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年不容错过的十部外语片(转贴)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8 21:3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dark.jpg]黑暗骑士[/img]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黑暗骑士:小丑颠覆英雄电影

无论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黑暗骑士》都是2008的年度电影。这部无比悲情的英雄电影,凭借希斯·莱杰的小丑和浮云般高高在上的票房,制造了这一年的两大神话。
《黑暗骑士》已经不再是一个讲述关于善与恶的简单故事。蝙蝠侠这个好人形象的定位比过去更加扑朔迷离,在陷入恐慌的高谭镇,他的行为饱受指责,被市民称为多管闲事的治安官,令他陷入空前的困顿之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原漫画黑暗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悲情元素。面对真实与谎言的模糊界限,道德原则所遭受的巨大威胁,蝙蝠侠注定承担起所有罪恶成为一个孤独的暗夜英雄。影片中,从蝙蝠侠身上折射出的复杂人性,以及对政治、道德错综复杂的探讨,让蝙蝠侠系列超越了普通连环画的意义。
希斯·莱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8-12-18 21:3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36:13 | 只看该作者

2

WALL-E:机器人奉献至纯大爱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walle.jpg]Wall-E[/img]
     《Wall-E》是今年的大爱之作,它以近乎默片的形式展现了末日世界里的浪漫情怀。让人一见难忘的小机器人瓦力,用他的纯真和执着打造出2008年度最温暖贴心的爱情故事。
皮克斯深谙童真能够唤起最广泛的共鸣,《Wall-E》以儿童般肆无忌惮的想象力,妙笔生花的小细节以及一根筋式的人物形象而可爱至极。充满人情味的瓦力,暴力果断的伊娃,被脏兮兮的瓦力折磨得快发疯的清洁机器人M-O,还有那一群“精神科”的机器人们,每一个形象都叫人爱得牙痒痒。
《Wall-E》片头十几分钟没有一句台词,瓦力日复一日穿梭于遭人类遗弃的垃圾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的老歌舞片时,他也会双手交握,陶醉片刻。看似简单到极致的表现形式,却传达出末日世界寂寞的复杂情愫,任谁都会被瓦力向往爱情的眼神打动。
瓦力无法做出表情而且顶多只能发出断断续续的机械音,整部影片也没有太多人类语言的对白,但是凭借出色的音效设计,富有层次的声音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传神的表现了出来。瓦力在以不同速度行走时会发出不同的足音,他在兴奋时、害怕时、生气时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传达出他的各种情绪。
瓦力的爱因纯真而生,所以他才能在寂寞世界中饶有兴致的存在着,才能赢得太空机器人伊娃的芳心,并让人类重拾自我。可以说,《Wall-E》用最浅显的表达方式来诠释一个困扰人类已久的命题。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37:18 | 只看该作者

3

功夫熊猫:本应国产的动画片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panda.jpg]功夫熊猫[/img]
      梦工厂惊天奇想,把中国的两大看家国宝糅合在一起打造出《功夫熊猫》,引发了今夏全民同乐的观片热潮。对比十年前的《花木兰》,这一次美国人玩转了中国元素,电影院里充满了会意的笑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真的很好很中国。
梦工厂的经典片头是一个男孩坐在月亮上钓梦想,背景音乐柔和甜美,而这个片头在《功夫熊猫》里却被彻底改装,只见一个头戴斗笠的武侠高手,行色匆匆地踩过荷塘,以轻功纵身直上月亮,嗖嗖舞弄几下再坐下垂钓,画面配以中国传统音乐,中华功夫片的味道立刻显现。一个小小片头做到如此效果,足见梦工厂这次绝不是披着中国文化的外皮做噱头。
《功夫熊猫》的导演把这部电影定义为“我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毫无疑问,影片证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迷恋。熊猫不用说,那是中国的国宝,唯美的画面让人想起张艺谋电影里的镜头,阿宝和他的鸭子老爸流露的是周星星的“无厘头”,盖世五侠的绝世功夫脱胎于早期邵氏武侠片,还有让人笑场的Master Wugui和Shi Fu的称谓,这些观众们心领神会的中国元素,真正证明了什么叫做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正如肯德基入驻中国学会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制作出“老北京鸡肉卷”,《功夫熊猫》相较于十年前的《花木兰》,高明之处就在于借鉴题材的同时,还不忘撒上地道的调料,这样做出的大餐才能让中国人心服口服。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4

