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的小学语文真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9 10: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的小学语文真美

作者:潘采夫

    周末去万圣书园看书,看到倾心已久的《开明国文讲义》上下两册和《开明国语读本》上下两册,赶紧买下,两本送给外甥女,两本要带给女儿,她俩都是九岁。刚才浏览新闻,看到《读库》主编张立宪又出了一本民国元年的教科书,并向书友们强烈推荐。张立宪对那套书的沉醉,又唤起了我的民国小学语文情结,我想用这篇文章向家长们呼吁:让你的孩子读一读民国小学语文。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书评:《寻找失落的民国小学语文》,当时是为语文出版社的《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选粹》和《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评介》所写,书里选摘的一些民国课文,至今回味起来还让我感慨不已,我们竟然有过那么好的语文教材!

张立宪选取的例子,主要讲的是文字的美,比如初小的课文:“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文字晶莹剔透,感情真挚暖人,现在我们读来还能怦然心动,若有所思,对当时的儿童,该是多好的精神营养。

我那篇书评里选的课文,以小学高年级课文比较多,课文已经不设置标准答案,开始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文中洋溢着开放的精神和青春向上的气息。比如:1932年出版的《新选国语读本》第一册,有篇课文叫《两个疑问的信》这样说:“平之:先生时常对我们说,进退要守秩序,应对要有礼貌。但是也有人说,秩序,礼貌,是束缚自由的东西。照你看来,究竟应该怎样呢?”这是给一年级孩子的,感觉程度稍有点深,但这种尊重小孩、平等探讨的方式,真好。

再比如1937年的《北新文选》第二册,一篇课文的课后问答题:“1.蟋蟀唱什么山歌?2.金鱼流什么眼泪?3.他们为什么要求自由?4.不自由有什么痛苦?5.不自由的人叫什么?6.自由是可以要求得到的吗?”问题从浅到深,逐步推问,后四个问题有很强的开放性与探讨性。你也许会怀疑,孩子们能懂这些东西吗?他们也许似懂非懂,但我相信,经过对小蟋蟀和小金鱼命运的关心和独立思考,有些孩子会把自由这两个字刻在心里。这不正是语文课本本该具有的启蒙作用吗?

有些课文不仅告诉孩子们道理,还会教给他们方法。如《高小国语读本》第二册中的一篇,《一个有趣的会》:“课后,我们一级,开了一个自治会成立大会……每一个同学要发言的时候,一定要得到主席的许可……在疑案讨论到分歧的时候,那真有趣极了……在这一次会议上,我得到了许多经验,我觉得集会是要练习的。”

读者当然清楚这样的课文,对于先天营养不良的我们,以及我们嗷嗷待哺的孩子,是多么稀缺的珍品。所以,我才呼吁现在的家长们, 赶紧让孩子重读民国小学语文,让它成为孩子最好的课外读物,那里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麦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9 19:04 , Processed in 0.0700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