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小学语文课文选编
转引自《中国基础教育网》
首都师范大学 郭晨译
国语(六下)——故事
最后一课
都 德 作
神宫辉夫 译
~文章略~
关于作品的时代
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在属于法国领土,它们离西德国境线很近。
德国和法国自古以来,在领土扩张问题上经历过无数次战争。而每次战争结束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就常被两国划来划去的。
虽然居住在阿尔萨斯的大部分人原本是德国人,但当时的普鲁士不顾国民的反对,把阿尔萨斯划给了法国。从那以后,阿尔萨斯人受法国法律的约束,
作为法国国民生活着。同时也将法语作为自己的语言学习。
也正是那个时候,两国间的战争开始了,法国被打败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又成了德国的领土。这篇作品也正是在那之后不久完成的。尽管是德国人也不想再被德国统治的人们,以阿迈儿老师为首以及一行人的举动,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读。
站在“我”的立场上来读
作者都德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是如何来描绘阿迈儿老师等人的悲愤之情的。试着站在“我”的立场上来读。
读出“我“的思想变化
详读以下三个场面,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1)去学校之前
2)最后一课的课堂上
3)下课后,看到阿迈儿老师的情景
写出自己的感受
读完这篇作品之后,和同学讨论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你是如何理解“我”所看到和想到的事的。
*你是如何理解阿迈儿老师说的“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这句话的。
思考汉字的意思,并将它们组成熟语
1)意思相近的汉字的组合
探(さがし求める)+求(求める)-探求
2)意思相反的汉字的组合
寒(寒ぃ)+暖(暖かぃ)-寒暖
文学之窗2 人的真实
〈最后一课〉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作品,而且讲的是欧洲国家的事。但尽管是这样,这篇作品为什么会给日本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呢?
这篇作品描绘的是由于战争,人们的自由被剥夺了,就连自己本国的语言也被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悲愤之情。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只要站在那个法国少年的立场上来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文中人物的悲愤之情好象就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事一样。这就是这篇作品动人之处。
我们可以从阿迈儿老师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人类最真实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为之感动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