人。随后,与此相同体裁的《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被网友称为“铁汉读了也会潸然泪下”。
    这场人类的灾难引发了诗歌“井喷”现象,令人始料未及,也为残酷的现实涂上一抹淡淡的暖意。
    除此之外,“海子现象”也引起诗评家的注意。今年3月,一些人自发悄悄纪念这个二十年前自杀的青年诗人,尤其在校园,他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成为一些小众嘴边的流行。
    李震说,任何一种文体代表一种需求,诗歌具有先锋性的本质,是人生中需要歌唱的需求,在大喜大悲中产生,汶川诗歌的兴起正是在这种灵魂出窍的时刻。人们有感而发,诗歌正是人们情感抒发的最好出口。这才是诗歌的常态,在社会需要诗歌的时候,诗歌还将兴起。
    相比而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 “朦胧派”诗歌之所以产生巨大影响,是由于诗歌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但现在精神环境已相距太远,“当今诗歌的状态正是其本来面目的回归”。
    而海子现象则有现实的原因。沈奇说,舒婷与海子的诗歌被选入教科书,被更多的人熟知并喜爱。18岁前的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他们的诗歌进入教科书,就已经成为一种经典。
    其次,海子的死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成就了海子。人们对诗人的纪念实际上也可以看作对诗歌的致敬。


    从流行歌曲到“段子” 诗歌的精神无处不在

    西北大学教授、诗评家李浩认为,由于出版门槛太低,“诗里面的诗意在减少”,但从手机短信到流行歌曲,“诗歌的精神其实正在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无处不在。”
    他认为,诗歌并未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衰落了,我们从许多流行的东西里面都能够发现。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比如一些散文,里面的画面和语言,充满着一种诗意;还比如当下一些儿歌,颇有反讽意味;“段子”(顺口溜)和流行歌曲的歌词,越来越多地具有诗的精神。
    他为“段子”正名,最早流传的是“黄段子”,现在的越来越多的“段子”写很典雅的句子,表达很高雅的感情。“我们不能拒绝手机短信,而是要拥抱这种方式”,试想,我们如果用手写体的方式写出一行行祝福短信,仿佛带着墨香,很优美,这也是在“传播传统艺术里面的真精神”。
    “以前有人看不起歌词,但我发现一些流行歌词里面其实颇有古意”,李浩说,他的孩子喜欢听周杰伦,他本来很不喜欢,直到他听到了《青花瓷》歌词“天青色在等雨而我在等你……”,“像一幅水墨画,你可以听到里面流淌的诗意。”
    “诗只是换了种形式,永远消失不了”。李浩说。
    “诗歌要振兴,它需要围绕诗歌的本来面目”,汪国真说。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年轻的潮》为发端,引发一股诗歌热潮的汪国真,目前正致力于给400余首中国优秀古典诗歌谱曲,用音乐普及诗歌,“年底将发专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1:39 , Processed in 0.1333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