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3: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
史建华的毕生追求
n         
已过知命之年的史建华,还是称自己为“小史”,依然保持着年轻时那股朝气、那般劲头。在基础教育的另一条战线上——校外教育,他已经工作了30余年。“小史”,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勤于探索,让孩子们轻松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是他毕生的追求。
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未来工程师设计与技能》大赛”2006年赛事,于当年8月1日在北京拉开帏幕,我作为记者被邀请参观赛事。赛场上,二两(100克)木梁居然承重350斤(175千克),让我吃惊!‘卫星’发射并定点回收,使我赞叹!建筑模型做工精巧、独具匠心,叫我叹为观止。大赛的策划设计者之一就是史建华,他忙里偷闲告诉我:“畅想、实践、创新是这项活动主旋律,我们设计并实施这项活动,试图冲击‘应试教育’刻薄、僵死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以为多年从事校外教育的史建华,对校内教育是个外行。我错了,这位校外教育工作者的目光一直在中小学校内、外教育教学上审视。他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没有校内、校外之分。校内教育、校外教育的对象都是中小学生,都属于基础教育,教育目标都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当时他忙的很,匆匆告别时,我对史主任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史主任。”我这么说,可不是一般的礼貌和客套,其实,我已经打定了深入研究史建华的主意。
他致力于基础教育校外课程改革
2006924,我们电话约定下午在海淀区少年宫见面,我如约,他却忙得不可开交,腾不出空来接待我。因为,北京市校外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正在这里进行,史建华主任是这项活动的倡导者、策划者、主持者,能不忙吗。既来之则安之、则听之、则看之。
说实话,我还第一次涉足校外教育领域。北京市校外教育教师们的才艺,着实叫我大开眼界,原来基础教育校外教育竟有这么多优秀人才,做航模做机器人做电脑设计的、弹钢琴弹琵琶弹古筝的、唱美声唱通俗唱京剧的、摄影绘画雕塑的、教乒乓球教跆拳道教艺术体操的,在我看来,各个都是专业名家水平。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不过,他年事已高,退休了。
一位钢琴教师正在接受答辩,这是北京市校外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育理念”环节,评委的问题是:“校外钢琴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考级’或培养钢琴家吗?”应答的教师很紧张,但她的回答令我刮目相看,她答道:“现代生活中钢琴已经不算稀罕珍贵的豪华品了,许多普通家庭都有了钢琴。钢琴教育首先是以提高艺术素质、艺术修养,丰富美化个人生活,展示个人个性才华、提高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品位的素质教育。‘考级’或培养钢琴家不是校外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校外钢琴教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钢琴人才,为他们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从给分看,评委们对这位钢琴教师的回答比较满意。
我翻看了,大会发给我的材料袋,找到“大赛评审标准”,这个标准是由史建华主任负责策划制定的:校外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性评价等都作为要求赫然其中。原来,北京市校外教育也正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史建华告诉记者:“素质教育不仅仅单纯属于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校外活动和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这个环节常常被忽视。”“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无论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无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具有纲领性意义,因为这些理念表达了国家办教育的意志。”史建华不愧为一个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和概括,叫我这个自以为内行的记者,觉得自愧不如。
他积极倡导、领导、指导北京市校外教育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训练新课程思想方法前提下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实施新课程评价理念下基础校外教育课程和活动。我查阅了史建华发表在《校外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校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作为北京市校外教育一位领导的史建华倡导:一、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教育教学活动;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搞好教科研,全面推进校外教育创新。
为“创新”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
1.创新教育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而反问我说:“为什么国家领袖反复多次强调‘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呢?一个是急需,一个是极缺。为什么几十年来,出不来像沈雁冰那样的文学家、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像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家?是‘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坑害了这个教育。”
史建华主任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致力于校外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想。他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没有一个人以‘功利’为出发点,然后,刻苦努力,终于获奖,尔后大功告成万事皆休。校内教育,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管得太严,为了分数,学生被拖到题海里苦苦挣扎,在这样一个失去自由和快乐的环境中,学生没有创新的时间、没有创新的精力。”他要求校外教育必须克服“管得太死,卡得太严,过分功利化”的弊端,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几年来,北京科技馆产生许许多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取得许许多多国际、国内重大奖项、专利。史主任说:“这不是‘管’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在宽松自由快乐的科技教育环境中长出来的。”
2.校外教育必须定位在素质教育上
《中国青年报》2003年8月2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宫:只培养尖子生的艺术学校》的署名文章,文章说“少年宫招生两大法宝:考级和获奖”、“用特长衡量素质教育”、“少年宫在为应试教育推泼助澜”。史建华主任这是对校外教育的曲解,是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
史建华在《课外校外教育》发表文章批驳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表达了校外教育性质和位置。史建华在文中鲜明地指出:首先,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不仅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还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因此以“培养尖子生的艺术学校”来给少年宫提出问题或下结论是片面的。其次,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使每个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和专业培训,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能力和整体素质,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中一部分学员还将成为我国艺术、科技、体育专门人才的后备基础力量。再其次,“用特长衡量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推泼助澜”是校外教育乃至校内教育必须克服的弊端。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下,推进素质教育。
3.史建华主张校外教育创新
史建华在校外教育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威望,他的一些见解一些观点在校外教育领域起着重要影响。
(1)他坚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注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他认为,在中小学课外、校外教育中倡导艺术与科技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也是现代课外、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他认为,青少年喜欢网吧不是坏事。史建华撰文指出:“在现代科技中,多媒体系统、电脑网络系统对青少年最具吸引力,这是孩子们接受、喜欢现代科技的表现,属于积极因素。许多青少年迷恋网吧,应该理解。‘玩’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难道要求孩子们像爷爷奶奶那样坐在街头‘搓麻将’吗?”网络娱乐是时代的产物,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正确发挥网络的娱乐功能,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校内外教育都必须“德育为首”。德育从衣食住行开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明习惯,史建华要求:一、加强校外辅导教师的礼仪教育我们要把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要使我们的辅导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要做到注意礼仪待人,以体现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素质。二、要把机构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列入礼仪教育的内容。机构的环境要做到整体有规划,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三、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我们要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明习惯,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的贡献。
4)“校外”属于所有孩子,要关心弱势群体。下岗或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也应该得到关怀,这些学生中却有素质很好的苗子。从古至今历来如此,如:范仲淹、李时珍、齐白石、童第周、唐敖庆、法拉第、爱迪生、高尔基等等都是家境贫寒,但他们或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受到名师的指点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类学生中也有许多人才的苗子因为缺乏必要的外因条件,而他们的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使许多能够璀璨的明星没有升起来。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校外教育机构不应抛弃这类学生。
学会生活比获奖更有意义

1.