钢铁侠:十足人性的超级英雄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ironman.jpg]钢铁侠[/img]
          毫无疑问,钢铁侠是最另类的超级英雄,他通过自身力量变身超人,让人们看到平凡人变英雄的可能性。2008年,《钢铁侠》与《黑暗骑士》一起,重新定义了“连环画电影”的巨大潜力。
从来没有一个超级英雄像钢铁侠这般酷,他腰缠万贯、风流倜傥、行事高调,智商过人,他靠自己的智慧打造出绝世无双的铠甲,把自己武装成一名超级英雄。而且,也从来没有一个超级英雄像钢铁侠那样,堂而皇之地站在公众面前不屑一顾地宣布:“其实,我就是钢铁侠。”这个片尾让这部影片一酷到底。
与以往《蜘蛛侠》、《X战警》中那些借助神力的英雄们相比,《钢铁侠》让观众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超级英雄人物。托尼·斯塔克这位身价过亿的花花公子本来没有超能力,但是因为一场劫难,让他从一名天才武器专家转变为让人类免遭武器伤害的“钢铁侠”。影片将漫画原著中的越战背景更换为海湾战争时期,这个与时俱进的变化让剧中人物更具当代色彩,亦更加可信。
钢铁侠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不一样还在于他的不完美。风流成性、目空一切的他并非一个先天的道德完人,就算穿上钢铁战衣,他那颗脆弱的心脏让他并非无坚不摧,时常叫人为他捏一把汗。
《钢铁侠》是对超级英雄电影类型的又一次突破。当全世界都知道了谁是钢铁侠,接下来他将如何抗击敌人,担负起拯救人类的使命呢?身份的公布,使得这部漫画电影将会有一个与过去同类型电影完全不一样的续集路线,这也是我们对《钢铁侠2》最大的期待。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38:44 | 只看该作者

5

格莫拉:高度仿真的黑帮电影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gomo1.jpg]格莫拉[/img]
《格莫拉》的贡献在于电影和社会两个层面的意义,让人回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这部电影揭露真实的勇气令人震惊,影片的主创人员因面临黑帮威胁而不得不受到警察的保护。此外,影片本身在影像和叙事方面的创造力也不容忽视。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因为涉及敏感话题,作者从创作最初,就遭到当地黑社会的威胁。今年十月,小说中所描述的黑帮原型意大利那不勒斯黑手党组织“卡莫拉”下达了最后通牒,要在08年圣诞节前杀死现年29岁的作者。
导演马提欧·加洛尼有着同样的勇气。他原本可以选择虚构的手段达到同样的目的,然而他却执着地忠于原著精神,以手持摄影,不加修饰的镜头语言,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将一个危机四伏的残暴社会呈现出来。毫无疑问,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黑帮电影,因为制作它所要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对于《格莫拉》来说,“勇气”一词的光辉掩盖了电影本身的艺术创造。影片五条线索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也并非围绕一个故事核心开展。影片的结尾戛然而止,直到片尾字幕才给出了背景说明。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导演有意为之的结果,他故意打破时间体系,以空间来进行结构。这些空间同样是影片的主角,事件在空间里发生,相互牵连,勾勒出黑势力的谱系。这一切皆是导演用心和独到之处。
《格莫拉》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令人感动的致意,影片观摩场放映结束之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影片最终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这是对影片最大的肯定和嘉许。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39:50 | 只看该作者

6

悬崖上的金鱼姬:越简单越美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gold.jpg]悬崖上的金鱼姬[/img]

因为受一幅名画的触动,宫崎骏想要在新电影里探索新的画法,于是有了《悬崖上的金鱼姬》。在这个CG动画风靡的时代,他却坚持全手绘制作,保留着一份难得的纯真,而这一次他的追求更加简单单纯。
宫崎骏曾几度宣布封笔,称自己已达极限,无法再创造新的画面和故事,可最后却一次又一次食言复出,这位今年已经六十七岁的动画大师终究童心未泯。《悬崖上的金鱼姬》让大家能够再次走进宫氏的童真世界,是影迷们最大的幸福,因为他从未叫人失望。
一向以细腻和精度为目标的宫崎骏,当他2006年看到一幅名为《奥菲利亚》的名画时,被画中“因光线照射角度而导致的表情变化”的细节所打动,顿时感到“自己一直在做的事,只是拙劣地模仿别人早就做过的事”。于是,他决心制作“一部朴素的动画”。舍弃CG和一切电脑技术的辅佐,《悬崖上的金鱼姬》多达11万的画幅全凭手工绘制。宫崎骏返璞归真回到原点,透过孩子的眼睛观察独特的世界,简单又充满想象力。
《悬崖上的金鱼姬》活脱脱一个幼儿版的《海的女儿》,却是宫氏典型的温馨路线。影片以儿童的冒险经历为主线,但是并未设置大反派。宫崎骏首次将自己对家庭和孙子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描画出一派温情明媚的图景,让人时而开怀时而感动。
宫崎骏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表示,下一部作品要等到他七十岁的时候才能与观众见面了。尽管《悬崖上的金鱼姬》在这次威尼斯未能斩获金狮,但对影迷来说,宫崎骏的这一席话也算一种莫大的安慰。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40:27 | 只看该作者

7

追击者:把悬念放在你眼前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chaser.jpg]追击者[/img]



