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优点 点亮独特 点亮价值
——记西新桥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精品课汇报活动
提交人:蒋俊磊 | 时间:2011-11-21
http://xxq.29029.com/doc/10709.htm
11月18日上午,西新桥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息,“新基础教育”研究精品课汇报活动如期隆重举行,语文、数学、英语、班队、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十节精品课全面开放。上海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叶澜老师一行莅临学校指导,来自上海、淮安地区和本市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数百位教师也早早来到各个会场,相互传递着参与研究的激动和快乐之情。
本次语文研究推出了两堂课,王遗芬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识字8》和王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第五单元导读课》。在课堂上,王遗芬老师的课突出了识字教学底盘的“实”,状态的“活”,老师和孩子在课堂上都很大程度的开放。王莺老师的单元导读课,做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思维角度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师生心态的开放,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数学学科是由吴燕楠老师执教三年级的《三角形、四边形按边分类》和严琴老师执教四年级的《认识大数》。吴老师的课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以三角形的类型学习作为教结构,四边形的类型学习作为用结构。严老师关注学情,学生哪有有困难,力气就花在哪里,如在第一板块教学中老师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不连续0的教学上,第三板块教学则重点让学生感受万级和个级的区别和联系;为了展示西新英语学科过程性研究的真实状态,朱常宇老师和沈华老师分别执教《3A Unit11 A boy and a girl》的第一和第二课时。这两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可能性,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体现“新基础”研究所倡导的大情景,板块式设计。教学中教师做到了“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重心下移”“资源及时回收”;班队组为大家呈现了两节扎实有效、有向开放的常态课,分别是黄蕾老师执教的《体育节,我们来啦!》和陈媛老师执教的《小岗位,聪明做!》。黄蕾老师的课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巧妙地把学校体育文化节融入到班级活动中,融得自然贴切。陈媛老师引领学生聪明地做好岗位工作,课上,学生上台介绍落落大方,处处彰显学生的智慧;综合组沈也欢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美术课《手印、指印变变变》。一个手影视频,让学生产生了许多的奇思妙想,在绘画交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不断互动,思维不断地碰撞。潘奕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体育课《双手投掷实心球》,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领会运动的技巧,把枯燥单一的动作训练转变成了有趣的学习过程。
课后,各分会场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华师大的专家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肯定,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叶澜教授和吴玉如老师赞扬了在新基础的研究背景下,西新的老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激励老师们关注学生的生长点,发现独特,重视差异,让学成为教的因素,在内在相互生成中实现人的发展。吴亚萍老师期望老师们做到两个学会:一是学会随机,二是学会有机。学会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教学,随机切入,通过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会有机,不要线性教学,核心目标的问题要前置,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卜玉华老师肯定了西新桥英语组教师的研究与前期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所呈现的两届课已具扎实、平实和丰实的状态。同时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教师们在成熟课型日常化推进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新型课型的研究,在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年段的不同,逐步设计开放度更深的活动,收放更加自如,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的能力。李晓文老师认为,班队的两堂课处处折射出西小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科育人价值培养的理念,同时也指出主题班队会的精彩来自于日常工作的坚实与创造,因此,班主任需要将研究与创造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才可能期待精彩的不断出现。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促使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把今天的思考化成明天的行动,实现自己对教育的梦想。
这次精品课展示活动,不仅秀了西新的孩子,也秀了西新的优秀教师,更秀了西新优秀的学科组团队。我们坚信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熏染下,西新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道上走得更坚定,更稳健。 (王莺文,严峥伟摄)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