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要提高质量,出路之一就是多学些文言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08: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要提高质量,出路之一就是多学些文言文
刘国正(全国中语会顾问

    诸位语文界的朋友,我本来很少参加会议,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特别高兴。我是这样想的,第一可以感受感受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鲜空气;第二是想会会老朋友,果然很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今天都见面了。第三是王世堪先生给我的手杖,我特地拿来给大家看一看,很好的手杖。王世堪先生真是古道热肠啊,正是显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尚品质,这很有代表性,在其他行业很难见到这样高尚的品质。
    听了上边几位同志的讲话,使我了解了很多情况,我也同意他们对咱们中语会的评价。30年来,我们是在坎坎坷坷中蓬勃发展,在吵吵嚷嚷中取得实际效果,可以这样说,今后前途仍然光明,在年富力强的新领导同志的努力下,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会一日比一日地更见成效。机会难得,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公布一下,可能很不对题。我想讲一下我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不是两点,只有一点。
    我觉着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教些文言文。有人说你这叫什么改革呢?应该越改越新,你这不是越改越旧了吗?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因为我感到,社会上、传媒中,还有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有问题,就四个字:“略输文采”。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过去认为白话还没学好呢,学什么文言,因为学文言要干扰白话的学习。现在看来,思路好像可以变一变。现在的传媒中和社会上,语文的运用时刻让人很遗憾,就是有很多不该犯的错误。有一个电视剧叫《鉴真》,本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题材,但是鉴真在一个什么楼上说了一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不用说大家也明白。还有一个有关唐代的电视剧,一个大臣给皇帝推荐一个人才,皇帝听了他的话,结果他背后就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都是不该犯的错误。这样的错误还多得很。还有个电视剧就叫《雄关漫道》,“漫道”怎么解释啊?估计他理解的是有个很雄伟的关,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他一定是这样理解的,这个好像没有两解,只有一解。这句子上下两句就像跳舞一样、像斗鸡一样,是相互关联的。你要把“雄关漫道”解释成雄关和漫长的道路,那怎么如铁呢?雄关可以如铁,道路哪有如铁一说呢。社会上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比如说像现在大陆语文界运用汉语往往是比较呆板的,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常常要从海外、台湾、香港借些词来。如过去我们说“同意”,现在都改成“认同”了;过去我们说“发扬”,现在都改成“弘扬”了。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词。前些时候从台湾传来一个词叫“愿景”,我们现在也“愿景”起来了。我们就不能创造,没有创造性。其实这种词都是从古书、从文言文中蜕化出来的,并不是说香港和台湾比大陆的语言运用要好,但是他们有两个条件,就是那里的学生读古书比较多,再就是他们对外文比较熟悉。有了这个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语言比较活。听起来有一些风雅的味道,大陆就总是干巴巴的,什么原因呢?就是大陆对学文言文的作用认识不大对头。当然,过去受了很大的干扰,认为语文课就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过去历史上的文章当然不是今天的思想了,所以文言文就选得很少,而且还要选思想健康的,我觉着这样是很可笑的。60年代曾经研究“四郎探母”能不能演,大家的意见是很激烈的,少奇同志后来说还是可以演吧。但是后来也没演几天就不能演了,好像一台“四郎探母”就能亡国似的。现在咱们天天演,大家最爱听的就是“做功”那一段,特别好。还有四郎拜在老娘前面那一段唱得真是意蕴深沉啊!听了这么多“四郎探母”,咱们国家不是越来越兴旺了么,并没有因为这一台“四郎探母”国家就怎么样了。读文言文,过去人都读,毛主席就读得很多,陈毅先生也读,像鲁迅先生就更不要说了,他们的思想怎么就没受影响呢?所以不能从这方面来考虑,还是要从学生语言教育方面考虑。这里有很多理论问题,白话文与文言文是不是对立的呢?是不是学不好白话文就不能学文言文呢?是不是学了文言文就会干扰学白话文呢?或者说文言文很难学、学不好,既然这样,就不要学了呢?有很多这样的说法。总之,我希望起码有老师实验一下,多学点文言文。多到什么程度呢?观点可能不成熟,高中啊,至少要60%;初中啊,至少要50%;小学也要有一点。怎么个学法呢?就是课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读,另一部分是阅读。讲读课就是文言文,没有别的;阅读课就是白话文,白话文不一定讲,就让他们自己看,老师略加指点就行了;当然还有课外阅读。多读一点!陆定一同志解放后曾到各地调查研究,回来之后给教育部写了一个报告,他的结论是:中学语文什么也不要读,就读文言文就行了。陆定一同志的这个主张,我当时是不同意的,现在看来,多讲点文言文,肯定有好处。现在有很多做法我是不同意的,学生自发地去背《三字经》,背《论语》,这种书不能这样学,文言文学习不能形成一种倒退、复古,不是这种搞法。还有的上课前要拜孔夫子的牌位,学生要穿上长袍或马褂磕头,不能这样做啊!我们是学语言,古人的思想可以学,不是不可以学,他们的消极思想我们能指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希望老师们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中学语文要提高质量,它的出路之一就是多学一些文言。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得太清楚,所以跟大家随便一说。要是不对,请大家原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22:45 , Processed in 0.1239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