《追击者》是一部反其道而行之的犯罪惊悚片,它将悬念袒露在外,但恰恰是这种可预见的恐惧,制造出一种揪心的无奈感。虽然无法与《老男孩》和《杀人回忆》相提并论,但这部影片在韩片走低的形势下再次证明了韩国电影工业出人意料的创造力。
人对不可知的事物会产生恐惧,因此惊悚片、恐怖片往往以悬念激发观众的紧张感。然而,罗宏镇却不按常规出牌,《追击者》舍弃悬念,影片开始不久就亮出了凶手的身份,让观众的视线跟随杀手,目睹他作案,被捕,释放,再作案的全部经历。这个过程将观众不断推往一种明知结局却无力避免的绝望境地。
《追击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口味。入门级的影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惊悚片,从中体验纯粹的紧张刺激。当然,它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犯罪惊悚片,这部有着商业架构的反类型之作,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影片不但一反商业叙事,也没有英雄化人物的设定。美珍之死是无能警察、虚伪官员与变态杀手的“合谋”,唯一想要拯救她的却是被她称之为“人渣”的皮条客忠浩。如此设定反映出韩国社会当下微妙的现实情状,讽刺了这个人人为己的时代痼疾。无怪乎有人称之为“21世纪的《杀人回忆》”。
《追击者》自上映后,连续10周雄霸韩国票房榜,在今年大钟奖颁奖典礼上,又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六项大奖,可谓是口碑票房双丰收。已经走出黄金期的韩国电影,近年的作品屡见败笔,叫人怀疑他们东山再起的能力,然而《追击者》的出现又让人重复数年前的感叹:中国几时才能拍出这样一部高水准的影片。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41:08 | 只看该作者

8

007大破量子危机:
猛男邦德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007.jpg]007大破量子危机[/img]

虽然还有很多欧美影迷抗议邦德先生不应该是充满暴力的动作英雄,但是在国内,能在大银幕看007已经是件盛事,主角是邦德,就是票房的根本保障。
《量子危机》在北美公映三日便打破了《择日而亡》的记录,成为北美影史上首映最卖座的007电影。在国内也打破了今夏最火爆的进口片《功夫熊猫》的首周票房记录。虽然007与熊猫阿宝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些记录证明了,无论有多少非议,依然无法掩盖007这个品牌的魅力,这个系列电影上映40余年,经久不衰,就是它的口碑保证。
《量子危机》虽然只是继《大战皇家赌场》之后第二部被引进到内地的007电影,但是即便是非影迷的国人对007这个名字也是如雷贯耳,看大银幕上邦德先生耍酷自然是件大快人心之事。另方面,国内除了被盗版碟滋养的资深影迷,鲜有把之前21部007电影通通看过,对007轶事如数家珍的观众,因此,关于邦德究竟应该是风流倜傥,还是诙谐幽默,还是能打善斗,国内的观众对这个问题倒没有欧美影迷那般纠结执着。
马克·福斯特的加盟让这部007电影动作且文艺着,可见他想要突破旧规则的勇气,却也成为遭人诟病的攻击点。《量子危机》这部007系列电影有史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续集电影,真的只是功夫打得眼花缭乱,故事讲得七零八乱吗,谁能保证这不是在为下一部续集作铺垫呢。
大片就算票房胜口碑,观众依然会趋之若鹜,因为大片本就超出了影片本身的意义成为了社会性话题,何况是像007系列这样的超级重磅大片呢,当它来了谁都挡不住。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41:48 | 只看该作者

9

三家伙:好坏怪都泡菜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goodbad.jpg]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img]




《三家伙》是今年亚洲最炫目的动作片,它托经典之作,借混搭之风,开创了“泡菜西部片”的新类型。
影片灵感源自经典西部片《黄金三镖客》,火车劫案、荒漠客栈、牛仔骏马、追逐枪战,各种西部片的元素一个都不少。但是韩国人最绝的是能将这一切本土化之后封装进影片。三家伙的造型中西古今不分,影片配乐也是从中国风到嘻哈应有尽有。
混搭要出彩,还得有高招,不然就只是五颜六色一团糟。作为韩国造价最昂贵的影片,《三家伙》展示了韩国电影业炮制商业大片的能力。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42:20 | 只看该作者

10

通缉令:子弹
才是主角
[img=http://i.mtime.cn/act/08review/images/wanted.jpg]通缉令[/img]




在特效泛滥的今天,《通缉令》还是让人们感到了一丝惊艳。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异乎寻常的创造力,赋予了影片令人惊叹的动作特效。尽管有动作大于故事的嫌疑,观众们依旧乐于走进影院享受刺激的感官冲击。
《通缉令》中最大的看点是对子弹时间的妙用,最绝的一招便是刺客们甩射出能拐弯的子弹。而表现子弹的相撞,以慢动作回放弹头与弹壳的分离等,无不创造出一种暴力的美感。
影片始终打得非常热闹,相形之下,剧情和人物的情感线就显得相对薄弱。好在结尾处让人猝不及防的转折还算漂亮抢眼,算是弥补了一些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9:44 , Processed in 0.1150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