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阅读走进聋生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 17:2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阅读走进聋生课堂




    吴如冰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也是一种生命活动,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引领学生亲近母语,习得语言能力,增长言语智慧,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关注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荡涤的过程,学生精神体验的过程,学生生命改造的过程。
特校的老师多次听取了普通中小学校老师的讲课,深为课堂上声情并茂的场景所感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理念在普校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特校老师感触颇多,认为特校的课堂缺乏生机,互动能力差,学生说话、作文能力提升慢,缘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缺少了读,就缺少了语文的生命力。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在课堂阅读教学方面我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一、营造氛围,注重阅读教学的情趣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的愿望,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让阅读教学充满情趣,因为只有有情有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吸引学生走入课堂,走入人文,去主动亲历语言文字,感受乐趣。
聋生的视觉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聋校的语文课堂中,采用创设与文本想对应的情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和游戏,特别是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态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学习。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可爱的小蝌蚪、飘动的水草、彩色的小石子,精彩的画面,激发学生视觉上的愉悦感,学生的兴趣陡然高涨。教师自然的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欣喜进入了阅读学习中。课中,教师充分的创设情景,然后就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让原本胆小缺乏自信的聋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角色的表演,显得那么活泼自信,使枯燥的课堂显得情趣飞扬。
作为聋校的语文老师,还要学会“煽情”。要找出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找到三个情感点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把遥远的讲得亲切,枯燥的讲得有趣。同样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中,我们让孩子享受的不仅的童话的纯美,还有“找”的过程中点点滴滴智慧的力量,以及成长的快乐!这才是学生内在的充实的乐趣所在!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有阅读的欲望,学会阅读,拓展智慧,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增长点。
二、发展语言,抓住阅读教学的审美性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阅读,从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从而发展语言。
例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阅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阅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以文为本,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由于聋生的听力缺陷和手语限制的种种不足,使他们的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缺乏整体性和概括性。作为教材的一篇文章,它首先是一个整体,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整体,获得第一手信息,进而再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入深入的品味。一句话,只有先通览全局,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特点,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精读、研读,从而真正的做到“与教材对话”。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对全文有整体的认识。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哪儿?”
生:“颐和园”。
师:颐和园有什么特点?
生:美丽的大公园。
师:课文又是从哪些景点来介绍颐和园是美丽的大公园呢?
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聋生的整体感知差,通过引导和板书对整篇课文有初步的印象,为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和精髓进行阅读与感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再让学生读课文,通过阅读,加深理解,读出味道,受到景色美和语言美的感染和陶冶,课文所表达的爱美情趣,游览时的愉悦,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以及由此引发的自豪感就跃然而出。学生分别感受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既了解了游览的顺序,又给课文划分了段落,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开放课堂,关注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即生活。的确,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诗意的生活。聋生的生活接触面非常窄,由于环境的限制,生活体验的缺乏,教材更新的缓慢,使得聋校的语文教学远不如普通学校那样生动有趣。聋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应用,更不能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打通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让阅读回归生活本真,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
例如聋校二年级的教材看图学词部分,还有这样两个词:“照相馆”、“理发馆”,如今的大街小巷都找不到这样的招牌,显然这两个词不能满足学生现代生活的需要。我让学生想想那些照相和理发的铺面,看看那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学生发现照相的地方有的写着“影楼”,有的写着“摄影屋”,还有儿童摄影、婚纱摄影等等,理发的地方有的写着“发廊”,有的写着“美发屋”、“理发店”、“形象设计”等等。这样做就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瓜籽怎么放》一课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感知两种方法,再请学生做实验,按照两种不同的经验方法种一种,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谁的方法对。学生在种的过程种释放了双手,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加强了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交流,获得了生活的经验。
五、以人为本,促进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与作者的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应当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当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涌动的时空,就必须让每个聋生大胆的说出来,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潜在知识”,在课堂阅读中充分展现个性化的思维和语言,让他们成为课堂以及自己的主人。
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很多聋生在阅读时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无法形成体验或体验不够深入。因此,首先我们要和聋生构建一种能够平等、亲切对话的交流空间。尊重学生,使得学生将想说的话敢于说出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对聋生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体验也要爱护,因为这种细微的体验将爆发出思维的火山。其次,阅读文本是引人求真、向善、唯美的,让学生品味文本的魅力并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巧妙机智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捕捉,敏锐的发现学生对话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和邻近点,不断的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文,这篇文章用简练生动的文字描写了春天里的景象,很适合学生阅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边朗读边想象:麦苗苏醒了,睁开了眼睛,油菜花金灿灿的,在随风舞蹈……而聋生的手语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舞蹈,读着读着,孩子们配合着我的语言变成了一颗颗小麦苗,一朵朵油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睁开了双眼,伸着懒腰,打着呵欠,伸展着柔软的肢体舞蹈着。此刻,课堂就是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阅读是聋生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聋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所学的语言、积累词汇、掌握句法结构,更是通过阅读,弥补他们在语言上的缺陷和损失。阅读同样倾注了聋生的情感,不要因为它的难于实施而忽视了它的存在。有感情的阅读,能真实的触摸孩子的心灵,让阅读伴着聋生快乐成长。
[信息来源:吴如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8:49 , Processed in 0.2370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