家长说:“我选对了”
航模组的岳振鹏同学通过在科技馆学习航模制作,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大大提高。在家里自己制作了床头柜、方便架等家具,令他的父母大为惊讶和欣慰。合唱班的一位学生家长高兴的讲述自己女儿的变化经过。他的女儿本来内向、孤僻、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太好,不喜欢上学。这位家长说:“这个孩子一度是我的心病,我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见效。我把女儿送到这个合唱班,我的目的不在于‘唱’,而在于‘合’,我的这个选择,选对了。”
2.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会欣赏
史建华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0年,《摄影杂志》报道他摄影和摄影教育的思想和事迹。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市校外教育系统87年改组北京市少年儿童摄影爱好者协会,91年成立教师摄影协会,多次举办北京市摄影教师作品展,组织全市十几个区县同学参加的内蒙古、丹东、白洋淀等地摄影采风活动,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生暑期生活摄影作品展》《我爱北京。我爱博物馆学生摄影作品展》。北京市校外活动机构都有摄影班,他是这些摄影班的领导,也是这些摄影教练的导师。他的摄影教育教学思想是:“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对美的欣赏,摄影教育不是培养摄影家,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会欣赏美,帮助孩子找到自尊和自信,引领孩子们发现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
3.动手做、“TTS
目前教育教学中让史建华觉得可怕的是:“现在的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到可怕的程度,喝开水却不知道什么是‘水开了’,吃熟饭缺不知道什么是‘饭熟了’,缝被褥、打毛衣、安装电源插头等简单基本生活技能已经成为濒危动作。真不知道今天的孩子们怎么应对未来生活。”史建华大力主张把“动手做”作为校外教育内容,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市科技馆引进“TTS”活动项目。“TTS”是英文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s的缩写,其原意为是英国设计与技能教育系统英文名称的简称。设计与技能教育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是一种包括系列工具、材料使用技巧以及各种科技知识综合应用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观念新颖独特,造型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材料品种齐全,件件活泼生动,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教育性和操作性。它是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制作过程中,寓教与乐,学玩结合,将复杂深奥的科技原理简单明了化,将抽象空洞的书本知识具体实物化。同时,又利于发挥小朋友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钻研追求精神。通过亲手制作,不仅可以深化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早期地学习了解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接触的知识面,为小朋友未来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他说:“我水平不算高,目标却不算低”
史建华为人谦虚,他很少谈到自己,他一再声明:“北京市校外教育没有任何一项成就属于我小史一个人。我为人、为校外教育怎么样?那得别人来评价。”幸好,我得到几个电话号码。
我拨通东城区校外教育教师张贵兰的电话,她正忙着艺术节的事,我请他概括一下她印象中的史建华,他说:“史建华,在工作上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站得高,看得远,点子多。他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每个人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史建华理论水平高,撰写了多篇关于校外教育,科技、摄影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对全国的校外教育工作具有知道意义。他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身体有病,(糖尿病)坚持工作,工作效率高,时间观念强。关心同事,谁要是有病,家里发生点事他都尽量去看,或帮助解决问题,大家把他当作知心人,愿意和他交流。”
北京市校外教育研究室李昱说:“作为教育者他人品为先,从不与任何人争名夺利,他以身作则、实事求是、诚恳待人、作风严谨。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年休息的总天数不超过20天,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
崇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袁强说:“我和史建华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他教育理论水平很高,思维敏捷,观念现代,忍辱负重。”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何志东说得更实在:“史建华,好人。他对校外教育的贡献不可磨灭。”

史建华自己说:“我水平不算高,可是给自己确立的目标却不算低。我就想着,和我的同事们一起,让我们的孩子们轻松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2:48 , Processed in 0.1845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